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可真是一件两难的事情啊!
一天晚上,我不得不将内心的担忧跟父亲说了。
没想父亲听后,嘴角一撇道:“你这娃儿,不长个子,专门长心思去了。让你去学你只管好好地学就是了,想那么多干嘛?跟你说吧,熊待诏既然接纳了你,今后就会给你一口饭吃。他剃六个生产队的头,都好些年前应承下来的事了,如今人口差不多翻了一番,早想撇一半让给他人了。你四年后出师,还怕没事干吗?再说呀,熊待诏这人有病,说不定哪天眼一闭腿一蹬就死了……”
“他有病?什么样的病这厉害?”我打断父亲问。
“老二你想想,要是无病无疾的,哪个愿当待诏呀?你要不是生就的驼子,会去学剃头么?他一死,这地盘儿就更是你的啦。”父亲没说他到底得了什么病,我也不好深究,就想日后得留个心眼,弄个清楚明白才是,“还有呢,咱们隔壁严家嘴大队那个剃头的张跛子,今年六十好几了,收不到徒弟,没接班人呢,到时候,你也可以上那边剃头去的。老二呀,你莫想那么多,只管一门心思地学艺就是了。艺不压身,有一门好手艺,心里踏实着呢,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一碗饭吃。”
父亲一番话,很快打消了我学艺出师后找不到饭碗的顾虑,“毕业”与失业,跟我是扯不上边的。
刚开始,我以为剃头没什么可学的,其实啊,只有深入进去,才发现经络深得很,差不多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了。
师傅的行头很简单,一眼瞟去,就一个木箱而已。可那木箱里头呀,装的东西可多了,有剃刀、推子、大剪刀、小剪刀、剔剪、耳勺、荡刀布、刷子、梳子、篦子、布巾、毛巾、肥皂、香粉、雅霜……举凡剃头使用的一应工具,全都装在其中,差不多都成一个百宝箱了。
师傅办事讲究顺序,剃头从第一生产队开始,挨家挨户地剃,有的在田间地头上工,就派我或队里的其他人去叫。一户不拉,一人不漏地剃下来,一个轮回大约需要十天时间。每月两个轮回,也就是说,尽管人口比过去翻了一番,将整个大队的头剃完,二十多天也就够了,还可在家休息近十天。剃头跟在生产队出工卖苦力相比,真是轻松自由多了。
自从带上我这个徒弟,有了一个帮手,师傅比过去又轻松了几分。他箱子不用自己提了,只管空着双手甩来甩去风摆柳似地往前走。
我拎着装满杂七杂八物什的剃头箱,跟在后面紧赶慢赶,累得吭哧吭哧喘粗气,有时一只手提不动了,就双手攥着往上拎。实在走不动了,便将箱子放在地下歇口气。师傅有时看不过去了,就自己亲手提提。当然,这样的时候少得很。他总觉得带了徒弟,自己再来拎箱,好象有失身份似的。就跟现在的领导差不多,皮包总是像哈巴狗一样跟在后面的秘书呀、部下呀、小姐呀之类的人拎着。这就是派头,中国人就喜欢玩这样一种味,一代又一代继承下来的传统,你无法改变呀!
刚开始,我跟师傅在一起,人家都要说,哟,熊师傅呀,这就是你带的徒弟?好高级呀,是咱们村的大名人呢,可以把《毛主席语录》背得滚瓜烂熟,哪个人都赶不上呢,这不是大材小用吗!然后又对我说,嗬,驼哥呀,现在升级了呢小伙子,专门管咱们的脑袋呀,不成半神仙了吗!这种时候,我总要尖牙利嘴地回敬他们几句,免不了惹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于是,他们就都指着我说,这个驼哥,这个驼哥,真不是吃素的,脑袋瓜子就是灵光,可惜长得歪脖颈扭,要是咱们有他的脑筋呀,那可就绝了!
剃头时,自然还是师傅操刀主理,我给他打下手。需要什么,就叫一声。他说梳子,我就拿梳子;他说推子,我自然不敢拿刷子;他说水,我就往下传让人家给打一盆水来,半点不敢怠慢。
有一次,他要我拿剔剪,我听错了给拿成大剪,他看也没看就往人家头上剪,“咔嚓”一声响,脑袋顶上的头发差不多给剪去了一半。师傅见状,当时不好发作,他要是一嚷,人家知道头顶上的毛发给误剪了一半,不找他扯皮才怪呢,那就真成了屎不臭挑起来臭,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只好在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回头狠狠地横了我一眼,自个儿走到剃箱边,将大剪往里一丢,麻利地换上剔剪,然后对准那个剪得缺头洼脑的后脑勺,左一看,右一瞄,焦急地寻找对应之策、修补之法。
好不容易才默默地平息了一场可能惹出的麻烦,事后师傅对我一声大吼,伸出右手,一个丁凿打在我的头顶,让我的脑细胞大受损伤,隐隐约约地疼了一天一夜还感觉着怪怪地不舒服。
跟了师傅一段时间,我虽然没有亲手操刀,但也悟出了不少道道,晓得剃头从哪儿开始,过程如何,怎样结束了。并且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形状的脑袋,比如说什么大头、小头、扁头、圆头、方头、歪头、犟头等,我都晓得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不过,这都是我闷在心里头的一套纸上谈兵的理论,要付诸实践,还得等一段时间。不到一定的火候,师傅是不会让我操刀上阵的。
师傅一边让我当下手留神揣摸技艺,一边抽时间给我讲述剃头这一行当的有关历史事实、掌故轶闻。他再三再四地交待我说,徒弟儿呀,学待诏的,除了一手好技艺外,我讲的这些东西呀,你也要牢记在心才是呢。这样的东西,一般人是不晓得的,但我们一定得记住,你将来带徒弟时也要记得讲给他们听,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才不会忘了根本。
师傅说,虽然待诏这词儿历史悠久,来头不小,可古人是不兴理发的,既然不理发,也就没有咱们这一行当。古时男女,都把头发蓄着,你看古装戏里头的那些男人,盘着一个发髻,高高地堆在头顶,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剃头这职业,是清朝才开始的。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你懂不懂?懂得一点?那就好!这异族叫满族,老家在东北,老早老早的时候,他们也归顺了咱们中原汉人。后来闹独立,在明朝的时候跟官兵作对。后来,趁中原内乱的时候,从关外闯了进来,攻占北京,又用武力占领了全中国。其实呀,满清总共不到一百万人口,而我们汉人呢,那时就有了一亿多,他们一个人统治咱们一百个,唉,羞呀,我熊某人只要想起那段往事,就羞得不愿做一个汉人呢。哎,你莫问,别打岔,你搞不清楚的事情,我会一五一十地告诉你的,你只管慢慢听我道来就是了。一个满人管一百个汉人,你以为是满人本事大?不!是咱们汉人不争气,汉人里头老是出汉奸。这些汉奸呀,真是恨人呢,他们帮满人出谋划策,怎样攻打汉人,怎样瓦解汉人,怎样统治汉人,给人家当帮凶,当走狗,这样一来,汉人虽多,一个个地都往满人那边跑,国家就玩完了。唉,说句丧气的话,咱们汉人就是不争气呀,抗日战争时,投降日本的汉人更多,光伪军就有好几十万。这些伪军是日本人帮着组织起来的,里头清一色的中国人,他们干些什么呢?主要是帮日本人打中国人,都是些吃家饭拉野屎的家伙。
唉,不谈这些了,一谈我就气不顺又要咳个死去活来了,反正咱们国家多汉奸,一产一大堆。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咱们还是言归正传说剃头吧。
/.t@xt`$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