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越做越大,王招富遭到过绑架勒索,地痞流氓也抢走过他的商铺。为维护自身与在郑州的温州商人利益,他筹备郑州市总商会温州商会。1999年,郑州市温州商会成立,王招富当选会长,会员五万余众,分布于各行各业。
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打回电话:“我打听到美国警察总署的消息,美国警察换装,34万人,每人两套,需要130多万副标章,你能不能做?”挂上电话,陈加枢直奔美国。美国方面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陈加枢拍着胸脯说:“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美国人赶来温州,工人现场表演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生产过程,价格只是美国军工厂的一半不到。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国,68万元的买卖成交。如法炮制,陈加枢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1991年,李瑞环视察温州时来到陈加枢的金乡徽章厂。跟随采访的记者记录了以下文字:这厂真小,没一点气派。主楼的水泥楼梯太窄了,要排队才能鱼贯进入车间,还要侧转身子才能让已参观过的人下来……1997年,*在纽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面时,他们胸前佩挂的纪念章就来自金乡徽章厂。而今,金乡徽章厂到底生产了多少枚军徽已无从计算。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徽章厂产品陈列室俨然已成世界各国军徽博物馆。
若将时间往前推,1983年的陈加枢根本只是一文不名。在铁道兵某部师文工团当了四年文艺兵后,他希望凭专长在文化馆找份工作。但前后几次招干考试名落孙山,迫使他加入到推销员队伍中。
尽管满怀憧憬,陈加枢第一次上海之行却一无所获。他在上海待了整整一周,只出不进的窘况令其无所适从。情急之下,他想起参加演出时去过太原矿务局。于是,登上了开往太原的长途汽车。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后,他在山西接到了7000元的校徽订单业务。这一笔他净赚3000元。
徽章行业的市场前景让陈加枢欣喜若狂。当时温州做徽章的家庭加工点、小作坊“漫山遍野”。为了起步领先,他决定办工厂以取得规模优势。与四个朋友集资两万元,购置了一些旧设备,到上海请来师傅,陈加枢办起当地第一个用机械设备生产徽章的厂家。几年时间,他陆续将一些徽章加工作坊收归旗下。
1986年9月23日,带着300多个品种的产品,陈加枢在上海外滩如意酒家,摆“擂台”,公开向同行叫板:一比质量,二比价格,三比信誉,四比速度……而出发前,陈加枢请到擅长书法的温州副市长马云博为其题词:“敢同大厂比高低,再向品牌争寸分”。
产品质量过硬,加上市长题词助阵,耳目一新的“擂台挑战”一炮打响。上海电视台在新闻节目里连播五次“擂台”实况,徽章厂声名鹊起,订货客商接踵而至。就在这时,危机猝然爆发,股东间产生了严重分歧。有人主张保持现状,有人认为钱到手后就该散伙。管理层的意见分歧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工厂管理松弛,生产急遽下滑。徽章市场又日趋萧条,势头正健的徽章厂混乱不堪,亏损20多万元。
徽章厂人心涣散,前途渺茫。局面如此,股东们决定以35万元卖掉徽章厂。甚至有人主张:“谁要,情愿拿出两万元倒贴给他。”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