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候崔氏的回信时,魏叔玑也没闲着,关上门和裴氏仔细讨论着府上到底是得罪了哪位王爷。反正整个大唐能被称为王爷的,不就是那么几个人吗?随便扒拉扒拉总能露出些蛛丝马迹的。
对大唐初年的王爷,魏叔玑了解的不是很多,知道的最多的,就是李二陛下几个比较“著名”的儿子:皇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佑、晋王李治。
皇太子李承乾,年长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好男风,其他的倒没什么大毛病,几次李二陛下不在京城,派他监国,国事处理的都挺好的。但最后还是被废。也不知道这会儿他的腿有没有出现毛病,如果没有的话,怎么的也得想些招啊。也许多对他进行些规劝,说不定他那些毛病会少些。唉,母性大发了哇,魏叔玑总能想到经典种田文《大唐御医》里面那个有些孤寂的“坏”太子承乾,她总觉得,太子承乾比那个个性软弱的晋王李治更加适合做大唐的皇帝。再说了,她记得老爹魏征去世之前还曾担任过太子太师的呢。
吴王李恪,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文武兼备,身份高贵,李二陛下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但因为出身,被长孙无忌等人所忌,后来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与同母弟李愔被控谋逆,双双被害。算是一个风流人物,如果不是因为是隋炀帝的外孙,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国之君。
魏王李泰,是嫡次子,好文学,为李二陛下所喜,长大后本该回封地,但被李二陛下留在长安,还特意为其建馆修书,使得其野心膨胀,以为李二陛下是暗示他将为国之储君,在朝中到处与太子承乾作对,很多小说里都说他表面上为人谦虚、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心眼小的可以,最是记仇,属于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后来还是李二陛下看情况不对,在废了太子承乾之后,立马将其发配到了封地。嗯,这么说,他也是有可能的。
齐王李佑,母阴妃,本来就不为李二陛下所喜,后来因为牵扯到谋反,被贬为庶人。他算是典型的浑人,不是看不起他,魏叔玑总觉得以他的智商,要是和别人家有仇的话,肯定是会光明正大的招数。
晋王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算是个守成的君主,没什么特别出彩的政绩,最著名的也就是纳了他老爹**里的才人武媚娘,最后连大唐的基业都没保得住。只是他现在还是个跟自己同年的小正太呢,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去算计人呢,肯定不会是他。
对了,说到武媚娘,现在是贞观十年,快到贞观十一年了,也不知道这位御姐有没有踩着风火轮进了李二陛下的**去做了才人。说实话,魏叔玑对武媚娘的观感不是太好,作为一个母亲为了权势连亲子亲女都能狠得下心杀害,已经心毒的让人心凉了。母亲不是世间最美好的人吗?反正,魏叔玑对她是不喜的。
这么说来,太子承乾、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都是有可能的,再问问裴氏大唐其他的王爷,魏叔玑瞬时觉得头大。
唐太组的子孙封王的有15人,唐世祖的子孙封王的有2人,唐高祖的之子封王的有18人,李二陛下之子孙封王的有12人,看着人少,但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魏叔玑头大了,这要排除到什么时候啊?况且里面还有不少是她以前听都没听过的,这怎么理啊???就算是有裴氏一直在旁边解说着,但她自己也有好几个王爷是根本就不熟悉的,都帮不到什么忙。
这会儿,魏叔玑无比想念有度娘大神的日子,真想念互联网啊,那样的话自己度娘一下就能把这些王爷的生平查个彻底,也好过在这儿绞尽脑汁想个半天还什么都想不出来。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