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见到10年前认识的一些朋友。有些失散多年,在街头碰到;有些在我开车的时候,在路边见到,由于无法停车,变成了擦肩而过,再次到那路口,变成了见不到的遗憾……这一张张10年前熟悉的面孔,在如今的日子里出现,我不得不感叹生活开始重复了。有些人或许会垂头丧气,而我却感到高兴,觉得是上帝给我一些重新选择的机会,昔日的青春无法重来了,但类似的循环经历,在熟悉了昨日的规律后,就更会把握人生了。
最初的写作成果是在99年,20岁刚出头的我,出了第一本散文集《我一直在等你》,可并没有被称为作家。艺人出书造势,已有很多的先例,没什么大不了,所以那时人们只关心我收取了多少稿费,并不关心我写得好坏,甚至还有人怀疑不是我写的。
看一看以前的著作,又看一看如今的《爱如潮水》,还是进步了很多。
文字的锤炼来自于阅读和经历。这几年的经历也算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蜕变过程。人生中总有几段黑暗的隧洞要我们独自穿行,在蜕变的过程中,佛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的哲学思维最初也是从佛学中来。18岁的我,就开始就阅读《金刚经》、《六祖坛经》、《无量寿经》等佛经。在广州的那段日子,最开心的是每次去光孝寺,见到我的师傅释本焕,同他聊佛法,我每次都会捐出50元人民币为他建寺庙出一份力,在他那里我找到了自我。当时我被唱片公司包装成性感的物质女郎,所有人认为我不可能会关心佛教慈善,但我去做了,佛教帮我找到光明。现在在北京,寺庙也是我常去的地方。
由于当年的物质女郎包装,有很多人觉得我不可能去真心爱一个人,可是我思想深处很想一辈子爱一个人,现实中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发现,没有拥有的渴望,才会真的爱一个人一辈子。
仔细想一想,当年那个倔强、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孩,变成现在谦逊、稳重的女人,不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是什么呢?
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很迁就我,用娇生惯养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洗衣、做饭烧菜、洗碗等家务活,几乎没有做过。就举一个小例子,就知道父母多么的宠我。我面对每天同样口味的饭菜,吃不下的时候,高级工程师的父亲,很心疼,就亲自下厨为我弄一个鸡蛋炒饭。可是当我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时,他们就是不迁就我了。要我考厂技校或医师学校,留在他们身边。从小受母亲影响,我喜欢文艺和爱看欧美小说的缘故,就有到外面世界去看一看的理想,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安排。对他们说:"人生蓝图应该由我自己去描绘,我要做明星,考中央戏剧学院。"
父母一听这想法,就害怕我考不上,在家待业,于是很反对。父亲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态度,母亲慈母般的劝说。倔强的我就是不同意,一气之下,就跑出了家,上到了顶楼的天台。那时下着大雨,我不顾一切的冲进雨里。父母怕我淋病了,打着伞赶上来劝说。谁知我对他们说:"你们要是不答应,我就从这里跳下去。"这句话一说,他们自然没办法答应了。
时间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如果一直在父母身边,我会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刁蛮公主。
我选择了自我奋斗的人生,肯定是要吃不少苦的。只有从小养成的倔强,让我挺过所有的挫折和痛苦。
记得后来住校,不会洗衣服的我,把脏衣服扔在水桶里,凑齐了,就到学校旁边找一个大婶,给她点钱,叫她帮着洗。谁知被班主任知道了,就教育我了:"你怎么连衣服都不会洗?以后工作了,同别人组织家庭怎么办……男人都要贤妻良母……"说得我面红耳赤,心想洗衣服也不是什么难事,后来就自己洗了。到了冬天,我怕手冻,一般打两壶开水混着冷水来洗衣服,后来又被叫进了办公室……对于这样的生活自理能力,我都是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锻炼出来的。
10年前,我选择了娱乐圈,这个圈子充满名利、诱惑、陷阱,加上自身辨别能力差,遇到挫折是免不了的。可倔强让我在一个一个挫折面前成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走的路,现在的寂寞写作之路,应该是上帝的恩赐。我在作茧自缚的寂寞中,悟出人生的真谛。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