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家的祖屋在京城的东边——凤罗村,不是很远,一行人走走停停走的也不是很快,第三天傍晚的时候才到。
进 了村,马车的速度缓了下来。
青堇撩开了帘子看去,小小的村落,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夕阳静静地洒向每个角落。
河水潺潺,地从小桥底下流过。
炊烟袅袅,蜿蜒而起悄悄地融在夕阳里里,随着着风儿轻轻的化开,向山腰飘去。
农耕的农人正赶着回家,欢快地和熟人打着招呼。
“美吗?”对面的沐凌风看向她笑问道。
“嗯。”青堇点了点头。
待下了马车,青堇抬眼看去。
门口的灯笼通亮,门口站着几个人,
沐凌风伸手指了指站在门口的一对中年夫妇道,“那是堂叔堂婶,他们有一对儿女均已成家,儿子比我大,不在家,是九品县令,女儿比我小两岁去年远嫁了。”
青堇点了点头,跟着众人走了进去。
很雅致,朦胧的灯光照射着,树影斑斓,处处透着一丝清凉,凉风扑面。
许久不见面的亲人热络一番,青堇也拜见了堂叔堂婶。
用了饭,好久不见面太傅夫人以赶路为借口,遣人带着两人去歇息。
进了小院子,松了口气的青堇,在看到院子里的三扇门的时候,气又憋了回来。
自己和沐凌风一间,小秋一间,书砚一间。
这……
青堇蹙了蹙眉进了房。
看了这同睡一屋的尴尬等要回到京城才能免了。
“三少爷,三少奶奶,这是两位的房间,被褥都是新的,请早点休息。”带路的丫头掌好灯,福身道。
“有劳。”沐凌风回道。
丫头福身走了出去。
小秋书砚伺候两人梳洗之后,帮两人收拾了好了,便告辞回房歇息。
好在和沐凌风在路上有了默契。
各盖一床被子,闭眼睡觉。
翌日天刚刚朦朦亮,青堇就被窗外树上的鸟叫声给闹醒。
轻轻地下了床,披了件衣服,拉开门走了出去。
院子里的雾气还没有褪去,带着丝丝的凉意,青堇拉了拉身上的衣服,眺望看去。
远处的群山上,雾在树间游动,穿梭,随着晨阳的出现,慢慢地从树头升起消散开来。
身上一暖,青堇低头一看,身上多了件衣服。
回头,沐凌风立在身后。
“这里早晚的天气凉,多穿点。”
“谢谢。”青堇点头,看到小秋也开门走了出来,便回屋梳洗。
用了早饭去祠堂给祖先上香,跪拜。折腾了大半个上午才歇停下来。
下午得了空,太傅夫人堂婶便带着青堇四周走了走。
青堇知道了祖屋旁边的院子是沐家留下的祖业——凤罗书院,现在打理的是堂叔堂婶。
几天下来,太傅夫人和堂婶带着她和村子里的人熟悉一番,老友亲朋中走了一遍。
而太傅大人和沐凌风趁机在书院讲课。
小小的村落不大,村子的人却很热情,纯朴,青堇很喜欢,喜欢这种宁静醇厚而古远的气息。
※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院落,青堇看着满地的阳光,想着太傅夫人和堂婶出门了,反正自己无聊不若去书房找本书看看。
看了眼四周,不见小秋,便起身自己一个人去了书房。
进了书房,推门,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
青堇走了进去,看着一排排满柜子的书。
手指轻轻地流连而过。
随便抽了一本出来。
书很旧,装订的线都有点脱落了。
一看题目,谋术。
青堇拿着旧书走到窗户旁边的桌子旁坐了下来,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
书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小小的注释。
青堇开始倒没有注意,到后面看着有些不甚了解的地方的时候,才注意边上的小字。
这一仔细看,青堇的心就紧缩了下,飞快的翻了翻,仔仔细细地把每页的字都认认真真地认了一遍。
含着热泪起身从架子上重又抽出了数本看起来年代久远的书。
虽然不是每本都有她熟悉的字迹,书上的墨迹也开始淡化,可是那上面的同一人做的注释,那笔迹却是如此的熟悉。
看着手里熟悉的笔迹,青堇腿一软就坐了下去,抱住那些书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青堇?”
从书院回来寻至此的沐凌风推门而进,看着软坐在地上的青堇,走了过去,低声问道,“青堇,你怎么坐在地上?”
闻声青堇低垂的脑袋摇了摇。
看着她手里书本上的斑迹,沐凌风蹙了下眉头,弯身。
看着她满脸的泪水,沐凌风心底一痛,忙伸手拉她起来,竟不知青堇却双腿无力,连站的力气都没了。
只好伸手抱住她放在一旁的桌子上,看了眼她紧紧抱在怀里的一簇书,伸手放在她的双肩上,柔声问道,“青堇,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