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纵横捭阖斯大林 > 第十二章峡岬目佳(4)

第十二章峡岬目佳(4)

1941年夏季,是灾难深重的时刻,苏联的党和人民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德国军队的进攻来势凶猛,似乎锐不可挡。但是,斯大林的讲话,像一声洪亮 的警钟,从中可以听到列宁的一个著名号召:"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使 人感到,直到法西斯侵略者被打垮,这个愤怒的呼声都不会沉寂,它将在苏联 全体人民、在红军指战员中,爆发出难以估量的巨大能量。

在任何一个国家生活中的危难时期,在遭到内部或外部敌人进攻的时候,一个 能反映共同努力的目的,把所有的人联合起来的号召,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党,党应当善于立即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明确指出 他们的奋斗目标。斯大林发出了战斗号召。"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苏联全国人民都在这个口号下团结起来了。苏联各族人民,都是为着一个崇 高的爱国主义目标--保卫自己的祖国--而站起来了。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 ,使全苏联人民组成一个统一的战斗阵营,奋不顾身地投入反法西斯的卫国解 放战争。

为了加强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深入扩大党在军队中的影响,根据党中央的决 定,7月间改组了军队中的政治宣传机关,重新实行了政治委员制度。从战争 的第五天起,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开始动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上前线,其中 有些起着政治战士的作用。他们是军队党组织的支柱。战争前夜,红军中共有 共产党员56保惩颍而仅在战争爆发后的头6个月内,就有110万共产党 员奔赴前线。不仅红军的政治素质提高了,而且党对军队的领导也进一步加强 了。据朱可夫回忆,战争头几天内就有50多名联共(布)中央委员和候补委 员,100多名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党的边区委员会和州委员会的书记,以及 一些有名望有经验的国务活动家,根据联共中央的决定被派去直接担负军事工 作。党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措施,以加强战时国家生活和军队作战行动的各个方 面的集中领导。

苏联政府和人民,遵照斯大林的指示,要认真地进行战争,就必须有巩固的后 方,必须不间断地、充分地供给前线有训练的预备兵力、装备和给养,为了满 足战争的需要,开始了工业和运输的改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 以及农业的动员。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成千家工厂,昨天还在生产平时需 要的产品,今天就转而生产弹药和技术兵器了。

希特勒占领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地区,使不少军区的动员工作陷入了瘫痪 ,千百万苏联人和大量贵重物资遗弃在敌人后方。生铁、钢、钢材、电力等战 略物资的生产急剧下降。新的工业中心受到了威胁。必须采取某种非常措施, 拆下尚存的工厂,迁往东部,同那里的企业合并,然后以这部分国土为依托, 猛烈打击敌人,歼灭敌人。

7月4日,也就是在斯大林发表讲话的第二天,国防委员会发布命令,要向东 部地区疏散1523个工业单位,其中有许多规模庞大,包括1360多个主 要军械厂。要求在1941年7月到11月被迁走,并迅速恢复生产。这是一 项艰巨的任务。甚至在40多年以后的今天,也很难想象,为了打败敌人,国 家的全部生活转为战时轨道,曾使苏联人民投入多少力量,经历了多少艰难, 表现了多么伟大的英雄气概!

苏联工业向东部地区转移,并立即投入生产,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必须使担 负军工定货任务的每个工厂一直工作到战争情况不能允许时为止。企业的拆卸 、装运经常在敌机轰炸下进行。成千上万满载人员和物资器材的列车,川流不 息地驶向东方。从1941年7月至11月,苏联从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地 区,转运了150多万车厢的物资设备,使数以千计的大型企业迁至乌拉尔、 哈萨克斯坦、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

为了加强战备,早在战前,苏联政府就在乌拉尔、西伯利亚、扎沃尔日耶等地 区加速建成了一批国防工业和重工业生产基地,并在战争条件下成为苏联战时 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战争爆发后,又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新建、扩建和迁 移了大量的企业,保证了源源不断的战时供给,这不仅在苏联的历史上,就是 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他们采取了边建边生产、边迁边生产的办法。因 此,工厂还未完全建成,坦克、飞机、火炮、迫击炮、炮弹以及很多其他技术 装备的军工产品就从工厂直运前线。人们全力以赴,昼夜加班生产,因此总的 生产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不断提高。这里反映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威力 。难怪戈培尔1943年1月说:"看来有点神奇,从俄国广阔的荒原涌出一 批又一批人群和技术装备,好像有个大魔术师能够用乌拉尔的粘土塑造任何数量 的布尔什维克人员和技术装备。"朱可夫说,苏联人民在战时拆迁和恢复生产 中建立的劳动功勋,就其规模及其对祖国命运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可以同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最伟大的战役相媲美。

苏德战争的进展,引起了全世界各方面人士的关注。1941年冬季到来之前 ,丘吉尔和罗斯福脑子中的问题是,苏联正在奋力挽救自己免于失败和崩溃的 命运,这种努力究竟能维持多久。英美军界除了少数不同意见之外,一致认为 苏联的抵抗很快就会被粉碎。为了形成自己的看法,哈里·霍普金斯作为罗斯 福总统的私人代表,于1941年7月30日抵达莫斯科。霍普金斯是总统最 亲密的顾问,是个出­色­的人物。他体弱多病,但­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全心全 意地致力于同盟国的反法西斯事业。他从斯大林的谈话中受到鼓舞,并很快与 苏联领导人达成了充分的谅解。他在以后的关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