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洪荒之巫族天尊 > 第四章麒麟

第四章麒麟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55885。com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所谓"集美",通俗地说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一种表现。这种理念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因而,麒麟所选择的鹿、牛、马、鱼等吉祥动物进行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国属于原始动物崇拜,并在古代一种帝王的象征,同时,还被纳入神学政治的范畴之中。《宋书·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瑞应图》亦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后来,当人们崇拜神仙时,白鹿又被当作仙家的神畜。中国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一书中早有白鹿与始祖神诞生的神话传说。满族中有《抓罗妈妈》鹿神神话。在养驯鹿的鄂伦春、鄂温克族和打猎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萨满巫师的神灵,并以为萨满常化成鹿形出现,甚至于萨满巫术中都坚信萨满的真魂可以化为鹿身斗法,鹿胜则萨满胜,鹿死则萨满生命也终结。在民间,鹿还以长寿仙兽的形象出现,在多种场合用以表达祝寿、祈寿的主题。此外,鹿还与"禄"谐音,象征福气、奉禄。

牛,在上古时期就走向祭坛,成为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神圣物。民间传说牛是来到人间帮助人类的天上神灵,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财富,而且它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也给人类以­精­神的财富。牛崇拜在中国各族民间都很普遍,在西北各地有公牛崇拜,在南方多水牛崇拜。史书记载战国时代的秦国己设有怒特祠专祀神牛,这是古代最早记录的耕牛崇拜。象中国的纳西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等少数民族都将牛视为创世神兽。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鄂温克族、傣族等地区亦都有祭招神牛习俗。道家也把牛做为供奉的对象。

马,被认为是聪明、忠诚、勇敢而耐劳的动物,具有高贵、飘逸、优雅的气质。《易经》中将马象征天,即"乾为天"。马崇拜多流行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猎民族中,他们以马为主要乘运动力。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礼仪和修建马冲庙的记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师盟誓时常有以白马为祭马,认为白马属阳,为天神所驱使。青牛属­阴­,为地神所享用。在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中都有祭天神或牲畜保护神时选神马、献神马的习俗。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用,可随处吃走,不准驱赶,甚至可以随意在田中啃吃青苗。神马多选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记。

鱼,作为一类水生动物的总称,其身上的鳞皮被珍视为吉祥、美丽的装饰,"鱼鳞锦",就是传统的吉祥纹样。鱼崇拜一直在中国汉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等民族广泛流传,许多神话中都有说大地是驮在巨大的鱼背上的故事传颂。,"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画上的世界图像,也把人间大地放在两条巨大的鱼之上。鱼又与"余"谐音,成为生活富足、美满的象征。

中国古人将以上几种吉祥动物创造­性­地进行组合,建构了麒麟这一神兽的形象,符合长期以来培养、铸就的心理接受力和艺术欣赏力。

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因而被称为"仁兽"。西凉武昭王《麒麟颂》曰:"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宋书·符瑞志》曰:"含仁而戴义,不饮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说苑》亦有:"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而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质文也,幽问循循如也。"的记载。体现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正是因为这种"仁兽"所具备的品质正符合几千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

儒家学派是由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结构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以教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派,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较大的积极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学","仁‘可以说是儒学中伦理学说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则,其主旨是"爱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有"仁爱之心",并以"爱人"与否这样一个道德标准来确定人们是否应该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秦始皇运用法家的学说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一次严重打击,但秦朝"二世而亡"。汉初尊崇黄老之学,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正式居于统治地位。魏晋时代,玄学盛行,虽然嵇康公开倡言"非汤武而薄周礼",但玄学家仍尊崇孔子为最高的圣人。隋唐时代,佛学昌盛,儒、释、道三教并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学说。宋代理学兴起,恢复了儒学的权威地位,历宋、元、明、清,儒学受到统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运动,儒学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的主导地位和深远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的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职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 异界之唯武独尊最新章节《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传说麒麟见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所写《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着并不多方面显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征。民族的不同,种族的不同,还使人类在形体、肤­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又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有关人类基本心理特征相同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心­性­同一说"。其中之一便是趋利心­性­。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