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 回到少年中国的路
李建复
台湾的校园民歌运动对于华语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是内地的朋友不清楚,媒体其实也不用功。今天难得看到公路的书,心想总算这段历史能够在内地被介绍给大家,真是令人感动又感慨。
感动的是公路收集的资料的完整细腻,里面讲的事情有一大部份是我身历其境的,阅读的过程让我有重临现场的激动。感慨的是这里面描写的人物大都是我多年的好友,但是这些年来物换星移,大家命运不同,最遗憾的是近两年痛失两位创作奇才,英年早逝,更让我有时不我予的心情。我这么多年一直忙碌于网络事业,看到巨星骤落,顿时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可以为这个音乐的世界做点事情。
和公路在北京吃过一次饭,就惊讶于她对我们的故事这么清楚。
希望能借着这本书,也让对民歌不熟悉的读者知道我们的故事。今年是李双泽逝世三十周年,希望由此书找到他回到少年中国的路。
2007年5月25日
【推荐序五】 岛屿的宽度
张钊维
来到这里,才知道,岛屿比原先想象的,要宽大许多。
许多人对岛屿感到好奇:明星偶像、日月阿里、故宫白菜、红衫倒扁;这是大部分人对岛屿的典型印象。
但有另外一批人,对岛屿的熟悉,却不是来自新闻媒体所呈现的那些。透过私人的网络、各自的关系,他们熟知侯孝贤、朱天文、林怀民、胡德夫、赖声川、诚品、滚石、新电影……岛屿对他们来说,是他们所暗恋的人文桃花源。
我移居到这里短短一年半,有幸能够认识这样一批对岛屿充满好奇与关切的朋友,让我在离开岛屿之后,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维系着一条隔着海峡的、长达数千公里的脐带;这样的宽容,稍稍可以缓解内心深处,如恐龙皮般僵硬的伤痕隐痛。
公路就是其中一个。
首先是因缘际会,看到公路的博客。当时的讶异,一方面是对于她文字表现力的叹服,一方面是,无法想象此地有人对台湾的音乐界了解如此之深。
公路在博客上的文字,再平淡无奇的对白场景,都可以在寥寥数笔之间跃然于纸上,喔不,屏幕上。不论是泼辣的、自嘲的、嘲人的、感时的……字与字之间都有各色清泉涌动,气韵纵横,妙趣横生。
在岛屿,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文字运转与气的流动了。多年以来,过多的形容词、论述型话语、新闻用语、外来语、文艺腔、肉麻当可爱的缀语,让现下岛屿的文字气息凝滞;如果还可以说美,那仅仅是种病态的美感,而缺乏一种来自生活的、生机蓬勃的、自然健康的流畅爽利。相对于此,在此地,我还看到不少年轻人,有着这种令人羡慕的、如沐春风的畅快表达能力呢!
这种文字运用的习惯,其实跟民歌是有亲近性的。让文字从胸臆的吐纳之间无挂碍地流出,就好像让歌词由生活的作息之间自然而然地唱出,因此,公路之着迷于民歌,为之喜、为之悲,也就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
当我在远离岛屿的此地,偶而聆听1970年代的民歌,不管是李双泽、杨弦、胡德夫、金韵奖,都可以感受到那种自然流动的、纯朴的气韵。这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可以有这样的福气共同创造出这种生气蓬勃的空气振动,而浑然不同于另一批民歌同代人在今日岛屿所刻意造成的凝浊僵滞气场?
十多年前,我因为自少年时代起对于岛屿民歌的喜爱,而在研究所体制底下进行了《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这样的写作计划;十多年后,公路也因着她对岛屿民歌的喜爱,而写了她自己的民歌史记。看着公路送来的书稿,彷佛看到一个相差十几岁的孪生兄弟;而这个兄弟,在神似之外,依然有它自己突出的个性,特别是当中对于音乐人的描绘,是我的书中远远所不及,也是这个刚出生的兄弟最引人入胜之处。
一个从未踏上岛屿的人,却能够深入岛屿乐音的血肉经脉,只因大家愿意分享对民歌的喜爱,那正是音乐与文字神奇之处。因为公路,还有许多的有心人,让岛屿变宽,随之让海峡变窄,谁曰不可?
2007年5月12日
写于北京
【跋】 给孤独的孩子们
(香港)林一峰
握着公路厚厚的稿,我就舍不得放下——那不只是一些精心的资料搜集,亦轻亦重的文化历史,一个女孩的思想印记,也是我的一部分。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我直至十七岁时才开始接触台湾流行音乐,那时已经是1980年代尾1990年代头,即是说我已经错过了最美好最有人文气息的时代。从小耳濡目染的听着港式流行曲,我会唱所有的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就是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一次听到香港电台dj陈海琪播了潘越云,那一刻的惊为天人,我永远记得,第二天就用了我所有的积蓄去买市面上有售的潘越云卡带,其中一盘是《回声》;齐豫的声音把我儿时的记忆都唤醒了,追溯源头,小时候第一张听的专辑就是《橄榄树》,把这些记忆重组,原来一路走来我已经错过了那么多。
我错过了一个用真挚感情、优美文字和完整音乐概念建构而成的美好世界,于是我用跟着的所有青春岁月追回失去了的感动,希望把自己思想成长的真空期用那些唱片再度填满,贪婪地将这些散落在旧唱片铺里的拼图碎片凑在一起……
可是,在香港要做这件事实在很难,也很孤独。当所有人去追捧草蜢、林忆莲时,我就一头栽进滚石黄金时期的歌手里去,而所有人都在模仿beyond的时候,我则拿起木吉他尝试写自己的城市民谣……对一个香港年轻人来说,那是挺孤独的。
我没错是孤独,但并不寂寞。
借用南京媒体朋友吴继宏常说的一句话:"音乐那么美好,怎能不爱呢?"我爱着的就是那个华人音乐里最多姿多彩,也最纯净的年代,又怎会寂寞呢?
可是,遗憾还是有的。弥补的方式,就是自己来把希望实现。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