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李煜传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10)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10)

他们研制的“新安香墨”,用料考究,造型美观,装潢典雅。这种墨是以松烟为基本原料,以麝香、冰片、犀角、珍珠、樟脑、藤黄、巴豆等十几味防腐防蛀、除臭散香的药物为辅助原料,和胶时添加生漆,制成形制各异的墨锭,如剑脊龙纹圆饼、双脊鲤鱼、乌玉块、蟠龙弹丸等;然后在墨锭上描绘或镌刻诸如二龙戏珠、海天旭日、喜鹊登枝、松鹤祝寿等­精­美图案,再配以古朴大方的锦盒包装,遂成为皇家享用的贡品,文人书房的珍品和婚礼寿诞的佳品。奚超死后,廷光大父业,配料、用胶和杵捣等工艺愈加炉火纯青,在南唐制墨名家迭起的竞争中,成为遐迩闻名的巨匠。他创制的“坚如玉,纹如犀”的廷墨,被人誉为“天下第一品”。

工艺超群的廷墨不愧为墨中神品,它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墨迹留香,经年不减。擅长书法、酷爱佳墨的徐铉,幼年曾得一挺奚超墨,长不过尺,细方如筋,与其弟徐锴二人共用,每日各写五千字,历时十载,方才用完。这挺墨磨处锋利似刃,可以裁纸。

关于廷墨的佳话,当时传得神乎其神。据说有一贵族子弟,于夏日读书之余,爱不释手地摆弄着一挺廷墨去后园赏荷。临近荷花池畔,他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眼前景物,但见那重重迭迭的荷叶上,滚动着大小无数的晶莹露珠,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红若玛瑙,白似素玉,争相怒放于荷叶之中,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尚在含苞待放的蓓蕾,也羞怯地若隐若现于荷叶之上,更加妩媚娇美。忽然吹来一阵香气扑面的凉风,使他心旷神怡,便情不自禁地弯腰俯嗅花香,想与手中香墨比较,究竟是荷香还是墨香?谁曾想失手将墨遗落池中。他望着池水,懊悔莫及。心想,香墨入水,定将迅即销形,就是唤人捞取也是枉然。无奈,他只得悻悻离去。相隔数日,他偕家人来池畔消夏饮茶,不慎将一件金器掉入水中。这次,因为器皿贵重,他只好唤人入池捞取。万没想到,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前次落入池中的墨锭也被捞出,而且还像新墨那样坚实细腻,清香扑鼻。他为此惊喜若狂,逢人便讲,遂使廷墨身价倍增,不胫而走。

廷也因此名声大振,深得南唐朝廷赏识,被封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改称李廷。从嘉即位以后,对廷及其后人­精­心制作的廷墨也很器重,遂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说。据云,崇饰书具的徐铉兄弟,收藏一挺月团墨,价值纹银三万。北宋诗词兼书法大家黄庭坚,曾将李墨装入锦囊,试探墨商潘谷,让他鉴别优劣。潘谷用手隔囊抚摸,当即大声惊呼:“此乃天下之宝墨也!”随后解囊验证,果然是廷墨。

廷为使更多的知音长期收藏凝聚他家几代人心血和汗水的“李墨”,根据多年制墨、藏墨的亲身体会,写了一首《藏墨诀》:

赠尔乌玉玦,泉清砚须洁。

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北宋文学家晁叔用,曾作《书廷墨》。这首追溯廷墨由来、功用和声誉的颂诗,可视为言简意赅的“廷墨小史”,兹录之于下:

君不见江南墨官有诸奚,老超尚不如廷。

后来承晏颇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

百年相传纹破碎,仿佛尚见蛟龙背。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