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āven in a Harsh City
文徐淑卿图何经泰
刚到北京的时候,随夫婿派驻北京的堂妹便告诉我,东三环边上有个太平洋百货是台湾人投资的,有空可以来这里看看。
我当然不会去看看。既然到了北京,我更有兴趣的是什刹海、大栅栏,甚至是漫无目的的骑脚踏车四处晃荡,如果要逛台北的百货公司,还不如留在台北就好了。
一个春深的正午,堂妹邀我到三里屯非常红火的客家馆子“老汉字”吃饭,吃完饭后她说应该喝杯咖啡,但却无视周围咖啡馆树影摇曳的浪漫景致,带着我直奔太平洋百货而来。
如果不是她的坚决,或许我永远不会发现太平洋百货二楼的欢奇咖啡馆,如果没有发现这里,我也就少了一个在北京生活的据点。
刚走进欢奇,我就完全了解在东京生活十余年的堂妹喜欢这里的原因了。一无遮拦的大片落地玻璃、原木地板、宽大的沙发,简单明亮的风格使这里具有一种“城市的现代性”,能够让东京人想到东京,台北人想到台北,上海人想到上海。对于台北人,惊喜又更多了一点,因为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时报》、《时报周刊》与《商业周刊》。
不过我真正喜欢这里却是从喝了一杯拿铁咖啡开始。在北京喝到好咖啡算是运气,即使满街都是星巴克,喝起来似乎也不够地道。欢奇的拿铁咖啡首先以它的规模震撼了我,因为它有一碗公的分量,然后是它浓郁的滋味,证明它的确是一杯血统纯正的拿铁咖啡。
从那一天起,我每星期六都会出现在这里,补看一星期的报纸、喝杯咖啡,以及吃个排骨饭或炒米粉。第一次吃排骨饭时距离我到北京已经两个月了,当我看到排骨旁边乖乖的放个卤蛋,显示台湾正宗风味时,我真的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
来得多了,我就发现这里走动着许多台湾人。其实这里常有日本、韩国或是北京当地的客人,但是即使不言不语,你也可以辨认出有些人和你同样来自台湾。我们会虎视眈眈的等着报纸、杂志回笼,偶尔交换一个眼神。我们并没有因为同在异乡而多做寒暄,但是每到周末我们却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有时只是对着外面摇头晃脑的绿树发呆,有时看着外头的居民,也会想象在他们眼里我们或许像关在玻璃橱窗的另种生物。
我们总是来到这里,在这个漂浮着外地人的城市,寻找一种家乡的感觉。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