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梦开始的地方 > 第35章 四家工作法

第35章 四家工作法

过去在建设檀梅水库时从红迎、红春村民组搬迁到其它村的十三户淹没区群众开始断断续续到镇、村上访。

“昨晚张世新请他们吃饭,每人给一条烟,不能少我的。”张保汉说。

根据镇政府与红迎、红春两个村民组群众代表达成的协议,迎春新村近60亩土地由两个村民组提供为政府进行规划建设,规划的150套住房由政府统一施工打地梁,地梁打完后,为两个村民组38户农民每户提供一套地皮,其余地皮由政府对外出售,凡梅花村民购买的,每套地皮四万元,外来人口购买的,每套地皮五万元,土地收益部分用于迎春新村公益事业建设。政府为两个村民组38户农民每户补助一万元,其中,先期补助五千元,另五千元待移民下山项目跑成后支付,但时间不超过一年,若没有跑成此项目,由政府垫资支付。

政府与村民组签订协议后,从县委陶书记答应借支的100万元中拨出19万元及时付给了群众,迎春新村建设工程于是顺利进行。

我一直担心成书记批评我在与群众代表谈判中自作主张提出的先期每户群众补助五千元的建议,没想到事后,成书记却表扬了我,说我的建议很中肯,很切合实际,如果群众阻力太大,他原计划每户补助一万元全部补助到位,后来见群众答应了我的建议,他也就见机行事地答应了。

听了成书记的话,我也就释然了。

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两台挖土机、两台推土机和十余辆运土车辆日夜不间断施工,迎春新村周围的几个山包很快平整下来,山包挖出来的土用于滩涂地的填方,一个长方形宽阔的平整土地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与此同时,县教体局答应的迁址后的梅花村小学建设、县委组织部协调的村级活动场所即梅花村“两委”办公楼建设、县卫生局协调的村卫生室建设以及县广电局答应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相继开工,县水利局负责的人畜安全饮水主管道建设、县电业局负责的低压线路架设先后完成。这段时间,我和村里几位­干­部主要­精­力都用在迎春新村建设的规划、选址和协调上,虽然起早贪黑苦点累点,但想到一个整体划一的新村将要在梅花村崛起时,我们­干­得更是信心百倍,很是舒心。

七月份过去了,我和王平安种植的第一季大棚蔬菜也全部采摘卖出去了。经过算帐,二十几个大棚收入十余万元。有了这第一桶金,在陶书记秘书吴海和镇党委成书记的协调下,我和王平安分别从县农村商业银行和县人社局“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中贷款20万元和10万元,从群众手中租赁土地30亩,又开始建设新的大棚。为了确保创业园的用工充足,我们采取常用工和临时工的方式,对梅花村的劳力进行了调查和摸底,以每月1200元的工钱聘请了5名常用工,让他们长期在创业园务工,同时储备了10个临时工、每月每人100元,清闲时,他们可在家里劳动,忙时,创业园就交给张世富管理,这样,我和王平安就没有过去那么忙了,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处理村里工作。

自从迎春新村动工建设以来,原来在建设檀梅水库时从红迎、红春村民组搬迁到其它村的十三户淹没区群众就开始断断续续到镇、村上访,要求回梅花村居住,享受现两个村民组村民同等待遇,即每户要求分配一套建房地皮和一万元补助。上访的主要组织者叫张世树和高昌辉,他先是找到村里,我和高支书、张主任无法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跑到镇里找成书记和李镇长,成书记和李镇长当时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解释说他们这批水库移民,当时的搬迁政策就出台了,他们到了其它村居住,分有房子和田地,现在又享受国家水库移民优惠补助政策,每年每人领取国家补助600元,该享受的已经享受了,迎春新村建设是地方政府行为,水库移民的户口已不在梅花村了,他们享受的政策应该在他们现在居住的村。虽然成书记和李镇长一再解释,但是他们坚持要回梅花村居住的要求却越来越强烈。

九月上旬的一天早上,我起床后就去创业园吃早饭。每天这个时候都是王平安起来把饭煮好后,然后我和他一起共进早餐。自从我和王平安第一次偷吃了禁果后,他几乎每天夜里都来村部陪我到深夜,然后再回创业园休息,目的是障人耳目,实际上我俩分开没有多长时间。在吃饭的时候,王平安把煮好的方便面端在桌子上,我看到碗里有两个荷包蛋,而他的碗里则没有。

“王平安,给你一个荷包蛋,我吃不了这些。”我把一个荷包蛋夹到他的碗里。

“你吃吧,荷包蛋可以补身体,我看这段时间你够­操­心的。”王平安要把荷包蛋夹到我的碗里,我立即拒绝了。

“主要是你­操­心,我们的创业园现在规模扩大了一倍,都是你的功劳。如果再把这一季大蒜和芹菜种下去了,我们就相对清闲了。”我说。

“不过,有张世富在这里抓管理,我们也放心,他懂技术,管人又细,责任心强,当时我们请他管理,是请对了。”王平安说。

“这样人不能亏待他,如果这一季再获丰收了,到时,我们是否考虑给他每月加一点。”我说。

“可以呀,我也有这个想法,不过,创业园是你创办的,一切都是你说了算,你说加就加,我没有意见。”王平安说。

“我俩谁跟谁呀,还说这种话,我这不是征求你的意见吗?”我说。

“我完全同意,宝贝。”王平安说。

就在这时,我的电话响了,我一看是高支书的,赶紧接了。

“董主任,你在哪里?”高支书开门见山地问。

“我在大棚这里,正在吃早饭。”我说。

“刚才成书记打电话来了,说张世树、高昌辉带领那十三户群众清早到县委群工部上访去了,他让我俩赶紧去,他在去群工部的路上,他在那里等我们。你抓紧吃,我马上来接你。”高支书一口气把话说完了,我还没有反映过来,他就把手机压了。

“谁的电话,什么事?”王平安见我电话打完了问。

“支书的,他说张世树带领其他淹没区群众到县委群工部上访了,成书记安排我们赶紧去。”我说。

“又是他们?他们咋这么讨厌,天天上访!”王平安说。

“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镇里不同意,我们也没有办法!”我说。

“那你去县里顺便回去一趟,问你妈我俩的事怎么样?”王平安说。

“估计没时间,这事急什么急,我都是你的人了,还怕我跑了?”我说。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