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间熄灯休息后,班长对林少华说:“咱可能马上就要前往001号基地执行任务了,我告诉你少华,到那里之后可得注意,尤其是站岗,绝不能稀里糊涂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熊瞎子按倒了,只要熊瞎子伸出舌头往你头上这么一舔,头皮就没了。从前常发生这样的事,你想想头皮都没了多难看呀!少华,如果你的头皮没了,还能找对象吗?”
林少华听班长这么一讲,经常在夜间站岗时发生错觉。班长讲的虽然有些心惊肉跳,但也让林少华非常向往,他每时每刻都想体验那种传说中的心跳,更盼望着惊心动魄的一刻快些到来。他想亲眼目睹那些遍布戈壁滩和山间的神秘场所,也想多学点综合技术,经过一番努力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期待中,团里下达了一纸命令。命令不是开拔到千里之外,而是原地不动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为部队基建工作提供原料。就地采石、烧石灰,这项任务令林少华很是失望,他满腔的热情一下化作了乌有,好像所有的神秘感瞬间消失了,而且消逝得无影无踪。
晚饭后,林少华踏着夕阳的余晖,攀登上一座山峰,他对着山下飘散的缕缕笼雾,大声而肆无忌惮地呼喊着:“无名山啊!你本是一座神秘的宫殿,你本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天堂,你本是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可我不明白,上级为什么要在你的脊梁上剥骨抽筋?上级为什么要在你的胸口上点燃战火的硝烟?烧右灰,这是尖端技术部队吗?烧石灰,这和科技部队有关系吗?烧石灰,这哪里是战士的理想?更不是我的梦!”
他只想通过呐喊,来倾诉内心的迷茫,让心中的不悦沉睡在夜色里。尽管他的梦想有些破灭,尽管他的热情有些减弱,但他还是以新兵那种饱满的姿态,去迎接这场不尽如人意的战斗。因为他的心中还揣着那个梦。
战士们普遍反映出来的情绪,自然逃不过领导的眼睛,他就是五连的指导员崔运然同志。指导员人不仅长得英俊潇洒,而且很擅长做战士的思想工作,他在布置完任务进行总动员时,针对大家的思想波动,组织大家学习了“老三篇”的《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念完原文后他说:“同志们,烧石灰这项工作苦不苦?肯定是苦。累不累?肯定是累。但是作为革命战士就是要做到: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同志们,想想如果我们不做这项工作,是不是其他连队也得做呀?是不是其他连队也是特种兵呀?是不是其他连队的技术也和我们五连一样过硬呀?难道说技术兵就不能承担体力劳动吗?就不能吃苦耐劳吗?能!所以我们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
经过指导员两个多小时的动员讲话,尽管战士们的思想还不能够真正统一,但却减弱了战士们的抵触情绪,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动员会结束后,全连兵分三路:采石、运煤、建窑,开始了新的战斗。
林少华所在的一排承担了采石工作,每天扶钎子、轮大锤、装炸药、放炮、往回运石,这些繁重的体力工作,充斥了他以往的遐想,那个诗一般的梦也随着身体的劳累而淡忘,手上的血泡和老茧已成为活生生的事实,他对那种神秘似乎不再向往。一次打袍眼时,由于战友不小心将铁锤轮空,正好打在林少华扶钎的手上,他的左手虎口处顿时青紫而疼痛难忍,但他依然坚持到采石结束。他决心在这采石场,用汗水把自己磨炼成硬汉子。
尽管每天工作很累,可连队的业余活动还不错,指导员经常组织连队开故事会和赛诗会。(也许是当时报纸上大吹大擂学“小靳庄”经验,而萌生的奇想吧?)别说,这些活动有时还真能解除疲劳。像林少华这样的战士才子也有了用武之地,尤其是他的即兴诗,很受战士们的欢迎。连队火热的生活和采石场热火朝天的场面,被他用文字组合后,变得优美而又有品味。从此五连板报上供稿人的一栏始终写着一排二班林少华的名字,他就这样每天在大山里进行着出早操、吃早饭、采石、吃午饭、运石、运灰、收工、吃晚饭、班务会等不变的流程,时光也在繁杂中流逝。
..。_t,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