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亮眼前一亮:"你这个思路很大胆,也很新鲜,在座各位认为如何?"
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支持王怒涛的想法,认为他的建议有前瞻性,而且稳妥,比在冬江总部发现了问题再来解决,要可行有效得多。
高天亮的脸色渐渐开朗,与会者都发现局长眼睑下的那块阴云不知不觉已经消散,宽大的额头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光泽:"王怒涛呀王怒涛,你除了我一大心病。我最担心的就是如何严控反共先遣军偷袭。他们离台北近,尽管他们电台的功率小,但和台北电讯通畅却不成问题,可我们冬江离他们却太远,万一因他们电台讯号微弱而引起失控,那就要出大问题。你的这个建议提得好,大家也都认可,那就这么定了。我今天看你那满脸的"沟渠"十分亲切,那些沟沟坎坎里全是智慧呀!"
高天亮的情绪好转明显地感染了与会者,大家的神态比刚开会时轻松了许多。人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高天亮又问了:"王处长,你这个建议一定经过深思熟虑,那你肯定对前敌侦听组的人选心中有数喽?"
"梯级配置人力。"王怒涛的口气好像并不坚定。"但不知您能否同意?"
"何谓梯级配置?"
"技术最拔尖的侦收员任组长,最有培养前途的侦收员当组员,以老带新,从实战需要出发,重点培养新秀。"
"再说具体些。"
"明天局里开优秀学员提前授衔大会,并同时宣布全天候一级技术侦收员称号的获得者,我觉得前敌侦听组的人员应从他们之中产生。"
"你们的看法呢?"高天亮的目光投向校官们。
郭灿最先表态:"王处长的意见可行,但为更稳妥,侦收处应搞次官兵推荐,这样选中的人员可能更有群众基础,也会更符合前敌侦听组成员的要求。"
大家都认为郭灿讲得有理,关乎全局的大事,应该多听听指战员们的意见。群众都推荐认可的人,必是前敌侦听组的合格人选。
最后由高天亮一锤定音:"就这么定了,明天的会,先由郭副政委宣布优秀学员提前授衔名单,然后我进行战备动员,最后由各方面的代表表决心,把临战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散会!"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