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天我彩听见回响,“此乃我辈之耻,我大清之耻啊。”曾国藩的话里透出一股沧桑感。这是因为,曾国藩的恩师穆彰阿,就是《江宁条约》的签订人之一。
当年,穆彰阿是曾国藩道光十八年会试大总裁。这年,第三次赴京会试的曾国藩中式第三十八名进士,同行的郭嵩焘落榜。殿试下来,国藩取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按惯例,三甲一般不能进翰林院,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去当县令,而曾国藩梦寐以求的则是进翰苑。看完黄榜后,曾国藩心情郁郁。后来经过郭嵩焘的提点,曾国藩找到了劳崇光,通过劳崇光的帮助,朝考一结束,曾国藩就开始行卷。
行卷,是唐代科场中的一种习尚。应举者在 狂刀战神小说5200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这就叫“行卷”。
次日傍晚,主持朝考的大学士穆彰阿和各位考官,都从四处听到三甲同进士湖南曾子城的诗文甚是出色。穆彰阿特地调来试卷,先看他的策论。策论命题为《烹阿封即墨论》。
曾国藩的议论,很对穆彰阿的胃口,他当即圈定曾国藩为翰林院庶吉士。排名次时,列为一等第三名。名单进呈道光帝时,穆彰阿又特地在皇上面前,将曾国藩诗文大为称赞一番。道光帝拿过《烹阿封即墨论》,粗粗读了几句,在穆彰阿的讲解下颇觉清通明达,于是用朱笔将名字由第三名划在第二名。
后来在拜访穆彰阿时,曾国藩用的名字为曾子城,字伯涵。穆彰阿认为这个名字小气了点,改名为国藩,取做国家藩篱之意。从此曾国藩找到了靠山,而且是最可靠的靠山。
如此大恩大德,曾国藩怎能不感恩戴德?为了不引起曾国藩的反感,我立即补充:“为何我朝大军与英夷伤亡差距如此之大?唯火器而!”
“诸位可能不知英夷的战船,英夷派来的战船在其国内叫做战列舰,它有三层炮甲板,火炮九十门到一百二十门不等,定员七百五十人左右,排水量……”这会儿他们还不知道排水量的概念,还是按照他们听得懂的吧。“恩,可装两万石粮食。”
“但时,英夷骚扰我海疆,所攻克之城多在沿海、沿江,利于发挥英夷舰炮的威力,如攻占定海时,英夷当时只有十六艘战列舰,按最少的每舰火炮九十门计算,共一千四百四十门火炮,虽然只有一面能开火发炮,那也是七百二十门火炮,如此强大的火力,何坚不催?”
看着众人都在暗自思索,我接着放出重磅炸弹:“英夷为何船坚炮利?为何十六艘战列舰就有一千四百四十门火炮?为何英夷一弹丸小国,能够造出这坚船利炮?为何英夷一弹丸小国,还不止这一只舰队?为何英夷一弹丸小国,能欺辱我堂堂天朝上国?……就因为重商,重商得利于海上贸易,商贾来往,船只川流不息,天下间各地物产集结于此。士、见天下之财富,贪心大起,四处掠夺;农、见天下之农产,选其优良改种,大获丰收;工、见天下之矿物,选其精品打造,则物美价廉;商、见天下之富饶,经营更甚。如此“四民交利”,英夷则日益强盛。”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千年前就说过的话,如今又有几人身体力行?”
估计是不同意我的话,有好几个人站起来准备开口反驳。曾国藩见状,连忙出声阻止:“智亭,这些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朝战败已成事实,如今之计是休养生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丧权辱国的合约,等我朝强大,还怕拿不回来吗?可恨长毛在此休养之际横生叛逆,扰我大清安稳,复仇之时往后了不少啊。”
曾国藩巧妙的把话题引向了太平军,很快,大堂里都是对太平军的声讨,至于我刚刚的话题,早没有影了。
“罗马是如何亡的?”在一片声讨声中,李元度靠近我,向我询问,“不会就是匈奴人把它给灭了吧。”
“罗马虽非匈奴所灭,但也因匈奴而亡。”历史问题么,斯大林不感兴趣,我感兴趣啊。“匈奴人打败了罗马还有附近的蛮族之后,占领了一大片草原,还逼迫其他蛮族还有罗马对他们朝贡,每年的朝贡足够匈奴人好吃好喝的过上一年后,朝贡也随即水涨船高,随着朝贡的增加,匈奴人的战力也开始退化。由于匈奴人的牧马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建立步兵部队以补充骑兵部队的不足。到了后来,匈奴军队从战术到阵法都和欧洲其他蛮族没有太大差别了,战斗力也无法和刚到欧洲时相提并论,最后部队里匈奴骑兵只是少数,而绝大多数是其他蛮族的仆从部队。”
“但是,罗马人几百年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已经将他们血液里的坚韧和锐气消磨殆尽,一个个变得懦弱消沉,庸碌不堪大用。从军曾经是人人敬仰的高尚职业,到那时候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躲避兵役惟恐不及。罗马军队里蛮族士兵的比例越来越高,日耳曼族将领也开始屡见不鲜。这样的部队和罗马人缺乏认同感,离心离德,于是将领反叛士兵哗变的事件屡有发生。每每蛮族入侵意大利半岛,就像明朝末年,一些罗马军团就要和皇帝讨价还价,不给足开拔费决不出战,而且出战也没有多大作用,罗马的京城罗马城因而几次被蛮族攻破,生灵涂炭。”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