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阵,老太太站住了,指了两块江中祼露出的黑色礁石对孝海问:“孙儿,知道那里是什么吗?”
孝海现在心情好一些了,就对老太太说:“不就是两块石头吗?”
老太太迎着阳光,眼睛眯起来像是瞄准似的,盯着石头说:“那不是两块普通的石头,那里叫‘望娘滩’,露在外面的只是其中两块最高的石头。你知道为什么叫‘望娘滩’吗?”
孝海望着那两块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副疑惑的神态,摇了摇头。
“那奶奶告诉你!”老太太整理了一下思绪,她没有看身旁的孙子,而只是全神贯注地看着石头,“过去呀,我们这里有个叫聂龙的孩子,他割草时刨到了一颗夜明珠。一个歹人知道他有一颗夜明珠,就带人来抢。聂龙急了,把珠子衔进嘴里,一不小心吞进了肚子里。随后,他就变成了龙,一头扎进了这江里。可是他舍不得娘,他每游一段,就回头喊一声娘,望娘一眼。每当他回头喊娘、望娘的地方,马上就变成了一块石滩,那两块石头就是聂龙望娘的眼睛呢!他一共回了二十四次头,所以我们这河里,就有二十四个‘望娘滩’!”
“奶奶,这是传说!”孝海听得很认真,可听完了,却对老太太这样说。
老太太并没有责怪孙子,反而说:“是的,孙子,这是传说,可你觉得这传说美不美?”
“美!”孝海没有思考,回答了一句。
老太太这才回头看了看孙子,微笑着问:“美在什么地方,乖孙孙知道吗?”
孝海眨巴着大眼睛,像是被问住了似的。
老太太拍了拍孝海的肩,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似的,还是微笑着说:“好好想想,不急!”可说完,还是补充了一句:“世界上,最深最重的,莫不过娘和儿子的感情!”说着,老太太又往前走了。一边走,一边又说:“孝海,你妈让你去照顾奶奶,也是没办法。你妈是一个善良和孝顺的人,她不忍心让你奶奶受苦。她又是一个要面子的女人,不想在你小叔叔小婶婶面前丢人。再说,她也是为你好,让你锻炼锻炼!你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几句话吗?”说着,老太太回头看了孝海一眼。
孝海见奶奶看他,急忙把头埋了下去,摇了摇头。
老太太说:“你没听过,奶奶就给你讲讲这几句话!”说着,一字一句地将孟子这番话讲给孝海听。然后,又盯着孝海问:“你懂了没有?”
孝海还是低着头,喃喃地说:“懂了,奶奶,不就是要我吃苦的意思吗?”
老太太点了点头,说:“我孙子知道了就好!从古到今,凡是干大事业的人,都是吃过很多苦的!”接着又说,“奶奶再给你背一篇古文,你愿不愿意听?”
孝海抬起了头,问:“什么古文?”
老太太说:“一篇六朝时期的文章,叫《陈情表》,听说过吗?”
孝海又摇了摇头。
老太太说:“这可是一篇好文章呢!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你曾外公就要我背这篇文章,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我和你爷爷也读这篇文章!你后来的这个父亲,还有你妈,也都读过这篇文章!说不定你姐姐,也读过呢……”
孝海没等老太太说完,就急切地催促道:“奶奶,那你快背给我听听吧!”
老太太说:“你先别急,得把这篇文章的背景弄清楚了,你才会理解它!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李密,是西晋时期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他小时候很不幸,六个月时,他父亲就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舅又强迫母亲改了嫁,他只有跟着奶奶,由奶奶把他养大成|人。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皇帝要他到朝廷当大官,可他不去。皇帝下了四次征召令,可他四次拒绝。那时候,拒绝皇帝的命令是要杀头的呀!他就给皇帝写了一封信,讲明他不去的原因,这封信就叫《陈情表》。皇帝看了这篇《陈情表》,不但没杀他,反而奖励了他。为什么呢?因为皇帝被他这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感动了!孙儿你听着,他是这样写的!”说着,老太太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背了起来: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老太太一边走,一边背诵,声音像是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在上午的阳光中传播。她的背后亦步亦趋地跟着听得很认真的孙儿孝海。在金色的阳光里,少年孝海的脸上闪着既稚嫩又纯洁的光辉。
老太太一口气背完了,才抬起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头对孙儿问:“听懂了吗?”
孝海说:“有的懂了,有的不懂。”
老太太张了张嘴,像是要解释,可马上又改变了主意,说:“不懂没什么,学问要靠自己学!回去后,在你妈妈床边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叫《古文观止》,是你后来这个爸爸的,里面就有这篇文章。你去把它找出来,自己学,多读几遍就懂了!懂了以后就来给奶奶说,听见了吗?”
“知道了,奶奶!”孝海说。
老太太转身正要往回走,可又忽然盯着孙子问:“知道是谁要你读这篇文章的吗?”
孝海眨着眼睛:“不就是你吗,奶奶?”
老太太说:“是你妈!”
“我妈?”孝海眼睛睁大了。
老太太抚摸着孝海的头,眼睛看着远处说:“是的,我的孙子!你读了这篇文章,就会知道你妈的心有多么宽广!”然后才看着他说:“你妈是一个世上难找的好妈妈,孩子!”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