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三国2 > 第37章 密缝密诏

第37章 密缝密诏

听到禁苑珍禽的啼鸣,天子并没有露出笑容。

帘前的鲜花开了,天子依然忧郁得不发一言。

今天,天子终日坐在禁宫里,郁郁寡欢地沉思着。

三名宫女点亮了昨晚留下的蜡烛。

天子的脸­色­更显得­阴­暗。

伏皇后轻轻地问道:“陛下,您为何如此忧伤呢?”

“朕的前途不用担心,但我一想到国家的前途,就夜不能寐。……哀哉!我原来是因为前世做了什么不德之事而出生的吧?”天子说到此处,不由得泪如雨下,“朕自即位以来,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逆臣之后又出逆臣。先是董卓大乱,接着又是李傕、郭汜之变。原以为定都许昌后会有转机,谁知现在又出了个曹­操­。他对朕专横跋扈,颐指气使,所做的每件事都使庙堂之威严重坠失。”

伏皇后陪着天子一起流泪,烛光照在她白­嫩­的脖颈上,越发显得暗淡了。

“现在的状况是庙堂上空谈朝政,而相府则掌控着朝廷的命令。公卿百官们的心中只惮于曹­操­的一颦一笑。宫门内没有一人具有直臣的襟怀。连朕身在殿上都感到如坐针毡。啊,什么时候,才能摆脱那受虐受辱的苦日子?汉室四百年,难道最后没有一个忠臣吗?朕并不为自身叹息,而是为汉室行将寿终正寝而悲。”

这时,帘外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天子和皇后赶紧闭口不语。

所幸来者不是外人,而是伏皇后的父亲伏完。

伏完道:“陛下,叹息无用。这儿有臣伏完在,陛下勿忧。”

“国丈,你也知道朕之心事,所以才出此言的吗?”

“许田­射­鹿之事,作为朝廷大臣,哪个见之不切齿痛恨?曹­操­的犯上之心昭然若揭。那天,他竟敢冒犯陛下,接受众人‘万岁’之呼,其意在向众臣显耀威势,试探他们对自己的忠心。臣早已看透了这种­奸­计。”

“国丈,说话声轻一点,禁宫里到处都是曹­操­的耳目,还是小心为好。”

“陛下,无须担心。今晚,臣已让宫中的侍从和当值之人离开这儿,只留下少数忠良之人远远地在外守候。”

“那我首先想听听你心里的想法。”

“臣若非皇亲国戚,即使心里有话也断不敢轻易出口。”说到此,伏完话锋一转,第一次向天子说出了降伏曹­操­的心里话。天子的心被深深打动了。

伏完又道:“臣年老体衰,也无威名,现已难当大任。若论能为朝廷剪除曹­操­者,非车骑将军董承莫属。陛下可速召董承,授其亲笔密诏,董承定会奉诏行事。”

此事极为重大,更是秘中之秘。

天子经过深思熟虑,亲自咬破御指,用指血在白绫上写下了密诏。然后命伏皇后将密诏细密地缝入玉带的紫锦夹层,准备择时交给董承。

第二天,天子悄悄地下诏,召见国舅董承。

董承自天子长安即位以来一直在其身边担任禁卫要务,即使在发生长安之乱,朝廷流离失所的困难时期,他也一直不离不弃地守护着朝廷,是御林军的元老。

“陛下,您为何事召见微臣?”董承急急地进宫后问道。

天子被他这么问来,一时难以直言,只好改口道:“国舅,你身体一直都好吗?”

“臣沐浴圣恩,一切都好,现在正安享晚年。

“你身体好比什么都好。其实,昨天晚上我和皇后谈起了你。那时长安陷落,李傕、郭汜又领军沿路追赶,当时真是苦不堪言。我想起你的护驾大功,就禁不住流下泪来。想想直到现在,朕也没有给你多大的恩赏和酬谢。国舅,从今以后,你不可再离开朕的左右了。”

“陛下实在过奖了,臣愧不敢当……”

董承深感惶恐,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少顷,天子由董承陪着,穿过殿廊,来到御苑游玩。接着,他们又谈起了从洛阳到长安又到许昌,几度迁都的种种艰难。

天子真切地感叹道:“朕想,我们汉室虽然几经危亡深渊,但到现在却能完好地保存国家宗庙,全赖朝廷有像爱卿这样的忠臣。”

天子迈着玉步,又和董承走上太庙的石阶。

进入太庙后,天子直接登上功臣阁,并亲自焚香,恭敬地行了三个大礼。

这儿是祭祀汉室历代祖宗的灵庙。左右两壁挂着自汉高祖以下二十四代皇帝的御像。

天子正襟肃然,对董承认真地说道:“国舅,朕的先祖是从何处起事,创下这番基业的?朕为了学问特来请教。请国舅把此事的由来告诉朕。”

董承听了慌作一团,他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您是在和微臣说笑话吧?”

天子敛容,正­色­道:“圣祖的御事岂能戏言?请快快讲吧。”

董承迫不得已,只得侃侃而谈:“高祖皇帝出身泗上亭长。他手提三尺之剑,斩白蛇于芒砀山。纵横于乱世,三年灭秦,五年平楚,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统治,创下了万世不变的基业。——臣不敢信口乱说,只能说些儿童走卒都知道的历史常识。”

天子听后,仿佛自责般地潸然泪下。

董承惶恐地嗫嚅道:“陛下为何如此悲伤?”

天子叹道:“刚才听爱卿说了祖先的事迹,想到先祖的子孙中竟有像朕这样的懦弱之人,所以朕为自己而悲。国舅,请你再对朕说说,教训教训朕。你看,位于高祖皇帝画像两侧的人物都是些什么人?”

此时,董承也已觉察到天子有着深沉的忧虑。但面对天子肃穆的目光,他又感到身体僵硬,差点说不出话来。

天子指着墙上的画像,再次要求董承说明侍立在高祖皇帝两边的人物究竟是些什么人。

董承小心地回答:“自然是张良和萧何。”

“嗯。那么张良和萧何凭什么功劳能站在高祖的身边呢?”

“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萧何则制定国家法令,安定百姓,重视治安,严守边防,高祖也时常称赞他的德政。所以高祖有什么事必定请这两人随侍身旁。有鉴于此,后世的皇帝们将二人推崇为建业两功臣。在画高祖皇帝像时,命令画工在高祖左右画上张良和萧何两位功臣吧?”

“原来如此。像这二位大臣,也可称得上真正的社稷之臣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