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真历史在民间 > 第11章 由女人见证之年代(10)

第11章 由女人见证之年代(10)

答案是,他们头脑中几乎什么打算都不曾有过。归根结底,芸那样的女­性­,几乎只适合生存在一个文明进步的时代。而那个时代以前的中国传统文人们,又大抵总是攀结在封建王权的四周。而王权是仇视一个文明进步的时代的,是女­性­解放的最反动也最腐朽的堡垒。而中国传统文人们,最积极的也最令后代同类美化和吹嘘的,也不过就是“放浪的玩世哲学”、“伟大”的消极的遁世哲学、自适其乐的逃避现实的哲学。

沈复式的男人,是此种中国男人丛林中司空见惯的一株。他的“根”其实寄生于封建土壤中。那土壤一旦不供给他养分,他就只有落魄,只有穷困潦倒,当然也就谈不上维护他所爱的妻子的命运了。

而芸,却不过是恰巧被他的枝所挂住的一只美丽的风筝。她死了,他安慰自己和缅怀她的方式,却只不过是去狎他以为有些像她的妓。

第四种是特别理想主义的态度。代表文人理想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宁可一死,也绝不入马家的门。由于她视富贵如粪土的立场坚定不移,极受“梁山伯”们欣赏,于是幻想与她双双化蝶。代表市民理想的如《白蛇传》。富家子弟、豪门子弟中也是不乏翩翩美少年的,但貌如神女的白娘子死心塌地爱清贫的许仙,虽被镇于塔下而此情不渝不移,于是成为后世“许仙”们心目中最美的爱神。代表农民理想的如《天仙配》和《牛郎织女》。世上的美人不是与“牛郎”们、“董永”们无缘分么?“牛郎”们、“董永”们也不必伤心,更不必愤世嫉俗。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某个女儿,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动了凡心下界来做他们的妻子。

由于事实上这个世界极少有专门嫌富爱贫的美女,所以这第四种文化源远流长。现实中得不到的,理想中拥有。

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相反,西方文化鼓励女­性­通过最容易的方式,亦即通过嫁给富贵男人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卑贱命运,使自己过上富贵的生活。西方文化中这一种鼓励的热忱,有时类乎男孩儿鼓励胆小的女孩儿爬树或登房顶。并且在女孩儿那么做了以后予以表扬,你看,多么简单!只要你敢想,没有什么达不到的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好莱坞­精­心炮制了一部又一部“灰姑娘”题材的影片。

萧伯纳曾说:“穷人家的女儿是他们的原始股。”他是出于对穷人们的深切同情而这么说的。

但是好莱坞那些善于炮制“灰姑娘”题材的影片的编剧们、导演们、制片们另有说法。

他们说,如果你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你竟享受不到荣华富贵,那么太遗憾了!那么是你自己的过错,完全怨不得别人,也别怪社会的不公平。

他们说,如果谁家有一个漂亮的女儿而居然穷着,那么这一户人家的父母的头脑一定太痴呆了!赶快“抛股”哇!

他们不但承认穷人家的女儿是父母的原始股,而且进一步明确指出,穷人家的漂亮女儿是价值百万千万的原始股。对于这一种股资的白白浪费是令人心疼的!

因而,在好莱坞的老片中,尤其一些黑白老片中,每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女子,她可绝不像“灰姑娘”那么逆来顺受,她不但风情万种而且颇有心计。她到某一富家去做女仆,不久便产生了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念头:我为什么不可以让男主人注意到我的存在并且爱上我、迷上我?我为什么不可以成为这一富家的女主人?于是影片结束时男主人坠入情网皆大欢喜。

好莱坞曾将许多此类内容的影片发行到世界各地,影片中那些漂亮的小女子们不但使世界各地的男人们爱得不行,也被世界各地漂亮然而命运卑贱的小女子们视为榜样。

好莱坞的匠心独具之处在于,它直指女­性­之人­性­的特点,顺应之而不是企图通过说教扭转之。它从来也没打算承担这样的道德义务。

美国文化对美国女­性­有影响么?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

全世界的女­性­中,美国女­性­的追求意识--不触犯法律前提之下的追求意识,是最公开、最大胆、最不受束缚的。

那么,受美国文化影响的美国女­性­,是否都非常嫌贫爱富,非常的傍富豪没商量、攀权贵没商量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否。这又为什么呢?道理简单,因为90%以上的美国人处于生活水平比较高而又彼此差不太多的情况之下。贫富悬殊在西方许多国家并不像在中国呈现得这么咄咄逼人。一个嫁龄女­性­即使漂亮,她的选择范围无非辐­射­向两个方面:或者辐­射­向极少数的富者权者,或者辐­射­向大多数的男人群体。而她们要求达到的生活,倘不过分奢侈,又几乎是大多数男人都能和她共同奋斗达到的。这使她何必整天去做“灰姑娘”的神话梦不醒?又何必非要去傍富攀权?于是,她决定嫁不嫁给一个男人,考虑的因素,反而比较能够超越于物质之上。

在贫富悬殊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作为社会现象愈演愈烈的时代,女­性­的心最容易被物质所诱惑。而物质对她们的诱惑力,远远强于文化束缚对她们的影响。她们拥抱住物质而反叛文化时,她们以为她们拥抱住了女人的幸福。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某些女人以她们比男人敏感的神经,触觉到了时代的兴奋的中枢区。它反­射­给她们的信号是,欲望时代的集贸商场即将大开张,你有什么可交易的?容貌即资本,青春即股票。它并且暗示她们,二者之和,远远大于一个女人头脑中所可能容纳的全部知识的价值,就像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样。

那时,社会行业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程度。即使有才­干­的知识女­性­,倘要凭其才­干­和知识获得比普遍的女­性­多的收入,仍几乎是痴心妄想之事。

于是她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由国内转向国外。在国外,对才­干­和知识的尊重毫不含糊地体现为金钱的结算方式,并且是以美元兑换价值的。而那时在中国,通过金钱对才­干­和知识进行结算的方式,仍是一种扭捏的、暧昧的、遮遮掩掩甚至偷偷摸摸进行的方式,仿佛有悖于全体中国人对才­干­和知识的常规思想观念。谁若获得了数千元的奖金,肯定引起嫉妒;几万元的奖金,会成为轰动­性­的新闻。那时在中国,只有“走|­茓­”的歌星例外。

有才­干­、有知识的女­性­尚活得这么憋屈,企图潇洒也潇洒不起来;那些没才­干­、没知识甚至一无所长,却有容貌资本、有一大把青春股票的女­性­,又怎会自甘资本闲置、股票贬值呢?而在中国,她们历来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向往是最强烈的。这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关于女­性­的公开的秘密。

于是,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国女­性­,那时都渴望着同一种男人出现在她们的生命里--能带她们离开中国大陆的男人。不管他是香港人还是台湾人,不管他是哪一国家的,不管他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要求她以妻的身份妾的身份情人的身份女儿的身份或秘书或雇员的身份,包括女佣的身份。总之什么身份都不计较,只要能带她出去,她便如愿以偿。

于是形形­色­­色­的境外男人成了“超度”她们的命中贵人。今天,我们回顾20世纪80年代,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从中期开始,整个80年代对折为两页。而你不能说它是两页,因为它并未从中线那儿被裁剪开;你也不能说它是一页,因为两个半页上所记载的内容竟是那么的不同。

常规的历史进程中,一般不会产生这样的时代现象。

此时代现象说明,历史的进程一旦加快,几乎每五年便有大的区别。而普遍的人们,也仿佛每差五岁便如隔代了。所谓道即变,人亦即变。道变速,人亦变速。

20世纪80年代的前期,某些中国女­性­求知若渴的自强不息使中国男人们为之肃然。

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某些中国女­性­茭易自身的迫不及待使中国男人们为之愕然。

尽管,这两类中国女­性­加起来,在数量上仍是少数。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