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太后使拓跋丕为骠骑大将军,总管天下各路军马又颁下懿旨,对乙浑旧部皆不追究,令各将仍领其职,把守边关,同时命拓跋昙拓跋子推拓跋新城拓跋天赐拓跋小新城五位皇叔率大军返回封地,静候朝廷奖赏
乙浑旧部本皆忠勇之士,随乙浑南征北战,俱都立下战功他们虽然为乙浑部下,却对皇帝忠心无比乙浑调动他们,压根沒人知道乙浑是有谋反之心见乙浑被诛,拓跋昙拓跋子推拓跋新城拓跋天赐拓跋小新城五位皇叔带大军压境,俱都心下惊恐
乙浑旧部俱各惊恐,思乙浑谋反,其必受株连之罪各将领为拓跋昙拓跋子推拓跋新城拓跋天赐拓跋小新城五位皇叔领大军牵制,互相之间不得联络乙浑旧部思之,欲痹命,唯有与各位皇叔殊死一战,以突破重围,投奔北方柔然或南朝刘宋
正在他们被围困之机,忽太后懿旨传到军营,在懿旨中表彰各位将军劳苦功高,俱为大魏忠勇之臣,与乙浑谋反并无关系,故太后降诏,令各将领依旧领兵镇守边关,各安其职乙浑旧部绝处逢生,俱感太后大德,各各上表言忠于朝廷
冯太后解决了兵变之患,濒了中央政权的实力,不使诸候王力量过分壮大,北魏的天下基本安定冯太后下一步的策略是控制朝臣,令朝臣尽为太后所用
于文成帝冯太后及献文帝有恩的重臣,平原王陆丽为乙浑矫诏骗入京城所杀当初假献计于乙浑,实欲薄陆丽司卫监穆多候也因为陆丽不听其劝阻,阴差阳错导致陆丽被乙浑所害而自刎冯太后感其恩,决定重用陆丽之子陆定国
陆定国是平原王陆丽的长子,文成帝在陆丽的拥戴下当上皇帝时,他还是婴儿文成帝龙驾亲临陆丽府中时,看到陆定国长得甚为可爱,心中颇为喜欢,便下旨把陆定国送到宫中抚养
后來文成帝拓跋濬的皇长子拓跋弘出生了,陆定国象哥哥一样,从小就和皇长子拓跋弘一起玩耍读书拓跋弘继位为献文帝,乙浑被诛后,冯太后封陆定国为东郡王,不久任为殿中尚书,掌管禁宫内外宿卫御林军这陆定国和他父亲陆丽一样,忠于拓跋氏和太后,封为殿中尚书后,自是尽心尽力,不敢怠慢冯太后如此安排,皇宫的安全便有了保证,不再的朝中有乙浑的余党伺机作乱
冯太后虽把拓跋丕升为骠骑大将,那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拓跋丕年迈,且才能并无过人之处太后封其为骠骑大将军,只为念其诛杀乙浑有功,同时用年迈并不强势的拓跋丕來统领军队,也能起到安抚乙浑旧部的作用
但北魏腹背受敌,仅施仁政还是不能毕北魏的安危于是,冯太后便把陇西王源贺调回京城,升为太尉太尉一职,有权调动天下军马,位居三公之首冯太后废了乙浑矫诏自立的丞相一职,恢复三公互相制约的局面,源贺便成了太尉的最佳人选
源贺在宗爱弑帝,拥戴文成帝即位时立了大功得文成帝册封为陇西王,奉命镇守陇西,文成帝兼任他为冀州刺史冀州是北魏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源贺在这儿当了七年刺史,做事果断,为政清廉,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因此,当冯太后在诛杀乙浑后,欲报答源贺昔日之恩,又看中源贺的统兵能力,便欲以源加为太尉冯太后在朝堂之上宣布废除丞相职务,恢复三公,故意让朝臣们议论太尉的人选
朝臣们议论纷纷,一时推举了好多个人见朝臣们争执不下,冯太后这才提议由源贺加任太后朝臣们见太后亲自提议,思得冀州在陇西王源贺管理下是北魏治理得最好的州县,又因为源贺地位高,功劳大,位居司徒刘尼和司空和其奴之上,当无异议,便俱都称颂太后英明决定
冯太后便发懿旨,从翼州宣回源驾,俱其为太尉由此,太尉源贺司徒刘尼司空和其奴三公俱为冯太后亲信,而且这三公之间私交也甚好,俱都清正廉洁,便成为冯太后管理朝政最放心的得力助手
冯太后在确立了治理天下的基本班子之后,便要开始思考如何处理乙浑党羽的难題了她心中明白,乙浑大权独揽之时,百官中颇多奉迎之人如果按照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那时的政策,对于参加谋反之人,或与之有关联者,俱都在诛杀满门
群臣中,为此日夜担惊受怕者甚众冯太后心中明白,如果按照旧政,只怕一轮杀戮下來,朝堂之上百官所剩无已她心中决定,实施仁政,给有过错的百官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
因此,冯太后在稳定了军队,确立了朝廷核心基本构架后,下面的重要策略便是减少树敌,争取人心冯太后清楚地认识到,乙浑能如此猖獗,绝非他一人之力所为,肯定有众多追随者,其中不乏见风使舵谋取私利者
因此冯太后临朝称制后,肯定要处置乙浑党羽,以震慑天下有不臣之心者,但她已经决定,要把追随过乙浑的人区别对待
冯太后把追随乙浑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成限四类第一类人趋炎附势,为虎作伥这些人几乎都犯有大罪,因此太后懿旨,尽皆诛杀满门;第二类人是误上贼船,曾经做过坏事,但事后能悔改,不再与乙浑同流合污此类人以贾秀为代表,冯太后下诏,削除贾秀官职,贬为庶民,赦其不死;第三类人是一时糊涂,随声附和的对这种人,冯太后责令吏部刑部祥细核查,从轻发落;第四类人是并不是自己主动巴结乙浑而是为乙浑权势所逼,不得已为乙浑所用的对这部分人,冯太后降诏俱不追责,仍居其爵而不动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