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夺爱。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又是他的第一拥立者,而且他精通法律文书,秦朝是以吏为师、以法治国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智力有问题的胡亥对他无比信任,言听计从。
胡亥初掌政权,就举止放纵。良心未泯的李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于是劝谏说:“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胡亥听了默然。赵高却极力投其所好,深得胡亥的喜爱和信任,在心中更加偏向赵高而疏远了李斯。
胡亥的执政,从来不闻善声,时刻听到人头落到的声音,可以说都是赵高搞的鬼。杀蒙恬兄弟,杀胡亥的兄弟姐妹,杀忠心耿耿的大臣,杀李斯,逼反章邯,建议严刑峻法,血迹斑斑,都和他脱离不了关系,而且他还是主谋。
冤杀李斯。说来奇怪,李斯从秦始皇吞并天下的二十六年到死时的三十七年,已经当了十二年的丞相。据《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非凡的文采、卓越的才干、耿耿的忠心,当然还有他的虚荣心态和小心翼翼的处事方式,可无论从哪一点也看不出他有后世丞相的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风,无非只是曾经感叹“富贵极矣”而已;他也毫无自己树大根深的势力,看不到他有什么心腹之人,或者有可靠的盟友(可能和他曾经担任执法的廷尉得罪人多有关),以至于被赵高轻轻一吓,就轻易倒向了胡亥。这当然和秦始皇大权独揽、刻薄猜忌有关系,即使换了一个弱智的新皇帝,他也习惯性的一时没有转过弯来。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明他的谨小慎微:大概是受到了刺杀的威胁,秦始皇故弄玄虚,到处建立宫室,而且它们还以复道(空中楼道)相连,完全是一个大迷宫,他随时改变居留的地点,不让臣下们知道,好像捉迷藏似的;有泄漏他所在的一律处死。一次,他到梁山宫,看见丞相李斯的随从甚多,心里不高兴。有人密告了李斯,李斯很惊恐,觉得冒犯了秦始皇的虎威,吓得大减随从。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拷问身边人,都说不知道,于是就把当天所有在场的人全部杀掉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斯对秦始皇的畏惧。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敬畏,经常在帝王身边的人,因为天天相处,往往并不会对他产生敬畏感,知道他也不过是个凡人,有自己的弱点,一样的会生老病死。而远距离的人就不同了,他们看到的都是以种种手段处理后失真的“神圣”形象,而且是一种仰视;帝王生病,或者有什么喜怒哀乐,这是最高机密,臣下未必知道,而身边人却完全可能知道,赵高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经常在秦始皇身边,对他并没有如李斯般的敬畏感,对于二世也一样。所以赵高敢于利用秦始皇之死提出谋逆,就在于他看出了帝王的虚伪和外强中干。
“小人无党”,曾经狼狈为奸的李斯和赵高,很快就因为政见的不同和争权夺利而迅速反目成仇。在赵高处心积虑要让胡亥想玩就玩、玩得开心,以便自己好专权的时候,辛辛苦苦参与创建大秦帝国、不忍心见到它坏在自己手里的李斯还有基本的责任心,对胡亥提出了进谏。此时的情况不由得李斯不谏:“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叛)者众。”任我生前荣华富贵,哪管死后洪水滔天,耽于淫乐的胡亥怎么会想到那些小老百姓的死活,在秦始皇陵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又建阿房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这时陈胜、吴广起义,各地俊杰自立为王,兵至鸿门而退,大秦帝国已经是危在旦夕。而胡亥依然还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浑然不知大难已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