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双重生命 > 第8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8)

第8节:个人背景 早期短片(8)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早年作品虽说拍得也很用心,但却很难让人看出他日后所能拥有的成就。他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观察才最终成长为一位艺术家的,并随之拥有了一种个人化的视觉。他那时拍的短片主要是纪录片,他还在1968年的毕业论文中将纪录片创作好好地拔高了一把:“现实是如此丰富、如此伟大、无与伦比,什么都不会重复,没有哪个镜头可以重来一遍,我们不必担心它的情节发展:每天它都会给我们带来新鲜与不凡的画面。现实是纪录片的出发点,这并非是一个悖论。我们只需完全相信现实自身的编剧能力就可以了。”[6]他还列举了一些人名,他们都乐于记录生活的复杂­性­,将剪辑看做一种创造过程,其中包括影评人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和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理查德·利科克(richard leacock)等。

卡吉米兹·卡拉巴奇(kazimierz karabacz)也是洛兹的老师,他在1958年拍过一部名叫《星期日音乐家》(sunday musicians)的纪录片,片长10分钟。这部作品一定给基耶斯洛夫斯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1994年,当他被要求列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影片时,《星期日音乐家》成为其中唯一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名字。(他选出的其他九部影片是[排名不分先后]:费利尼的《大路》[la strada]、肯·罗奇的《小孩与鹰》、布烈松[bresson]的《死囚越狱》[a man escaped]、博·维德贝里[bo widerberg]的《婴儿车》[the pram]、伊万·帕瑟[ivan passer]的《逝水年华》[intimate lighting]、塔可夫斯基[tarkovsky]的《伊万的童年》[ivan’s childhood]、特吕弗的《四百下》[the 400 blows]、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和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the kid]。不过,他给英国《视与听》[sight and sound]杂志开具的名单中却又以托尼·理查森[tony richardson]的《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孤独》[lonelines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er]取代了《四百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