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本身就是一个投机市场,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朝破产。那个时代,股市基本上是洋人的市场,上市公司全是英资,公司大股东全都是英商,只是投资者的成分较为复杂,除了英国人,华人中最活跃的是买办。
位于中区雪厂街的股票交易所交易用语是英语,所提供股票行情、公司财务报告等也一律是英语。因此,买办是香港华人中第一批投资者,他们同时又是华人的投资顾问或股票经纪。何家兄弟除了服务于任职的洋行外,自己也炒卖股票、兼做投资顾问。
那个时代,大股东和大证券商要炒作股票,不像现在这样雇用御用股评家在媒体炒作,往往是通过经纪和买办,这些人交际甚广,而香港地方小、人口不足百万,股市行情一传十,十传百地很快就会传遍香港。
怡和洋行是当时的首席洋行。洋行创始人就是19世纪大鸦片商查顿和马地臣,鸦片商们因为他们的疯狂行径从而触发了中英间的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怡和洋行逐渐淡出鸦片贸易,转向民生事业,但是,靠投机生意和投机手段发财的传统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何鸿的叔叔何世亮是怡和洋行买办,负责处理怡和与华商间的业务。何世亮与怡和洋行的大班交往“密切”,能够随意进出大班的办公室。一天,何世亮走进大班办公室,大班不在,发现地上有一封散落的信。何世亮信手拾起来,随眼瞄了一下,原来是关于怡和股票的内幕资料。
何世亮心中大喜:“此时购进怡和股票,可是要发大财呀!”他看完资料把它放好,不动声色走出大班办公室,心想绝不能泄露“天机”,要发财,只能让我们何家兄弟一起发!
据称,怡和大班手中持有大量怡和股票,他知道股市行情对他不利,正愁难以脱手。低价抛出,绝不是他的初衷;要卖出好价钱,只有诱惑傻瓜上当。精于炒作的怡和大班,是利用何世亮散布“内幕消息”诱人上钩,还是直接诱惑何世亮做傻瓜蛋,只有天知地知。
当天,世亮连忙召来世荣、世耀、世光三个兄长,共商发财大计。他们孤注一掷,倾其全部家底,还四处借债,疯狂地购进怡和股票。由于他们的大笔收购,怡和股票果然上涨了,这种炒作下的暴涨只能维持一时,聪明且冷静的炒家在这时都会趁早脱手遁市。何家兄弟给虚假的表象冲昏了头脑,以为怡和股票将会一如既往地暴涨不已。
不日,大股东趁高大手出货,怡和股票一落千丈、狂泻不已。何家四兄弟手中都持有大量怡和股票,来不及套现,几乎是一夜间就贬成价值极微的废纸。何家兄弟破产了,债主蜂拥而至,何家兄弟自杀的自杀,逃跑的逃跑。消息震惊省港澳。
怡和大班和大股东们赚得盘满钵满。但怡和大班矢口否认他有任何不轨行为,他声称股市暴涨暴跌就像海上风暴那样不可预测,投资者惟有谨慎理财方为上策。怡和大班还对何家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破产自杀、“忠诚服务于怡和”的何世亮给予高度评价。
何家兄弟一口咬定这是怡和大班一手炮制的阴谋。这一说法,何家的后代至今仍坚持着。笔者曾撰写出版《香港股市风云录》,对香港股市的历史现状作过研究,笔者认为,即使怡和大班设有圈套,主要责任还得何家兄弟自负,因为任何理智的投资者都不会轻信任何渠道的消息,也不会采取这种“博尽”的赌徒式手法。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