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忘事:缺德的刘禅
刘禅不仅缺心眼,而且缺德。这充分体现在他对赵云和诸葛亮的追谥上。
漠视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的赵云是三国迷最喜爱的武将。作为一个战场厮杀的猛将,他具有不一般的战略意识,例如他劝刘备不能攻下成都就“分田分地真忙”,而应该归还百姓的田地收拾民心,后来他又劝谏不宜攻吴,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他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将军,而且两次救了刘禅的命。
第一次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孤坡。“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三国志·赵云传》)
第二次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出兵益州,此时孙权派人迎回孙夫人,她带着刘禅回江东。因为孙权觊觎荆州已久,很可能扣留刘禅作为政治砝码以交换荆州,被赵云和张飞带领水军拦截救回,后来孙夫人再未回过荆州。
功高莫过救驾。赵云两次救驾,特别是第一次是浴血奋战才救出的,对刘禅来说是恩深如海,可是在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登基,才被任为地位十分普通的镇东将军。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死,他没有追谥,而是过了长达27年在姜维任大将军后的强烈要求下才追谥为“顺平侯”的。知恩不报非君子,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禅可谓忘恩负义之至!他在风花雪月的时候,早就把赵云的不世之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对佞臣陈
祇,他却迫不及待地追谥,实在是咄咄怪事。
禁祀诸葛亮。诸葛亮是刘禅的“相父”,又是亲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娶刘禅公主)。他以死报答刘备三顾之恩,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可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在当时就得到了包括魏两国的高度认可。后来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问给事中、原蜀臣樊建诸葛亮之治国情状,听后感慨地说:“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可是,对于这样一个经天纬地、百姓哀思的伟大人物,刘禅是如何对待的呢?应该说他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需要诸葛亮帮助他治理国家,没有诸葛亮,他就没有主心骨;可是有了诸葛亮,刘禅却只能干祭祀之类的事,有他无他皆可。所以,体现在行动上,他杀了上书说诸葛亮坏话的犍为太守、丞相参军李邈;可另外一方面,他马上废丞相之职,以免再出现一个“诸葛亮”一手遮天,这充分体现了对诸葛亮的不满。他最让人不耻的是禁止祭祀诸葛亮。诸葛亮殁后,各地请求为他立庙,刘禅以礼秩不合不允许。刘禅可以禁止官祭,却无法禁止百姓私祭于路上。有人说可让他们立庙于成都,刘禅坚持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一起再上表,建议立庙于沔阳,断其私祀,以崇正礼。见群情不可犯,刘禅这才勉强同意了。
此时,是刘禅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29年了!也是蜀国灭亡的那年了——秋天,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诸葛亮之庙,令军士不得在左右放牧采樵。这可见敌人对他的尊重,亦可见刘禅全无心肝!让人叹息如此蠢货实在不值得诸葛亮为他如此操劳。
就算刘禅不愿在成都为诸葛亮立庙又怎么样?今天成都武侯祠的正名实际上是“汉昭烈庙”,也是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祭庙,杜甫写道“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可是人们却亲切地称呼它为“武侯祠”。刘备也是一世之杰,可名望与诸葛亮比,还是差之甚远——正所谓 “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