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太后此言,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都提心吊胆地听献文帝的意思献文帝虽然心中开心,然诛乙浑皆为太后之策,他毕竟年幼,心思不如太后缜密,一时也沒思量如何在乙浑死后处理乙浑同党的事
献文帝想了一会道:“母后,儿臣以为,乙浑罪大恶极,对其同党皆不能姑息!”
冯太后心中甚为不满,高允猜其不愿真正退居后宫,实与太后想法一致只不过太后所思,并不是如高允这般所想,太后并非是为了权力而不甘心退居后宫
冯太后自小多经磨难,深知北魏王朝诸多弊端她视献文帝如同亲生,心中亦想献文帝能担当治国的重任然献文帝毕竟年幼,太后恐其不能担当治国大任,故而心中忧之太后故意在朝堂之上,试探献文帝,其实更多是做给文武百官而看,太后心中早已决定,自己并不真正退居后宫,欲辅助献文帝治理乙浑死后混乱的局面,直到天下大定,献文帝堪当重任为止
听得献文帝说欲严厉打击乙浑同党,冯太后心中又忧又喜忧的是献文帝如此年轻气盛,欲以铁腕统治大魏,非福而实为祸;喜的是,太后明白,献文帝之言,必激起群臣害怕之心,只要有人出头请太后再次出山,她便能有理由继续执掌权力
冯太后见群臣皆低首惶恐不已,心中更是明了她细察群臣神色,见中书令高允目视自己,心中不禁大喜
冯太后知高允必已看清她的心思,如有高允出面,奏请太后临朝称制,那就大事可定了在冯太后心中,高允是最恰当的人选
高允为官清正廉洁,得封‘百官楷模’称号,又得太后亲称为‘令公’,更得太后封其为中书令,参与国家大政高允在百官之中,地位高,形象好,冯太后对其又有知遇之恩,更可贵的是,高允从不与乙浑同流合污此刻,凡是与乙浑有过交往之人,心中皆已惴惴不安,谁又敢出头称皇帝严打的意思不妥当?唯有高允,他如为乙浑同党求情,不会有任何非议
高允看到太后目光扫视群臣,最后汪在自己身上,心中更是了然果然,冯太后缓缓言道:“中书令高允,汝素忠直,闻帝之言,却脸露犹豫之色莫非高大人有话要说?今日朝堂之上,诸位爱卿俱可直奏,本宫恕你们无罪!”
太后点名,高允立即心领神会出班奏道:“太后娘娘,微臣高允有本要奏乙浑虽诛,然其为太尉丞相之职,任用官员众多这些官员之中,并非都心甘情愿为乙浑所用,只是惧其权势而不敢言若如皇上所说,对乙浑党羽尽皆严办,臣心忧之,恐朝堂之上,众臣却之大半朝堂既空,如何治理天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