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由于长期战乱,农田荒芜,粮食匮乏,澳门人口激增,经常闹米荒。澳府成立贸易局,就是为了解决澳门50万人口的生计问题。
何鸿受梁基浩派遣,前往广州采购大米。广州的黑市米也很昂贵,何鸿凭着出色的外交才能,购得市政府囤积的平价“官粮”。
数天之后,何鸿率领4艘满载大米的船队回澳。航抵码头,上千澳民站在岸边拍手欢迎,令何鸿激动不已。数十年后,身为澳门赌王的何鸿,对此情景仍记忆犹新,脸呈欣喜之色:“人们欢迎我们,我从那时起开始意识到我与澳门的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是澳门的一分子,我觉得应该为澳门做一些事情。”
何鸿所说的“做一些事情”,是指博彩业。尽管许多人指责赌博的种种罪过,何鸿坚持认为赌业是澳门的“福祉”,没有赌博,就没有澳门的繁荣。“博彩税对澳门政府来说,就像二战闹米荒那样人们盼望救命米。”
何鸿在贸易局做的是限额生意,意识到这种生意赢利极大。于是,他就与永华银号老板何善衡合伙创办大美洋行。为何叫洋行?当时洋行名气响,做事方便,并且外貌像洋人的何鸿已经随妻加入了葡萄牙籍。这种情景就像今日内地的公司,喜欢打中外合资的旗号。
何善衡是恒生银号的创始人之一,香港沦陷后,恒生迁往澳门,改名永华银号。战后永华又搬回香港,恢复旧名恒生,并且发展成为银行。到上世纪60年代初已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著名的股票指数恒生指数就是恒生银行编制的。何善衡对何鸿日后的事业帮助很大,50年代何鸿投资地产,恒生银行曾给予大力资助。
何鸿与何善衡合办大美洋行,优势互补。何鸿利用官商的权利,争取限额生意;何善衡融资方便,保障资金正常周转。大美洋行生意兴隆,利钱滚滚。
我们从何鸿的早期史,可见他的发迹得官商荫庇甚多。他熟谙官商的运作与利益,这有助于他成为日后澳门最大的官商——全面垄断澳门的赌牌。
不过,当时何鸿根本没有想过日后要经营赌业。其时澳门赌场为老赌王傅老榕所把持,何鸿对赌博毫无兴趣,一次也没有进赌场玩过。然而,何鸿无意赌业,却会依托赌业赚钱。二战结束,港澳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许多香港人来澳门赌钱,而海上交通相对滞后。何鸿认为港澳客运大有可为,就与人合伙开办一家船务公司,投资购买了一艘载客300多人的“佛山号”客轮——为当时港澳间最大最先进的客轮。投入运营后,乘客满船,又是一项成功的生意。
二战结束后,何鸿的财富增加到200万港元。他的生意范围逐步扩大,除上面提到的,他还做拆船、金银买卖、药品代理、火柴制造等业务。何鸿长袖善舞,是澳门屈指可数的大商家、大富翁。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