觪头,也不管在旁瞪眼,携着齐央望闱门而去。
堂上,只有和姬舆两人。再看向周围,发现先前环伺的寺人如同蒸发般,全无踪影。
傍晚的轻风缓缓吹入,堂上未升烛燎,更显寂静。心似乎没来由地加快少许,觪那小子……
瞅瞅姬舆,他正看过来,光线昏暗,辨不清表情。
“堂上暗淡,堂外或许好些。”过会,。既然自己也想跟他谈谈,豁出去。
姬舆望望堂外,道:“然。”
站起,走出去。
铅白的云布满空,落日只在边隐隐透出些淡淡的颜色。
在檐下止住脚步,回头,姬舆踱出来,光下,玄衣与领间的白衬相映,他的眉目愈加深刻。
姬舆在身前停下,对他淡淡笑,道:“舆路可累?”
他看着,:“骑马赶路惯,并不太累。”
颔首。停下,望着他的眼睛,:“兄长同不要媵。”
姬舆微讶,顷刻间,脸上似有红潮浮起。他的目光朝旁边闪闪,片刻,复又看向,道:“然。”着,他再度望向外面,补充道:“梓本也
养不许多人。”
笑笑,姬舆唇角弯起,似乎能感觉到他轻笑时的呼吸声。两人对视,姬舆的眼睛明亮潋滟,灼灼的似能将人的所有视线吸引胶着。移开目
光,平平视去,落在他的肩膀上,只见玄衣精密的纹路清晰可见……
似乎离得太近些,微微地往后挪挪。
姬舆没有动,仍站在原地。
轻轻地问:“舆可是为那日临走前的话?”
姬舆看着,脸上的笑意渐渐凝住。
垂下眼帘,道看着地上两道淡淡的影子,叹道:“舆,……”
“姮。”话被打断,那影子忽而重合在起,上方,温热的气息阵阵拂在鼻间,
愣住。
“姮,”姬舆的声音低沉有力,在耳边振荡:“知道想什么,不必再。无须许什么,只求勿再躲开。”
79
睁大眼睛,抬起头。
姬舆的脸庞近在咫尺,微启的唇边,方才的话音似乎仍未消散,与呼吸的热气道起伏地漾来,心刹那间失去系羁,在胸中笃笃地突撞。
定定地望着姬舆,那黝深的瞳仁里,自己的影子动不动。稍稍移开视线,他的身后,光愈发黯下,丝灰云漂在当空,逐渐远去。的确,事情既然已经到个份上,自己就不能再躲……
看向姬舆,唇边牵起抹苦笑,颔首:“嗯。”
姬舆的眉间舒展开来,星眸熠熠地注视着,光采焕然。
“姮!”他低声唤着,似喜似叹,双臂环过的腰后,轻轻地将拥入怀中。
默然不语,玄衣质料柔软,触在脸上,透着源源的温热。
姬舆的下巴抵在的额边,停顿片刻,他将手臂略收紧,头缓缓往下移去。
湿热的气息微有些粗重,阵阵地喷在耳边,怔怔,那日在醴宫林苑中的感觉似乎又重新回来。
姬舆没有止住,强烈的心跳从他的胸前传来,稳健有力。的颧边,片柔韧的触感摩挲着,炙热灼人。
心蹦得飞快,反复地告诉自己镇定,手指却僵直地攥着他的衣衫。
正当心绪不宁,姬舆却不再往下,唇在的脸上停住,稍顷,他微微抬起,将额头与的抵在处。
凉风忽而丝丝沁入,抬眼,姬舆的脸近得几乎没有距离。眼睑痒痒的,他的长睫触在上面,深深的黑眸中,光影氤氲。鼻尖下,起伏的热气包裹在周围,间歇间,才发觉自己的脸上已是血液翻涌。
姬舆仍搂着,动不动。
两人谁也没有话,心潮却渐渐平复下来。
良久,姬舆终于将额头抬起,手也放松些。他面上仍有绯红,对视片刻,他的目光落向的颈间,稍停,又落向腰间。因为服丧,所有的饰物尽皆摘去,衣裳上空空的。姬舆看向肩头的斩衰,将手抚在上面,生麻粗硬,沙沙地响。
“许久前也曾着过。”他。
讶然望向他,记得觪曾过,姬舆的父母是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的。
“舆还记得?”问。
“自然记得,”姬舆浅浅笑:“母亲去时,方满五岁,斩衰直披到七岁。”
看着他,忽而觉得有些同情,丧母之痛于刻骨铭心,不知姬舆那时个幼童没有父母,又会是怎样番情景?
姬舆没有话,手依旧摩在粗麻上,眸中无波无澜。
“舆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沉默会,问。话刚出口,突然觉得样不妥,忙又补充道:“只是好奇,舆若不想……”
“想不起。”只听姬舆开口答道。他看着,语气平静:“只记得些影子,音容如何却无从知晓。”
“如此。”轻轻地。
晚风渐起,只觉空气在暗沉的色中变得更加冷冽。
“姮。”稍顷,姬舆的声音在上方响起。
“嗯?”
他注视着,目光明亮而柔和,认真地:“世事常有不顺,坚强些,任它再是艰难也总有过去的日。”
微笑,:“知道。”
第二清晨,气难得的好转许多,云层薄许多,分成碎块地铺满空,东方,阳光熹微。
雍丘的城门外,觪带着在大路旁送别姬舆。
时辰尚早,行人寥寥无几,宫中的随人也不多,与车马候在城墙下。
“今年下大旱,祸及草场,吾闻诸戎损牛羊无数。现下即将入冬,西北各国必是严阵以待。” 觪。
又是戎狄。在旁边听着,心叹,人对国家大事的热情永远样高涨。昨刚刚日暮,觪就适时地回到堂上,满面笑容地把姬舆叫到席上坐下,命寺人生起烛燎。此后的时间里,两人就直在诸戎,聊晚。
姬舆唇角勾勾,道:“王师休整已毕,戎狄来犯,必是无返。”
觪笑笑:“到时只怕免不恶战,子熙须保重。”
姬舆头:“彀父安心。”
话题似乎聊完,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跟在后面旁听许久的。
“姮,子熙将启程。” 觪,脸上笑得斯文,黠光暗藏。
寺人将姬舆的坐骑牵来,姬舆接过缰绳,却将双眼睛看着。
应声,随即回头唤来寺人衿,让将手中的包袱打开。里面,洁白的羔皮毛茸茸的,有双手套和条围脖。
姬舆看着些东西,不明所以,觪却睁大眼睛,在耳边小声地:“那原本不是要给的?”
瞥他眼:“舆赶路事急,阿兄的日后再补回。”
觪扬扬眉毛。
把包袱中的物品拿起,递给姬舆。
姬舆接过,眼睛打量着,又瞅瞅,掩不住疑惑。
“寺人衿,”觪整整袖摆,:“送到车上歇息。”
寺人衿脸不解,觪却不由分,命跟上,悠然离去。
大路旁,剩和姬舆两两对视。有马车辚辚驰过,骊驹略略回首,状似不安地刨刨蹄子。
走到姬舆身前,拿起手套,让他把手伸出来。
姬舆愣愣,伸出双手,把手套给他戴上。
他的手很大,昨晚回宫缝制的时候,特地在觪的尺寸多留些空间,现在竟包得紧紧的。
抿抿唇,对他:“若觉得小,再给做大的。”
姬舆将双手看看,又看向,眸光流转,唇边露出深深的笑意:“不小。”
又拿起围脖,望去,他比高许多,微微地踮起脚。姬舆看着的手,似乎明白,将脖子稍稍低下。
围脖的里层纳上层毛线,做得很宽很厚,虽然围在脖子上,却可以耸到耳朵。
“冬日寒冷,舆骑马时将此二物戴着,便不致冻伤。”边着,边给他系好。
姬舆没有出声。正要放下手,忽然,眼前晃,不及惊叫,身体已经离地。
“姮!”姬舆的双臂紧紧地箍着,头埋在颈边,低沉的声音中不掩兴奋:“一年。再等一年,后年孟春就来接!”
被他牢牢地抱着,只觉肌肤间热力腾腾,蔓延到脸上,辣辣地烧,心像是要蹦出喉咙般。
骊驹甩甩尾巴,向前移开身体。不远处的城墙下,众人低着头;觪正襟危坐,脑袋侧向空;寺人衿双手捂着眼睛,指缝却张得大大的。
好会,姬舆将缓缓放开,风夹着入冬的寒气,脸上丝丝地凉。
他凝视着,目光灼灼,颊边红云燃烧,胸前微微起伏。
“回去。”片刻,他开口道。
深深地呼吸,抑制着笃笃的心跳,颔首,望着他:“一路保重。”
姬舆眸中深遂,光采粲然:“好。”
他转身上马,再度注目向,唇边含笑,稍顷,双腿夹,纵马飞驰而去。
道路上扬起淡淡的尘土,伴着渐去的蹄声,将那抹身影渐渐洇得模糊。
犹自站在路旁,看着远方,心仍然停在方才的情境中。自从两人挑明以后,姬舆和似乎就总是样,匆匆的见面,又匆匆地分开,却每每难忘……摸摸自己的脸,过去,自己何曾想到过那个孔雀般的人竟有热烈的面?而自己的回应竟愈发不知所措……
只手落在肩上,拍拍。
回头,觪脸贼笑:“姮,子熙远去。”
“嗯。”。
“回宫吧。”
应下,和他起往车驾走去。
“阿兄。”
“嗯?”
“阿兄真如此关心戎狄?”问。
觪讶然回头,看看,他颊边挂起抹笑容,转过头去:“稚子。”
入冬之前,虢国捎来消息,姝怀
传虢子大喜,以子嗣单薄为由,力驳宗老意见,让姝住进原本只给正室休养的宫室。父亲派名大夫慰问,带去不少滋补之物。
冬终于来临,初雪之后,王畿传来消息,王姜刚刚诞下名王子,呣子平安,下诸侯纷纷派使者往贺。
此时,西北之地,严允果然来犯。晋侯燮父联合各国坚守城池,子命虎臣舆领王师讨伐,大胜,俘万余。
冬去春来,三月间,宫中人人欢欣不已,齐央顺利诞下觪的第个孩子,是个男孩。
丰渠
怀里,婴儿睁着乌溜溜的眼睛,一 眨不眨地望着面前的人。 “庚。”齐央含笑地轻唤着,将小木匙中的米汤小心喂入庚的口中。庚顺利地吞下,齐央再喂,没多久,几上的小碗就空了。 “真乖。”齐央夸道,放下木匙,用软帕将他的嘴边拭净。庚似乎不喜欢,挣扎着,嘴里“唔唔”地哼。齐央满意地对我说:“我先前还忧他不惯米汤,却是多虑……”话音未落,只听庚“咕”的一声,米汤从他口中返了出来,把下巴垫着的巾子濡脏了。一惊,赶紧唤侍姆来收拾。两人手忙脚乱,齐央的脸上却无一丝恼色,眉目间尽是柔和。庚由着摆布,双眼定定,似是疑惑地望着齐央。他自出世至今,已有四个月,粉嫩的小脸渐渐长开了,轮廓唇鼻完全是觪的样子,唯独眼睛生得跟齐央一模一样。我笑道:“听兄长说>,他的朝服洗过了许多回。”齐央一笑,道:“太子每日蚤朝后便过来抱庚。”我点头,望向门外,只见下午的日头辣辣的,大雨下了一个月,几日前才止住。
“入夏以来大涝,兄长已是多日未见了吧?”齐央给庚换上巾帕,说:“太子无暇分身,不来也罢。”说着,她笑一笑,叹道:“也不知为何,自从有一庚,能不能见太子竟不似过去般紧要了。”我瞥着她,觉得好笑,也不知道谁在名子礼那天,一看到三月未见的觪,眼泪就掉了下来。齐央瞅瞅我,却不像从前那样解释到底,只低头哄庚,脸颊微微泛红。 “不知晋国明日是否有雨?”侍姆在一边叠着巾帕,边开口道:“君主萤……”
“侍姆,去端些水来吧。”齐央忽然打断道。侍姆愣一愣,应诺下去了。室中一时安静无比。齐央看向人,目光极不自然地闪了闪,面色尴尬。人淡淡地笑。侍姆想说什么我清楚得很,现在四月,三个月前,燮在晋国迎娶齐萤,明天就是他们庙见的日子…… “我该去游水了。”我对齐央说。“庄不坐了?”齐央讶然。“天气炎热,此时不去,不知何时又要落雨。”齐央面色仍有不定,看着我,点头:“庄小心。”我起身告辞。
林苑中,巨木枝叶郁郁,树荫下,湖水一如既往的清亮。我一个猛扎地跳入水中,浑身一凉。气泡在四周纷乱地舞起,我微眯着眼睛,光线在水中忽明忽暗,幽幽亮亮。蹬水浮出湖面,豁然清新,我喘着气,将脸上的水抹去。仰头望向天空,浓密的树荫中,阳光一晃过。
燮婚礼那日,杞国的天气也像今天一样,晴朗得出奇。晚上,我去找觪聊天。觪相当合作,我想饮酒他也没反对,命人往窖中取了一尊来。两人在堂上边喝便聊,天南海北,上下古今了一整夜。我没想到自己酒量这么差,不过是低度的米酒,两盏下肚,已经见晕了。事后,觪说我痴颠,说起什么都笑,听到什么也笑,一直笑到睡着。我却什么都不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迷糊中,往堂外望去,那月光清冷得碜人……
我闭起眼睛,双腿在水中划动,水波涌在发间,似能将头脑中的思绪洗净。 “君主!”岸上传来寺人衿的声音,她大声对我说:“太子正寻君主!”觪?我朝她游过去,踏着石阶上岸。
“太子方才来到宫中,现下正在堂上等候。”寺人衿便用巾帕给我包起头发。
“知道了,在帐中换下衣服,往宫室中走去。堂上,觪果然在,见到我,笑意盈盈。 “阿兄如何来了?”我问。觪笑道:“为兄特来道谢。我愣住:“道谢?”觪眨眨眼:“昨日姮不是使人给为兄送了沙冰?”果然,昨天闷热,觪顶着太阳在乡遂中巡视了一日,回来后,我就做了沙冰让人送给他。我笑了笑,问他:“大涝可退了?”觪说:“还须过几日,只要不再落雨便无甚大事。”我点头。这个时代的农业还相当原始,杞国的田土尚算肥沃,每逢不顺的年景却会损失惨重。觪刚刚掌权,就遇到一去年的干旱和今年的大涝,着实难为了他。我不禁想,如果在现代……脑子转一转,我苦笑,现代农业毕竟离不开各种科学技术,单生物工程一项,我就无能为力。不过,原始有原始的方法,旱涝灾害可以用水利改善的。说:“阿兄,杞国河流一生,若往两岸田中开渠,旱时导水,涝时疏水,则既可防灾,又可灌溉,岂不大善。”“嗯?”觪看着我,面色惊讶:“姮竟知道这些道理?”我笑笑:“不过空想罢了。”觪挑挑眉:“空想?姮定是曾见过丰的田地。”
“丰?”这回轮到我不解。“然也。”觪说:“我当年随君父往宗周,曾见丰四周田野,渠道纵横,引渭水灌溉,无旱无涝,岁岁无饥馑,那时为兄便叹服周人农事之精。”然。虽然没去过丰,但周人的农业技术是公认的高超。自商以来,“周”在文字中就是上田下口的形象,是个物产丰富之意的美名,而周人的祖先后稷更是被奉为农业的始祖。丰与镐京一水之隔,是文王时的旧都,会出现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倒也不足为奇。我问觪:“阿兄既知晓,为何不照做?”觪叹口气:“为兄何尝不想,只是姮有所不知,开渠甚为深奥,时下欲效丰者多矣,却至今无一功成。”我奇道:“为何?”觪说:“丰渠乃文王时所开。据传当年有一人,叫散父,族中十几世皆为农师,他钻研得此道,事于文王。”我问:“如今散父何在?”觪苦笑:“灭商时不知去向。”我惊道:“如此一来,睦下竟只丰上处有渠?”觪说:“非也,还有一处。姮可记得朝歌?”我颔首。觪说:“当年我与一路过时,曾见一处田野中也有渠。那时我见了大喜,想叫你看, “阿兄,”我说:“商亡至今已四十余载,散父若在世,该多大年纪?”觪轻轻地叹了口气:“为兄也想过,只是杞国境地如此,为兄怎么也要试上一试。”我讶然:“阿兄要往卫国?”觪笑道:“然。”我疑惑地看着他,问道:“阿兄今日来此到底何事?” “致谢。”觪笑得狡黠:“姮,出嫁前可欲与为兄再游卫国?”我睁大眼睛。 “姮,”觪微笑,话语字字魅惑:“嫁人后可就再难出去了……”“我去。”我果断地说。觪满意地颔首,说走就真的走,两日后,觪将庶务暂托给国中三位的上卿,车驾整装待发。行李一律从简,我只带了两三套素色衣服,斩衰是不能脱的,准备了罩衣披在外面。环佩首饰也不必佩戴,不过,丘把凤形佩玉韘等物用小布袋装起来,要我随身带着,旅途艰险,辟恶之物带多少也不为过。临行时,我去向父亲道别。
自从母亲故去后,父亲就搬回了正宫,操劳了一辈子,他的身体原本不怎么好。现在,他把国事全都交给觪,自己每日在宫中看书,或者出宫走动,偶尔巡视乡邑,身体倒还是硬朗了些。不过,他有时头脑会变得懵懂。我走到堂上,父亲正在翻案上的简牍。旁边的寺人提醒他:“国君,君主姮来了。”
“君主姮?”父亲抬头,满脸疑惑:“不是只有君主晏,何时来的君主姮?”我定住。寺人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国君又犯病,有时糊涂,君主莫怪。”我略颔首,走上前去。父亲仍站在案前,看着我,忽而露出一个微笑,眉目间神采熠熠:“沫!”我愣一愣,望着他:“君父,我是姮。”
“姮?”父亲盯着我,良久,似是了悟,目光渐渐收起,声音也缓下来:“哦,是姮啊……”
“君父,姮今日随兄长往卫国。”我轻声说。父亲点头,眼睛却没有看我,只四下地张望,好像在找着什么。“沫呢……”只听他嘴里喃喃道,怅然若失。
车轮轧在大路上,辘辘地响。天空中,大朵大朵的云彩漂过,时阴时晴。身后的城墙上,双阙之间,齐央和她怀中襁褓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
虢子
离开时,觪逗了庚许久才登车启程。车子渐行渐远,他几番回头朝城墙望去,唇边含笑。道旁,大树舒展着枝条,绿油油的,我看着,想起了邑姜宫前那棵自己从未见过的老桑。
“姮在想什么?”觪问道。我淡笑:“想君主和公子。”
“君主和公子?”觪讶然。我没说下去,看着他,道:“阿兄可曾对什么事后悔过?”觪怪异地看了我一眼,想一想,说:“自然有,只是这会想,即便再回到当初,我也将照旧行事。如此考虑,便不觉得悔。”说完,他转向我:“姮有后悔之事?”我笑而摇头:“无。”觪微笑:“那便好。”
入夏以来雨水不断,道路泥泞,虽然早有准备,但往卫国的旅途仍然比预想中要艰难。出行的第一天,车轮就在泥里陷了几回走不出来。晚上在逆旅中歇宿的时候,连觪都累得早早休息了。 “姮,如今看来,渡河经封父及胙往卫是不可行了。”第二天,觪皱眉对我说。我想一想,问:“阿兄欲绕行周道?”觪点头,道:“昨日为兄向逆旅中人询问前方路况,得知河水泛滥,野道难行更甚,不如往祭,虽远上一些,却省事不少。”我微笑道:“既如此,阿兄但往便是。”于是,一行人改道往西,先上周道,打算往祭渡过黄河。离开了野道,路上顺畅许多。好不容易有晴朗的日子,赶路的人不少,即便顶着火辣辣的日头也不亦乐乎。在周道上车行两日,过了管之后,再走一两里就是祭了。天色将暗下,我们在一处旅馆中歇宿。馆中的厅堂不大,却热闹非凡。旅人三几成群,据席而坐,馆人来来往往地递送浆食,觪带着我进去时,嘈杂声似乎一下低了下去,不少人将视线投来,打量片刻,又收回去,继续说笑。天气闷热,觪选了一处离门较近的地方坐下,召来馆人,让他送几样清淡的粥食。
馆人应诺退下,觪将目光扫一扫四周,又看向我,笑一笑,没有说话。旁边的席上,几名士人聊得起劲,话题大多离不开天下时事,哪国洪水正猛啦,何处又淹了多少地啦,东夷大涝尤甚,不少人涌入中原避灾,哪些地方又有夷人抢掠作乱啦,等等等等。也许是赶路累了,我和觪谁也不开口,静等馆人呈上饮食。
“吾子可是杞太子?”坐没多久,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席前响起。我望去,只见一个大夫打扮的中年人,正向觪揖礼。觪满面讶色,向那人还礼,他正是杞太子。那人神色恭敬,拿出一块符节,我他是虢国大夫,虢子听闻姻亲路过,特遣他来,邀请我们往虢国一叙。 “庶夫人正待产,思念母家,国君体恤,日前闻知太子往卫,思及雨后道路难行,太子或许将取道祭,便命小臣在周道上等候,如今,太子果然到来,小臣幸甚。”那大夫解释道。虢国?我诧异地看向觪,他的表情也疑惑不已。思考片刻,觪揖礼,道:“多谢大夫,既是虢子来邀,某前往便是。”大夫应诺,与觪议下明日动身,便退了出去。众人依旧喧闹,堂外,色擦黑,馆人呈来粥食,又在四周燃起烛燎,晚风拂来,火光半明半灭。
“姝?”
觪淡淡地笑:“还会是谁。”我默然。姝的母亲兄长都在杞国,她会知道我们出来,并不奇怪。虢子来邀,恐怕少不了她的意思,只是,不知此番目的何在,难道真是思念娘家人?想到她的表情,心中总觉得没底。“姮,”觪看着我,说:“虢子乃一方诸侯,又是姻亲,他遣人来邀,于情于理,我等推却不得。而我等往虢国,虢子须以国礼相待,姝即便与我等有隙,也要顾及体面,倒不必担心甚不利之事,去会上一会也不打紧。”我微笑,说:“姮知道。”
东虢国并不太大,城池的四面,山梁起伏,多有险峻,是王畿东面的一道重要屏障。城门在车辆面前洞开,车轮声撞在两旁的厚壁上,骤然大声,闷闷地响。昨天前来接应的那名大夫在前面引着我们,一路走向宫城。我朝车外望去,这里的建筑看上去并不如杞国那样历史久远,也不如镐京那样气势磅礴,却修得相当坚固,光是那的城墙,无论夯土的高度或厚度,都堪比王城。
车马辚辚向前,宫门处一名上卿候在那里,领我们在虢子的正宫外停下来。我下了车,与觪一起随上卿朝宫内走去。行至中庭,只见一人站在堂外,身着素缯朝服,看到我们,满面笑容地迎下阶来。他身后,侍婢扶着一名少妇,衣饰精致,裳下的腹部高高隆起,步履缓缓,正是姝。“太、太子前来,有失远、远迎!”那人走到觪面前,端正一揖。我打量着他,三十上下的年纪,个子觪差不多,面容算不上英俊,却长得相当和善。听他的话音,这个人当是虢子无疑。
“国君多礼,杞觪诚恐。” 觪温文还礼。虢子揖让抬头,看到觪身后的我,微微一讶。
“吾妹杞姮,随我一道往卫。” 觪解释道。我与他见礼,虢子似乎很高兴,笑着回头,对姝温声道:“吾、吾子,如今汝妹也来、来了,当好好一叙。姝微笑,声音柔和:“国君此言甚是。”说着,她走上前来,与觪和我分别见礼,唤觪“兄长”,唤我“妹妹”,举止优美,笑容得体。虢子笑意盈盈,吩咐从人领我们到宫内坐下。 “吾、吾子甚是恋旧,每每念起杞国,总、总落泪不已。”堂上,虢子坐在上首,对觪说。“国君怎与人说起这些?”姝在一旁轻声道,似嗔似怪,面上隐现娇羞之色。虢子笑道:“太、太子非外人,说说无妨。”姝含笑不语。觪看着他们,浅笑:“国君如此爱护,杞人感激。”接着,虢子向觪问起路上的状况,又讨论起各国涝情。我在下首静静地听,姝坐在虢子身边,一言不发,姿态温良贤淑。偶尔,两人目光相遇,姝的唇边微笑不变,淡淡地望了过去。一场谈话宾主尽欢,虢子兴致很高,热情地招待我们用膳,吩咐寺人务必细致地照料起居。
“姮定是好奇今日为何至此。”姝不紧不慢地说。膳后,虢子说我难得来,姊妹间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便让寺人送我和姝到她的宫里坐。
侍从尽数遣走,剩下两人面对面地坐在榻上,再无掩饰。 “自然是姊姊之意。” “不是。”姝看着我,缓缓浮起一丝笑:“姮或许不信,今日之事乃国君所为,我也是今日才知晓。”我微微一讶。
姝倚在几上,抚着已经浑圆的肚子,缓缓地说:“几日前我兄长遣使来探望,说起太子往卫之事,其时国君在侧,便给他得知了。”说着,她忽而一笑:“我媵来时,国君曾问随行的大夫,杞国待我如何。姮猜那大夫如何回答?”我看着她。
姝说:“那大夫答道,君主姝虽为庶出,却深得国君夫人喜爱,地位与嫡女别无二致。”她笑起来:“‘别无二致’,姮,多有趣!”我勾勾唇角:“的确有趣。”姝缓缓叹下一口气,道:“国君信了,在他看来,既‘深得国君夫人喜爱,地位与嫡女别无二致’,定是与尔等相处甚佳,知晓你与太子往卫,便使人去邀来……呵呵,”她轻轻地笑:“我那夫君竟单纯至此!”我知道她的意思,不动声色:“姊姊有夫如此,当是大幸。”
“大幸?”姝看着我,仍是笑:“确是大幸。国君第一次见到我时,旁人提醒他三声他才移开眼睛。此后日日不离,便是我有身孕后搬入这宫室,他也仍与我同房。只是,姮谓之为幸,可知我当初的艰难?”她的笑意渐渐凝住:“我来不过一月,众妇便开始处处诋毁,可她们越是如此,我就越是牢牢抓着国君不放。”姝盯着我,笑容消去:“我不会像母亲,风光了十几年,却还要受那被发跣足之辱!”她语气急促,目光不掩凌厉,与在杞国时相比,丝毫未改。
我深深地吸气:“姊姊想说什么?” “想说什么?”姝笑了笑,将手重新抚在小腹上,神色放缓:“姮,如今的一切,皆是我应得的,上天亏了我十数年,总该给些补偿。而过去的事,”声音甜美:“我也必不忘却。”话音落去,一室静谧。到这个程度,姝已经把对我的所有厌恶都挑明了,没有任何余地。这个地方也再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
“姊姊,”我注视着她,声音平静:“该解释的,我以前都解释过,如今姊姊仍有恨,姮也无能为力。只是,姊姊,人对于出身永远无法决择,姮对姊姊从无恶意,如今听到这番话也是坦然;而姊姊却要常常记褂心间,长此以往,不知谁人更屈些?”姝紧抿着唇,一言不发
我也不再说话,径自走出宫室。
留宿一夜之后,我和觪踏上往祭的道路,虢子热情依旧,亲自将我们送出国境。
“昨日姝与姮说了什么?” 路上,觪问。我笑笑,道:“说了该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姝对我的恨由来已久,是无法用道理挽救的,希望那番歪理能让她想通。过河很顺利,车行几日,经过庸、凡、共,卫国广阔的原野出现在眼前。路上经过一片农田时,觪特地要我下车,和我一起走过去看散父的水渠。如觪所言,那些渠看似简单,却颇具章法,坡度和迂回掌握得很妙,每个隘口都开得合乎规矩,而田里的庄稼也长得比别处好。 “阿兄,若我是卫伯,手中有散父这等人物,这田野中必是渠道纵横。”觪微笑:“散父不一定在卫国,但总要打听仔细才好。”车辆沿着大道,驶过无数乡邑。傍晚时分,朝歌宏伟的城墙出现在一片苍翠的视野之中。早有大夫奉命前来,查看符节之后,他领我们入城。火把照耀下,朝歌的街道依旧宽阔,只是入夜时分,城市喧嚣不再。
卫宫门前,一名卿大夫站在通明的火光下,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是子鹄。“太子远道而来,国君命我在此恭候。”他对下车相见的觪行礼道,声音洪亮浑厚。
重遇
“有劳吾子。”觪微笑,作揖还礼。子鹄命守卫让开道路,御人扬鞭,车驾缓缓驶入宫城。
卫伯王孙牟在正宫中与们相见,几年过去,他的样子没什么改变,精神奕奕,面色平和。
看到觪身旁的,王孙牟颇为意外:“甥也来。”
上前见礼:“杞姮拜见舅舅。”
“甥勿须多礼。”王孙牟虚扶把,含笑地看着。时,他的目光落在穿的斩衰上,凝住,唇边的髯须动动。稍顷,他看向觪,深深地叹下口气,道:“同母之手足,唯汝母而已,现下独人。”着,他眼圈微微泛红,神色间染满伤戚。
“舅舅节哀。”觪低声揖礼道。
王孙牟略略侧头,举袖拭拭眼角,再转回来,对们笑笑,道:“尔等远道而来,舅舅却般失态,罢罢!”他命寺人上膳,邀觪和坐下。
席间只有三个人,王孙牟解释卫伯夫人身体不大好,到乡邑中休养去;太子衍和公子顼正在宗周的辟雍中受教,还未归来。
“太子丧中来卫,不知所为何事?”洗漱时,王孙牟问道。
觪在座上欠身:“实不相瞒,觪此来乃为寻人。“
“?”王孙牟讶然:“何人?”
“不知舅舅可听过农师散父?”
“散父?”王孙牟怔。
“正是。”觪颔首,诚恳地:“两年来旱涝相加,杞国微小,再不堪经受,觪无奈之下,想起散父。两年前,觪无意中在卫见到渠,与丰渠甚为相似,故妄猜散父在卫,特来探访。”
“如此。”王孙牟眉头微微皱起,道:“只怕太子白来趟。”
觪吃惊,与对视眼,问:“舅舅何出此言?”
王孙牟道:“卫国之渠,确为散父所修,不过。是在灭商之前。”
和觪望着他,仔细地听下去。王孙牟,当年,文王用散父在丰开渠,庄稼收成甚为可观,轰动时。消息传到商王帝辛处,引起他的兴趣,便将散父召到当时还叫“牧”的朝歌。据那时散父很得帝辛的欣赏,特地在牧野和济水边的滨邑各赐给他片田土,任他试验钻研。后来,周人伐商,周师攻入牧,帝辛自尽,散父却也从此失踪。
“滨邑也有渠?” 觪问道。
“然也。”王孙牟:“散父其人,过去也曾好奇,打听许久,只得知其修渠之地,他下落却众纷纭。有人他为商纣所杀,有人他死于乱军,也有人他随商人逃难远去。”
“如此。”觪,脸上掩不住的失望。
看看觪,问王孙牟:“散父可曾将所学教授于人?”
王孙牟摇摇头,道:“不曾,是以下通此术者唯散父。”
微微头,心想也是,如果散父有传人,觪就不必样艰难地寻找。
堂上几人沉默会,觪与王孙牟不再谈散父,转而聊起时事。
起大涝,王孙牟道:“今年雨水不断,夷人之地洪水泛滥,近来中原竟也有逃荒来的夷人。”
夷人?想起路上旅馆中那几人的谈话。个时代,国与国之间很少接壤,存在着大片的荒地,想要穿行各国间并不困难。
觪问:“吾闻有夷人作乱抢掠之事,可确切?”
王孙牟头,:“抢劫皆因饥饿而起,夷人分散,只三五成群,尚不足为虑。各国乡邑已是严防,待大搜之后,自当率殷八师驱赶。”
“大搜?”觪想想,道:“觪曾往虢国,虢子言及几日后,舅舅将与诸侯行猎于野,大搜可是在此之后?”
“正是。”王孙牟笑道:“子命殷八师会同成周八师大搜于雒,行猎之后,即率师往成周。”
觪颔首。
散父没找着,趟卫国之行似乎真的是白来。
觪正在孝中,并不打算参加射猎。第二,当宫城外响起迎接诸侯到来的阵阵鼓角之声时,和觪正讨论着回杞的事。
“此番返国,等不必绕路,也不必在虢停留,沿周道,不出十,便可至雍丘。”。
“嗯。”觪应道,双眼却望着外面,不知在想什么。“姮,”好会,他转过头来:“为兄仍想寻那开渠之术。”
诧异地看他:“依卫伯方才所言,散父已是无望,阿兄意欲何为?”
觪叹口气:“话虽如此,为兄仍想往滨邑,看过才甘心。”
瞅他:“卫伯既早已寻访,滨邑也不过有渠罢,阿兄此去又何益之有?”
觪拍拍的肩膀:“便是往滨邑留宿几日也好,或许可悟出些道理。”
睁大眼睛:“阿兄要自己来?”
觪笑笑:“为兄或许。”
头。先不能不能成功,难得出来趟,多待几倒没意见。
事情决定下来,两人打算去见王孙牟。不料,还没出门,就听寺人来报,虢子已至庭外,欲进来拜访。
虢子?愣,看向觪,他脸上很快恢复自若,吩咐将虢子请进来。两人回到堂上坐下,没多久,只见人风尘仆仆地登阶上堂,正是虢子。
“国君。”觪起身相迎,与之见礼:“再遇国君,杞觪幸甚!”
“叨、叨扰太子。”虢子笑道。
又待与见礼后,觪请他坐到席上。
虢子仍然与几日前般和气,与觪闲谈起卫国,兴致很高。他问们是否参加田猎及大搜,觪们正值母丧,不宜宴乐,打算往济水滨邑逗留几日便返国。
“滨邑?”虢子好奇地:“滨邑甚、甚小,过河后,车、车行半日可、可至虢国,太子不若往、往虢。”
觪笑而谢道,们此去滨邑乃为寻访做客,不便往虢。
虢子颔首,姝临近生产,他此番出行,心中挂虑,准备大搜过就立即返国。
提起姝,虢子的脸上就喜意流露,他指着身边个寺人告诉们,是姝派来跟在他身边的。那日们离开后,姝心中仍然念想,特地吩咐寺人除听候虢子差遣,若见到们,还可以给姝传信。
传信吗?看着那寺人,心里好不惊奇。从道理上讲,姝毕竟是杞人,与母家保持表面上的关系绝对必要,但是,般热情却着实令人费解些。
觪脸上淡笑,波澜不兴。他问那寺人:“叫什么?”
“小人侈。”寺人将眼睛看看觪,恭声答道。
觪看着他,道:“寺人侈,庶夫人若问起,便与君主姮甚好,大可安心。”
“诺。”寺人侈道。
觪头,再没什么。
又寒暄会,虢子还有事务须安排,起身告辞。待将他送走,觪和便去向王孙牟告别。
正宫外,寺人王孙牟正会见诸侯。觪看看,既然样,由他人入内即可,让先回住处等候。看着宫内影影绰绰的朝服衣冠,也正觉得没兴趣掺和,欣然应允。
觪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内,驻足片刻,转身往回走。
卫宫的宫道比杞国要长许多,望着两旁的高墙,心里不住盘算,上次卫佼在信里很想再见面,现在到卫国,是否该找?卫佼已经嫁人,就不会再住在宫中,找需要时间,偏偏现在又决定要走。不禁有些懊悔,要是昨晚问问子鹄该多好……
沿着原路,前面出现个岔口,正要过去,却见个寺人正从岔路中出来,身后,跟着个总角少年。
看清那少年的脸,猛地止住步子,懵然不敢相信——竟是公明!
公明看到,也突地停脚,怔片刻,脸倏地沉下来:“是!”
“何事止步?”不等回应,个熟悉的声音忽而响起。
顿时愣在当下,望着公明身后那人,动不动。那面容深深地映入心底,曾经铭刻的记忆顷刻间觉醒过来,掀起汹涌巨浪。目光在相遇的瞬间凝住,燮的身形顿,看着,目中满是惊讶。
四周寂然无声,定定地与燮对视着,嘴唇如同压着万斤重物,怎么也张不开来。曾经预想过无数重逢,事到临头,多少准备却全都化作徒劳,只余茫然。
“兄长,”公明瞅瞅,又看向燮,:“还须去见卫伯。”
燮仍然看着,好会,他才缓缓将视线移开,略颔首。看见他朝走来,站在面前,注视着,脸色平静,眸色柔和:“姮。”
那目光如既往的温润,望着他,唇边慢慢地舒展开:“燮。”
相视片刻,燮低声问道:“姮何以至此?”
“随兄长来探舅舅。”。
燮微微头。他的目光稍稍向上,似乎落在绾起的发髻上。
“燮呢?”问。
“卫伯邀田猎。”燮收回视线,看着,答道。
“如此。”。
“兄长。”时,公明又在前方提醒声。
燮看看他,转向,开口道:“姮,须先见卫伯。”
“好。”望着他,轻声。
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到居所的,思绪仍停留在刚才的岔道口上。
忽然忆起燮走开时,眼神似乎在的裳上停驻片刻,低头看去,上面空空如也,没有坠饰,也没有凤形佩……手不自觉地探向袖间,摸出丘给的小口袋,凤形佩静静地躺在里面,包裹得很好。
拆开绢布,走出堂外,将凤形佩在光下仔细端详。
当看到背面时,愣愣,不敢相信地揉揉眼睛,再看,随即大惊——条细细的裂痕,自系绳处往下延伸,将凤形佩的色泽断作两半。
“姮!”正心慌意乱间,觪的声音在前面响起。抬头,他满面笑容地走来:“为兄已向卫伯辞行,午后便可启程。”
滨邑
车轮轧在宫道的石板上,辚辚脆响。帘外,宫墙不断地向后退去,偶尔出现个岔口,车声突然响亮。
前方,时而有人声传来,下意识地看去,迎面而过的却是张张陌生的脸。两旁的飞檐很快被抛在后面,转头回望,澄蓝的幕下,重重庑顶格外深刻。自己匆匆离去,不久前的情景却仍然历历在目。不由地轻叹下口气,没想到,那寥寥数语就是和燮分手之后再遇的全部内容。
车子突然慢下来,前面传来个浑厚的声音:“太子。”
讶然望去,只见子鹄正在前面与觪见礼。
“大夫。”觪揖礼道。
想起卫佼,既然见不到面,便让子鹄转达下也好。么想着,便下车向他们走去。子鹄看见,愣愣,随即行礼道:“公。”微笑还礼:“大夫。”
子鹄看看车驾和侍从,面露诧色:“还未田猎,太子便离开?”
觪微笑,道:“觪有事在身,须往别处。”
子鹄颔首,想想,道:“近来各国间道路不宁,太子路小心。”
“多谢大夫提醒。” 觪谢道。
子鹄问:“不知太子何往?”
觪回答:“觪闻滨邑有渠,欲往观之。”
“滨邑?”子鹄讶:“可是苏国滨邑?”
觪:“正是。”
子鹄笑起来:“可巧,鹄内人也正在滨邑。”
卫佼在滨邑?吃惊地看着子鹄。
“小君?”觪的声音无波无谰。
“然也。”子鹄道微笑,道:“吾兄在苏为臣,封得滨邑。数日前,内人应吾嫂之邀前往作客。”
“原来如此。”觪。偷眼看觪,他仍淡笑着,面不改色。想起觪当年那段夭折的初恋,忽然觉得很同情,不知道现在面对着子鹄,他的心情会不会难受;而卫佼竟就在滨邑,到时相见,他又当如何……
“公。”时,子鹄转向。
愣愣,心微微绷。
子鹄语气诚挚:“内人甚为想念公,此去滨邑,有劳公相伴。”
“大夫安心。”莞尔道。暗暗松下口气,好在子鹄没在觪面前什么显露当年鼓励撮合他二人的话……
“等还须赶路,就此告辞。” 觪行礼道。
子鹄还礼:“太子公路保重。”
也与他别过,转身回到车上。“啪”的声鞭响,车驾再度缓缓走起,朝宫门驰去。
滨邑并不太远,觪,沿着去成周的周道走两三,再过小段野道就是。路上,留心观察,的确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人,披头散发,或三三两两,或有成群结队,在野地里掘地造屋,拾薪烧火。
“是夷人?” 歇息时,问觪。
“然。”觪,他看看,笑道:“姮,可是初次见着夷人?”
头。
“君主并非初次见。”寺人衿在旁:“今晨虢子身旁那寺人侈,便是东夷而来。”
问:“怎知晓?”
“小人自然知晓,”寺人衿脸自信地:“当年子伐东夷,国君曾献粮草,大胜后子赐来十家夷鬲,寺人侈便是那时来的。君主姝嫁时,众人还取笑阵,到底是庶出,连侍从也只能媵蛮夷……”
“寺人衿,”觪面无表情,冷瞥着:“谁许妄自议论君主?”
寺人衿低头,噤声不语。
望望远处那些夷人,思索会,对觪:“阿兄,些夷人每日在山野中猎食,终非长久之计。”
觪唇角勾勾:“正是,因此才有那抢掠之事。”他瞅瞅道旁:“无妨,待卫伯大搜归来,些人也只好回东夷。”
“若是卫伯必不般。”:“阿兄,各国皆有大片荒地无人种植,如今来许多夷人,岂不正好?”
“嗯?”觪想想:“姮是将他们俘为鬲人?”
:“并非俘为鬲人。些人来中原不过为寻食,便给他们分些荒地,任其开垦,每年收取田赋。举多得,岂不大善。”
“田赋?”觪皱眉:“便是收到什五又如何?不如俘为鬲人,田中所获全都归。”
“若为鬲人,须日夜镇守,食宿诸多杂事也须操心。”。
“那有何难,” 觪不以为然:“杂事自有宰处理,至于镇守,不过多派些执戈之士罢。”
瞪着觪,冥顽不灵的奴隶主。
觪却笑:“不过,若不欲动武,姮所之法确是极好。”
还差不多。得意地:“那自然。”
如虢子所言,滨邑确实很小,是苏国边鄙的个小邑。听觪,商朝时,里曾是处屯粮的要地,不过周朝建立后被废弃,故而虽只是普通的小邑,四周却仍有低矮的城墙。
滨邑的位置在济水与黄河之间,是济水边,其实离黄河比较近,站在视野开阔的高处,可以望见虢国的山峦。
不出所料,们在里见到卫佼。到达的时候,跟在邑君和夫人的身后,脸惊喜地看着。
“使者杞国太子及公将至时,就猜到是姮,果不其然。”各人见礼完毕,卫佼拉着的手,笑意盈盈。几年不见,的样子长开许多,梳起发髻,样貌更动人。
“佼别来无恙。”笑道。不自觉地瞥向觪,发现他正在旁静静地看着卫佼,不期地碰上的目光,他微微愣,随即转开眼,若无其事。
卫佼没察觉到什么,热情地与邑君和夫人道把们请到堂上。
众人在席间落座,邑君吩咐家臣呈上膳食。他与子鹄是同母兄弟,三十开外的年纪,跟子鹄样身材魁梧,脸却和善得多,对人话也是客客气气的。觪也很礼貌,举止有度,主宾之间气氛融融。
膳后闲谈,觪提到此行目的,向邑君打听散父。邑君想会,将他所知道的遍,却与王孙牟所言大致相当。“时日久远,小臣也只知道些。”他抱歉地。
觪不以为意,谢道:“多谢邑君相告。”
散席后,夫人和卫佼亲自领到居室中休息。寒暄几句,夫人离去,卫佼却留下来,拉在榻上坐下话。
卫佼端详着,笑着:“当年姮与在朝歌相识,二人还是总角,如今再会于滨,可都及笄。”
笑笑,看着:“佼与夫君过得如何?”
佼脸上微微涨红,道:“夫君待甚好。他如今有封邑,又在国中为臣,事务繁多,却也每日得空就来陪。近来又是田猎又是大搜,夫君无暇分神,怕寂寞,恰好长嫂邀请,便送来滨。”望向,笑道:“佼有今日,还须谢姮。”
有不好意思:“姮当年也不过两句。”
“不是那次。”卫佼唇角弯起:“几年来求婚者接踵不绝,姮可知为何君父容拖再拖?”
问:“为何?”
“为虎臣舆。”卫佼看着脸讶色的,笑笑,继续:“虎臣舆几番同君父上阵,二人相交甚厚,君父便直想将嫁他,无奈虎臣舆只成婚尚早,何人提亲皆不理睬。直至去年孟夏……”卫佼没下去,只看着笑。
然,心中苦笑,就知道那件事迟早会人尽皆知的。话回来,怪不得母亲为觪求卫佼总得不到回应,原来竟是为姬舆……
“于是商鹄便向卫伯提亲?”岔开话,问道。
卫佼莞尔:“他不知虎臣之事,彼时他正好封邑,便让他去提。”叹口气:“那时当真着急,母亲甚为不喜,他不过小邑之君,竟也敢求娶。几乎要与闹起来……幸好君父终是同意。”
柔声道:“殷八师商鹄之名,远近皆闻,卫伯又是重贤之人,岂会不许?”
卫佼颔首:“正是。”
微笑。早听子鹄能力出众,又身为商王后人,些年凭借战功在商人间积攒极高的威望。卫国是商人故地,又驻着殷八师,分析起来,王孙牟此举倒也不亏……
如计划中的,接下来的日子,觪和住在滨邑。
次出门是为散心,离国时,觪准把绮也带来。白日里,觪在田野中看渠,就骑着绮在四周逛,它似乎很喜欢野外,跑起来总觉得比平时带劲。坐在它背上,奔过田垄,登上山坡,享受难得的自在时光。
觪做事极其认真他总拿着根竹竿,里比比,那里量量。建议他将渠的面貌大致作个图,标明走向和长短以及周围的环境,他觉得有理,带来块帛片,看好就在上面勾画。
时间过去,不久,外面传来消息,卫伯田猎结束,领殷八师往成周参加周王的大搜,从周道上过去。
见觪的图做得差不多,问他什么时候回杞国。
“再多待些时日。” 觪看着图,头也不抬。
“几日?”问。
他瞟瞟:“子大搜之后。“大搜?不解:“为何?”
觪笑笑:“使人将来滨邑之事告知子熙,他大搜之后会来。”
睁大眼睛:“阿兄为何不与商量?”
觪眨眨眼,看着,脸不解:“邀子熙来乃为朋友之会,为何要与姮商量?”着,促狭地笑。
无语
在王孙牟率殷八师经过的第二早上,有乡人突然来报,邑外有些衣装陌生的人。
邑君和觪到城墙上看,发现是些东夷人,他们只在外面游荡着,不停地朝邑内张望,徘徊不去。
“可要使人驱赶?”邑宰问道。
邑君沉吟片刻,摇头道:“不必,现今各国皆来不少夷人,不足为怪。区区几人,或许只想讨食,他们自会散去。”
邑宰应诺。
没想到,下午的时候,邑外的东夷人多起来。
随觪去看,只见邑外足有二百人,不少人手里执着杆子,还有人坐在地上将石头打尖,准备缚在竿头。
众人大惊,意识到事情不简单。邑君命人出去询问,却发现语言不通,只听那些人在呼啸着叫喊,根本不知道些什么,被他们围赶之下,使者仓皇逃回邑中。
“夷人围此边鄙小邑,究竟意欲何为?”邑君蹙眉望着外面,声音满是担忧。
“不知邑内人数多少?” 觪面色微沉,问道。
邑君:“老少,不过百余。”停停,又道:“自周以来久无战事,只有些杆及箭矢。”
觪头,道:“邑君当速速使人求援。”
邑君颔首:“正是。”着,他吩咐邑宰准备符信,派几人往苏国的都邑源报信。
紧张的气氛悄然在周围蔓延,众人面面相觑,眼中皆是不安。
“姮……”
转头,只见卫佼看着,神色带着惊恐:“那些夷人要攻来?”
惊变(上)
第次遇到种事,心中也是惴惴,正要开口,却听到觪在唤。只见他走到面前,表情认真:“姮,与二位夫人待在处,切勿擅自走动。”
望着他,头:“诺。”
觪颔首,便要离开,忙把他叫住:“阿兄。”
他回头,迟疑地:“夷人……”
觪看着,又看看满面担忧的卫佼等人,神色放缓些,柔声道:“无事,夷人虽众,却无坚甲利兵,且滨邑有城墙,也有乡人抵御,只消待使者请来援师即可。”
他的目光坚定,仍不十分放心,却还是微微头,卫佼像是舒口气,脸色稍霁。
觪转向卫佼,揖礼道:“劳夫人关照吾妹。”
卫佼微笑,还礼道:“太子客气。”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畅。
邑君派出五名使者,分别往苏国都邑源和周边城邑报信。不料,邑外的夷人早有防备,使者们从道小门出去,没走多远就被埋伏在周围的夷人叫嚣着赶回来,其中两人被石头砸破头,血淋淋的。
眼见求援无望,紧张情绪陡然升级。邑中的除守城的人,所有老少都聚集到序,站得密密麻麻,皆表情沉重。
他们将邑中所有的武器都找来,却不过十几根干,乡人平时打猎所用的弓矢也不过数十。在觪的建议下,邑君让大家把能找到的木料和石块都聚集起来,打造干戈和箭矢;乡人们甚至将农具也拿来,钱和镈包有青铜锋刃,可作为临时的武器,其余的耒、耜等则放到城门之后,预备顶门之用。
“邑君欲守城到底?”堂上,众人又聚在起商议对策,觪问道。
邑君叹口气:“唯今之计,也只好守城,夷人逃荒而来,必无多少粮草,而邑内水粮齐备,想来守过几日,夷人粮断自退。”
觪沉吟片刻,道:“夷人无粮,若为攻邑,必使全力。城墙年久失修,而人数微寡,只怕……”
众人阵默然。
站在觪的身后,看着他们,想想,出声道:“何不燃烽燧?”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看向,眼神讶异。
“烽燧?”邑君思索会,:“曾听人起西北诸国,每有戎狄入侵,便在城墙燃起浓烟,名曰‘烽燧’。然中原之地,烽燧见所未见,或许以为烧荒不加理睬。”
觪看看,对邑君:“此六月之始,庄稼未及成熟,无人烧荒。且烽燧乌烟甚异,只消有人来察看,必知等受围。非常之时,此法虽不定奏效,却也不妨试。”
邑君颔首:“此言甚是。”
日光炎炎,丝风也没有。半干的柴草高高地堆在土台上,燃起熊熊火焰,热浪滚滚,浓浓的黑烟直冲空。
坚持要跟着觪,随他去城墙巡视。
往邑外望去,只见夷人仍然聚集在邑外,人人手里都有干,却依旧无所动作。远处的树林间,人影绰绰,隐约有钝钝的伐木之声。
“夷人攻来,究竟意欲何为?”问。
觪摇头,叹道:“若知晓就好。”
突然,身后传来阵纷乱叫喊,和觪惊,连忙过去看。只见处残破低矮的城墙上,几名乡人手中拿着简陋的石矛,面色激动,气喘吁吁地向赶来的邑君报告,有几个夷人试图从里攀上来,幸亏及时发现。
朝城墙下望去,顿时睁大眼睛。根粗长的木头倒在地上,旁边,个夷人后脑朝地躺着,动不动,身下血色鲜红。
邑君眉头皱起,沉声命令众人搬运土石修补城墙。
件事之后,夷人再也没有动静。不久,邑君又派两三拨人突围报信,却依旧被堵回来。
太阳在空中渐渐向西移去,邑中的烽火仍然在烧,夷人却也不忙,或就地坐下或四处走动,似乎打算就么待着,甚至嗅到邑外飘来淡淡的烤肉味道。
众人讨论之下,认为夷人若要攻邑,人数不足,必定是要等黑之后,像白那样偷袭。得出个结论,所有人都忙碌起来,修城的修城,造器的造器,做饭的做饭,等待夜晚的到来。
“若夫君在就好,”卫佼望着外面,道:“他从不把东夷人放眼里。”
笑笑:“佼安心,有邑君与吾兄在,定然无事。”
事情似乎没有想象中的艰难。
傍晚之前,大家在堂上刚吃完饭,名守城的乡人满头大汗地入内禀报,邑外有支队伍正开过来,好像是周人。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