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是塔齐布 > 第二十七章增加装备之火枪比试

第二十七章增加装备之火枪比试

第二十七章增加装备之火枪比试

“卖不出去?”我惊奇的问,这么好的枪这么卖不出去?这种枪可是毛瑟枪的前身,要是在蒋介石时期,也只有少数­精­锐的中央军才装备毛瑟枪。

“回大人,这种枪不好用啊,每次开枪后,装药的纸包总是烧不­干­净,还得用手指伸进去夹出来,而枪膛里面多开几次枪,烫手啊。而且这种枪六十两银子一把,而洋人平常的火枪只要十多两银子就行了,贵了一大截,又有几个人愿意卖?”

“恩,那也是,我们自己造的小枪,二两银子就可以,就算是抬枪,四、五两银子也就差不多了。”旁边一个同样被高额的价格吓住了的书生说道。

无知对于某些时候来说是好是,比如樱木花道对战山王工业前一样,但是如果安西教练也一样无知那就是祸了,好歹湘军以后要掌握全国大部分地方政权的。这小枪也就是最老式的火绳枪,­射­击速度又慢,平时的保养又难伺候,哪里比得上这种新式武器?现在还不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作用,以后是要吃亏的。

“那我们就来比比看?”我赌气的说了一句,当然要让他们知道这把枪厉害。又转向曾国藩,拱手说:“还请涤生兄做个中人,看这把枪是不是物有所值?要小枪和抬枪的,你们随便挑人,用这把枪的,就由我来吧。”

曾国藩回礼说:“好,老夫就来做这个裁判,不过,这些枪的数量太少了,不管智亭是胜是负,都交给智亭了。”

“那智亭就先谢谢涤生兄了。”

大概过了两刻钟,在校场的一角,朝外面树立着一面用稻草扎的靶子,离靶子一百多米的地方放着一面大盾牌,盾牌后面二十步又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把香和一个香炉,桌子旁边大约五步的距离又立着一面大鼓,鼓手拿着鼓槌站着,桌子后面大约十五步的的地方放着一排太师椅,曾国藩带着一帮随员客套了一阵后坐在那边。

来比试和看热闹的人都围在三方,空缺没有人的地方当然靶子那边,虽然都已经训练的很多次,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子弹脱靶或者穿过靶子,更害怕散弹枪式的抬枪无差别攻击。

曾国藩看着热闹的场景,站起来大声宣布比试的规则,先由火枪队挑出的代表高松开始,再是抬枪队的代表曹灿辉和刘刚,最后是新式火枪的代表我出场,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每人在一炷香的时间内自由­射­击,不看谁­射­得准,只看谁­射­出的子弹多。

然后又问了一下,众人明不明白,等参赛的人都点头之后,大声喊:“比试开始!”

然后,曾国藩身后的亲兵李臣典,跑上前去,从桌子上随便拿起一炷香,点燃后Сhā在香炉里面,然后朝旁边的鼓手点点头,鼓手看见后举起鼓槌向大鼓上重重一敲,“咚”的一声后,比试正式开始了。

火枪队的出场代表高松听到鼓声后,立即蹲下,左手握住枪身,将枪口朝下,枪托放于肩上,不停的晃动脑袋,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向引火孔和引药锅,因为是比试­射­击的速度,所以枪里面都是空枪,但是必要的检查还是要的。大概是看见里面很­干­净,高松看后习惯­性­的吹了口气,然后右手从挂在身上左边的小挎包里面掏出一个小纸包,用指头快速的打开纸包,把纸包里的引药倒进引火孔和引药锅。

以前湘勇训练的时候,都是用牛角装引药和火药的,这样可以防潮,但是火枪手一多,牛角不够了,后来在吃早饭的时候,有人提了出来,我才引用众多穿越者和后世的经验建议改用纸包的,纸包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把引药和火药定量,打一枪用固定的引药或者火药,防止有人忙中出错,把火药装多了引起炸膛或者少装火药,弹丸打不出去,卡死在枪膛里面。另外,引药和火药粉也让人用石磨,使劲的磨细,让火药充分燃烧把火药粉末化也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现在的人背东西,都是用一块布把东西包起来,打成背囊,要取出什么来还得全部摊开,极度麻烦,外衣上面又没有口袋,弹药不好装,在我的建议下,让附近的­妇­人缝制了一个解放军用的挎包,试验之后很好用,于是附近的­妇­人又增加了一笔收入,而火枪兵每个人发了三个挎包,两个大的,一个小的。两个大的分别挂在身体的两边,用来挂引药和火药,小的挂在胸前,用来装弹丸。

高松把纸包里的引药倒进引火孔和引药锅后,右手食指一弹,关上药锅盖,接着轻轻的敲击药锅,抖落药锅盖外的引药,并让药锅中的引药落入引火孔。

敲了五六下之后,高松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对着锅盖轻轻的吹了口气,将药锅盖外的引药粉吹掉。

接着,高松将枪托放下,轻轻的接触地面,起身站立,左手依然握住火枪枪身,右手从挂在身上右边的挎包里面掏出一个稍微大点的小纸包,这里面就是火药了,引药和火药是左右分开,防止有人把引药和火药弄混了。

用指头快速的打开纸包,把纸包里的引药从枪口倒入,扔掉纸包后,又从胸前的小袋子里面掏出一粒弹丸,也放进枪口。

接着从背后如同抽箭只一样从背囊里面抽出一根细木棍,这就是湘勇使用的山寨版通条了,现在铁还是朝廷管制的战略物资,一般人还买不到,就连曾国藩这样的大员,能够收集到的铁还不够制造火枪,我的手雷都是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铁渣造的,哪有那么多资源造通条?所以都是木头的,这通条一头包着布,一头没有东西,有布的那一头是用来清洁枪膛的,没有东西的那一头就是用来舂实火药的。而且现在这时候,西方军队都把通条Сhā在枪管的下面,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钻孔,只好背在背上,背囊里面还有两袋引药,两袋火药,两袋弹丸,以供战时消耗,还有其他的私人物品就凭个人兴趣和需求了。

高松右手将通条没有东西的那一头塞入枪口,适度地捅上两、三下,将弹药舂入枪膛。然后把通条从枪口抽出,再将通条Сhā回背囊。

跟着,高松左手把枪举起,右手扶着枪托抵住右肩,再从怀里摸出一个火折子,先是轻轻的朝火折子吹气,等火折子稍微燃烧之后,就用火折子点燃火绳,再对着火折子轻轻的吹气,让火绳明亮点后,右手手指捏住火绳,调节火绳在蛇杆夹子上的长度,确定火绳在扣动扳机、蛇杆夹子落下时正好可以点入火药锅,当然了火药锅现在还是关闭了没有打开,要不然不小心点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那弹丸飞出去,运气好还可以命中敌人,运气差点就命中空气了,没有运气那就打中前排的战友了。

试验好了距离,把火药锅打开,将枪前伸搁在前面的盾牌上,小心的瞄准靶子,然后闭上眼睛,手指扣动扳机,蛇杆夹子带着火绳落下,点燃火药锅里面的引药,引药再点燃火药,火药燃烧推动弹丸飞了出去,听见“砰”的一声,枪口飞出一片烟雾,弹丸飞了出去,没有炸膛,靶子也跟一颤,飞起一阵灰尘,打是打中了,至于打了几环,我不知道,反正不是一环就是两环,因为靶子上就只有一个红­色­的圆圈,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要闭眼­射­击,因为这时候火药发­射­时,枪膛的密封不紧,火药燃烧时会从火药锅和引火孔里面冒出火光和火星,为了避免火药灼伤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击最后关头,枪手是闭眼的。

­射­击出去后,高松也没有看­射­击结果,也没有人给他报打了几环,说好了只看谁打得最多,而不是谁打得最准。

他右手立即将枪托放下,轻轻的接触地面,从背后抽出通条,将包着布的那一头Сhā进枪口,使劲的Сhā了两下,再抽出通条,Сhā回背囊。这时候黑火药的燃烧并不充分,每次­射­击都会留下火药残渣,残渣多了还­射­击就会引起炸膛,­干­脆就规定了每次­射­击完后,都要清洗枪膛,以免炸膛之灾。

接着,高松蹲下,用右手将火绳从蛇杆上的夹子取下,避免装填火药时发生意外,再递给左手,左手分出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握住火绳两端,火绳是两头都点燃,以便一头熄灭时可用另一头再引燃,其他指头依然扶住枪身。

然后,高松将药锅中剩馀的灰渣用右手拇指抹净,再轻轻的吹气,避免火星引燃引药。跟着重复起原来的动作。

这火枪­射­击以前没有真正见过的时候感觉新鲜,但是经过这么久的训练,早就看腻味了,现在正感觉无聊了,旁观的人先还叫了几声好,后来也就默默无闻的看着,静静地等待着结果。

等着一炷香烧完,曾国藩的亲兵李臣典朝鼓手一挥手,鼓手受意,朝鼓上又是重重的一槌,宣告高松的时间到,高松这时候可不像其他小说里面那样刚好­射­完最后一枪,他正满头大汗的装着火药,听到鼓声,遗憾的站起来,倒出火药,退到一边清理枪膛去了。然后,李臣典大声宣布,高松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总共打出了三十三颗弹丸,还有一次在装火药,不算入总和。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这时候用火绳枪­射­击虽然也是要熟能生巧,但是忙中出错的时候更多,一般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射­手是每三分钟两发,一炷香时间差不多相等于一刻钟,能打出二十三发不出错很厉害了。

接着,是抬枪队的代表曹灿辉和刘刚,抬枪其实也就是扩大版的火绳枪,上子弹、开火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枪大了,要­干­的活分开由两个人­干­,引药、弹丸和火药两个人也分开带着而已。

香点燃、鼓声响起后,曹灿辉把枪托放下半跪着,刘刚举着枪口站着;曹灿辉在检查火药锅,刘刚就用通条擦枪膛;曹灿辉给火药锅里面灌引药,刘刚就朝枪膛里面倒火药;曹灿辉清理火药锅外面,刘刚就朝枪膛里面塞弹丸(这抬枪的弹丸分两种,一种是专门为抬枪口径造的大型弹丸,另外一种是普通小枪的弹丸通用的,只不过这种是塞上一小把,而不是一颗,出现的结果就是散弹枪);曹灿辉调整火绳长度,刘刚就用通条捅实火药和弹丸;等曹灿辉抬起枪托站起来,刘刚就转过身去,面向靶子,手托着枪身扛在肩上,随后曹灿辉瞄准­射­击,再放下枪托清理火药锅,而刘刚又转过来托着枪身,抽出通条清理枪膛,重复原来的动作。

等到这一炷香烧完,李臣典再次朝鼓手一挥手,鼓手受意,朝鼓上又是重重的一槌,“咚”的鼓声响起,宣告这次的比试时间到。曹灿辉和刘刚的状态比高松一个人要好多了,鼓声响起时,刚刚把弹药填装好,正要瞄准,但是最后一枪还是在曾国藩的允许下,算了一枪。于是两个人对曾国藩是千恩万谢,最后,李臣典大声宣布这两个人的合作打出了三十四枪的好成绩。

最后出场的一般都是重要人物,当然是我了。我握着德莱塞m1841针发步枪从座位上站起来(我这么大的官当然有座位和曾国藩他们坐在一起,又不是普通的士兵),朝曾国藩他们拱拱手,然后再他们的回礼中走到了盾牌后面,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见鼓声响起,好奇的回头望了望李臣典,只见李臣典一愣,连忙朝我一鞠躬,然后在桌子上拿起香,点燃之后Сhā在香炉里面,再朝鼓手一挥手,“咚”的鼓声响起。

原来他还以为是我要自己来决定开始的时间,等我给他发信号,可惜我就准备比试了,忘记我还是个官。不多想了,我拉开枪栓,把纸壳的子弹塞进枪膛,举枪瞄准,扣动扳机­射­击,再放下枪,拉开前栓,简单的检查了一下枪膛里面有没有火药或者纸壳的残留,发现了一点点纸壳燃烧后的残留物,立即从腰带上摸出一把小毛刷,将它们从枪膛中刷出来,又塞上一发纸壳子弹后,再次上膛,抬枪瞄准,扣动扳机­射­击,重复工作倒是没有过多久,因为我挎包里面装的六十颗纸壳子弹打光了。等我放下枪,回头看见桌子上的那炷香才燃烧了一小半而已。

这种纸壳子弹的原本应该叫纸壳定装枪弹,为了使装弹速度加快,且药量一定,纸质弹壳就应运而生,最初的纸质弹壳只使用纸卷成的筒,里面装有火药,但弹头与之分别装入,装填速度仍较慢。后来人们把弹头和火药一同装入纸质弹壳内。当发明了底火后,1812年在法国出现了用纸筒制成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一起装在弹壳内的定装式枪弹,它由发­射­药、击发药、弹托、弹头组成。构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定装式枪弹。

使用时,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入枪膛,然后用手扣动板机,枪机上的击针刺破弹壳,撞击底火,将发­射­药点燃,最后把弹丸­射­出枪膛,这样把原先前装式的步枪的装弹和­射­击过程大大简化了,­射­击速度提高了4─5倍,并且可在各种­射­击姿态和运动状态中重新装填子弹。在纸质弹壳技术逐步成熟之时,金属弹壳的枪弹才出现。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才取代了纸壳枪弹的地位。

但是,这样还有许多缺点,如每次只能装填一发子弹、纸壳枪弹容易受潮、破碎等。后来,美国人毛尔斯于1851年发明了金属壳横向联合弹,经过一些年的发展,金属壳子弹不但的完善,才让淘汰了纸壳枪弹。

这种纸壳子弹打得还真是快,一会儿就打了这么多。一边心里感叹着,一边走回座椅旁边,对着曾国藩拱拱手说:“不好意思啊,一炷香的时候都比不完了,不是小弟我不争气,是这把枪打得太快了,刚刚从码头带过来的六十发子弹全部打­干­净了!”

“智亭客气了,就凭你刚刚打的那么多,现在坐着都能取胜了,不过,实在是没有想到这种洋枪能打这么快。”曾国藩从我手上接过德莱塞m 回到民国当间谍sodu1841针发步枪,拿在手上像小孩子拿起了最心爱的玩具一样细细的抚摸,似乎这样更能感觉出这把枪的威力。

看着曾国藩如此喜爱,一句话没有经过大脑就蹦出来了:“要不然,涤生兄就把这些枪拿去?”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暗自咬着舌头,心里怪自己太不争气了,这样的杀人、保命的利器,自然是留在自己手里最好,虽然是自己崇拜的人,但是送出去实在是有点不舒服。

曾国藩就比我大度多了,立即说:“智亭的心意我领了,我在码头就说过了,这些枪你比我们懂得都多,而且你也亲手打给枪,一定非常喜爱,君子不夺人所爱就交给你用了。”

“涤生兄宰相肚里能撑船,智亭佩服。”话是怎么说,但是心里感觉有点别扭,就是那句你也亲手打给枪。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