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纵横捭阖斯大林 > 第四章浪瘴埃(2)

第四章浪瘴埃(2)

彼得格勒是彼得大帝在18世纪初建造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市。它是西方思想和技术输入的 大门,体现了俄国同西方的密切关系。革命前这两个城市代表着俄罗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彼得格勒人认为,莫斯科是俄国生活中一切保守和落后东西的中心。另一方面,莫斯科人 则把彼得格勒斥为危险的暴发户。莫斯科人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西方,并为自己作为古老的、 自给自足的和优越的莫斯科生活方式的卫士而感到自豪。如今,作为革命诞生地彼得格勒的 人民,更为他们把伟大的西方革命学说马克思主义引进俄国而感到骄傲。列宁和布尔什维克 的 多数领导人,在­精­神上属于彼得格勒。他们面向西方,期望着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但是, 斯大林从他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影响来说,更多地带有亚洲特­性­的莫斯科传统。

在苏俄领导机关迁到莫斯科后,列宁和他所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全部移住克里姆林宫。列宁的 住所包括5个小房间,他自己使用的房间面积只有16平方米。里面有一张小书桌,一张铁床 ,两把椅子,一扇窗子。在1918年,那时走廊上装着一架电报机,从列宁的屋子通到他的办 公室和人民委员会。日夜都有电报打进打出。办公室的隔壁是克里姆林宫的电话总机所在, 这 里有专线通到各人民委员部,通到斯大林的屋子里,通到彼得格勒和其他一些城市,通到各 个战场,从这里把命令发出去。列宁和他所领导的党中央,在指挥着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苏 维埃的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在1918年1月就开始了。沙皇军官米哈伊·阿列克谢耶夫将军逃到了南方, 加入了在顿河地区已建立哥萨克政权的阿列克谢·卡列金的队伍。在那儿,阿列克谢耶夫招 兵买马,组织了一支"志愿军",即由旧沙皇军官、士官生和其他反革命分子组成的白匪军 。列宁和斯大林随后派主力部队进入顿河地区,打垮了卡列金反革命政权。阿列克谢耶夫的 白卫"志愿军"也被迫退到库班地区。在严寒刺骨的冬天,许多人死在通过凄凉大草原的途 中。得到库班军队增援以后,改由科尔尼洛夫指挥的白卫"志愿军",向驻有3万多红军的 叶卡捷琳诺达尔发动进攻。经过4天的残酷战斗后,科尔尼洛夫被红军的一发炮弹打死,进 攻被粉碎了。5月初,德国军队占领了罗斯托夫,白匪军又回到顿河地区,这儿成了反革命 分子的集结点。

1918年夏天,由于外国的­干­涉,战局进一步严峻了。帝国主义列强不甘心于俄国无产阶级战 胜地主和资产阶级。他们看到这即将燃起的革命烈火,很容易燃烧到欧洲其他国家。此外, 英国和法国还在俄国工业中投资了几十亿卢布,他们对此是不甘愿轻易舍弃的。苏维埃政府 遵照列宁的命令,虽然多次向"协约国"建议缔结和约,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不承认苏维埃政 府,他们竭力援助俄国的一切反动势力,并准备了进攻苏维埃共和国的计划。

早在1917年底,英国和法国就已缔结了共同进攻和瓜分俄国的协定。1918年,在丘吉尔的煽 动下,英、法、日、美帝国主义者,未经宣战而径直开始了武装­干­涉。这些打着"文明"旗 号的外国军队,像盗贼一般,潜入俄国边境,开进俄国领土。

在俄国北部,英、法、美三国军队登陆,占领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扶持那里的白 军叛 乱,推翻当地的苏维埃政权,成立白匪"俄国北方政府"。在海参崴,日、英、美­干­涉军登 陆,占领沿海城市,驱散苏维埃,扶持复辟资产阶级制度的白军叛乱分子。在北高加索,阿 列克谢耶夫和邓尼金等沙皇将军,在英、法援助下组织白卫"志愿军",发动哥萨克上层分 子叛乱,开始向苏维埃政权大举进攻。在顿河一带,克拉斯诺夫将军和马蒙托夫将军,在德 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发动顿河哥萨克的叛乱,占领顿河区,并开始向苏维埃政权大举进攻。

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一带,英法帝国主义­阴­谋策划了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这个 军团原是由战俘组成,经苏维埃政府允许取道西伯利亚和远东而开回本国的,但他们在中途 却被社会革命党人和英法两国利用来举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叛乱。当这个军团举行叛乱时, 伏尔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富农和剥削阶级立即响应,他们在伏尔加河岸成立了萨马拉 白卫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政府,在鄂木斯克成立了西伯利亚白卫政府。

德国虽然没有参加英、法、日、美联盟所进行的武装­干­涉,但它确实用了各种办法来孤立、 削弱并消灭这个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它从苏俄夺去了乌克兰,用残暴手段劫掠和压迫乌克兰 人民,禁止乌克兰人民同苏维埃俄国保持任何联系。他们从苏俄方面夺去了南高加索,还应 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民族主义者之请,调派德、土军队进驻该地,在第比利斯和巴库肆意横 行。他们多方设法用军火和粮食援助当时在顿河区举行叛乱的克拉斯诺夫将军,反对苏维埃 政权。

这样,苏维埃俄国就与各个盛产粮食、原料和燃料的富饶区域隔绝了。当时新生的共和国困 难重重,粮食供应不足,工人忍饥挨饿。各城市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1/8磅的面包,甚至 还有完全领不到食物的日子。工厂因为缺乏原料和燃料,不得不停止生产,或半停止生产。 为了应付国内外敌人的严重挑战,克服难关,党宣布全国为军营,并把全国经济和文化政治 生活转入战时轨道。苏维埃政府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并号召人民努力生产,支 援抗战。列宁提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于是几十万工人和农民自愿加入红军,开往前 线作战。各级党团组织约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党团员奔赴前线了。党发动全国人民进行卫国 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干­涉和武装侵犯,反对被推翻了的剥削阶级的叛乱。由于实行义务兵役 制的结果,红军很快由几十万人发展为百万大军了。在这场保卫苏维埃的严酷斗争中,斯大 林作为列宁的主要助手之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