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刑济民。秦末,人们往往苦于秦朝的严刑酷法,陈胜吴广起义也是源于不论何因,误期就斩的陋法;而且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避免“是古非今”的议论,制定了“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酷法。“挟书律”是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各种书外,民间和个人除了医书、农书、占卜书外一律不得藏书。至于“妖言令”,顾名思义就是打击“妖言惑众”,和“挟书律”一样是反动的思想禁锢的罪名,而且给后世屡兴的“文字狱”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
到了汉文帝,刚刚上台两个月,就废除了“连坐”酷法。所谓“连坐”,就是一人犯法,连累全家,枉死在这条酷法之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起初有司反对废除“连坐”,文帝却说:“引导百姓向善是官吏的责任。官吏如不能教导,而用不公正的法律惩罚他们,就是以暴制暴,反害于民。”在他的坚持下,就废除了此法。
废除“肉刑”。汉文帝最著名的行动就是废除“肉刑”。所谓“肉刑”,就是在人脸上刻字让人终生受辱的黥刑、恐怖无比的劓刑、斩左右趾的剕刑,此外还有宫刑(《史记》作者司马迁不幸中招)和大辟(死刑),共称“五刑”。看上去,前面这些刑罚没有要人的性命,好像还不重。可是它们“看上去很美”,其实极重,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于父母,人死也得死个全尸,这些刑罚让他们感到深受欺辱,精神压力很大,让人生不如死。汉文帝的废“肉刑”,是源于一个名医淳于意的遭遇。
这个淳于意可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老中医”。他曾经担任过齐国太仓县的县长,因为专研医学,“决死生多验”,一不小心“不务正业”成了一代名医,中国也即世界上最早的病案(诊籍)就是他老人家发明的。可他不喜欢为诸侯看病,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中,因有人上告,以刑罪当西送长安。
他没有儿子,只有“五朵金花”,看着父亲被捕,跟随着哭泣。淳于意大怒,骂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看来,重男轻女也是早就深入人心了)于是最小的女儿缇萦被父言所激,随父到了长安,上书说:“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汉文帝看到了上书,大为同情,说:“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他把肉刑改为打板子,这是中国法律的一大进步。仅凭一个弱女子之言就废去了相袭多年的旧法,这是汉文帝爱民的体现。
重法治贵。自古仗财行凶、为非作歹之徒数不胜数。汉文帝对普通老百姓宽宏大量,对高官贵戚却是严加整治。为了惩处他们,汉文帝就重用“酷吏”。这里的“酷吏”和唐朝时的周兴与东俊臣等“酷吏”是两个概念,是指不畏豪强,敢于执法的好官。其中,张释之是一个有名的代表。
张释之是南阳人,因为对汉文帝解说秦亡汉兴的道理,被汉文帝赏识提拔为谒者仆射。此时,张释之正因家贫准备弃官不干了,此前他当了十年的“骑郎”,连鞍马刀具都要自己置备,一般人是负担不起的(可见,贪官所说的“千里来当官,就为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倒是史有明证的),升官对张释之正如大旱之望云霓,从此开始了他历史上有名的*官生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