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决定帝国命运的富二代龙颈 > 第三章 蜀汉二世(13)

第三章 蜀汉二世(13)

投降派的责任。面临亡国危机,是谁起了推波助澜的恶­性­作用?是以谯周为首的投降派。谯周是很有学问的,也曾经劝谏刘禅裁减后宫、乐官,但他的心思根本没有用于保家卫国。

在蜀国,有一句话“刘备入蜀,荆楚人贵”,就是说存在荆楚人、东州人、益州人(地位次降)的争权夺利,当时益州开化较迟,文化没有中原发达,人才自然就少,除了皇帝,蜀国掌权的一流人才基本上都是“外来户”,益州人士很不满。所以他们对蜀国的忠诚度就成问题。其中,跳得最厉害的就是谯周和杜琼。

谯周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尽管陈寿不免有些隐晦,如说“刘氏无虞,一邦蒙赖,(谯)周之谋也。”但《三国志》里还是把他的卖国嘴脸刻画得十分传神。刘禅召集紧急会议,计无所出。有的以为可奔盟国东吴;有的以为南中七郡可以自守。而谯周却以为:“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的;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与其将来再受辱,何如就此一辱?南中群小之心,谁能保证?”有人认为邓艾已经不远,恐不受降怎么办?(天哪,他们担心的居然是人家愿不愿意受降的事!)谯周“大义凛然”地说:“现在东吴未服,他们不得不受降,不得不礼遇。若魏不裂土以封陛下,我请孤身到京都,以古义争之。”刘禅还想入南,谯周上疏劝阻,其文引经据典,却是为了“卖国”二字,不引用也罢。

孙盛指责道:“(刘)禅既暗主,(谯)周实驽臣。”谯周这样不遗余力地推销“亡国论”,是来源于杜琼的谶言“代汉者,当涂高也”(鼠目寸光的袁术贸然称帝便源于误听了这句谶言),杜琼说“魏阙”(朝廷的代名词)、官名各“曹”(相当于现在部委所属的司)都意味着天命归曹魏,而且另一个学者周舒也说:“当涂高者,魏也。”其实这是为投降做舆论宣传,其时魏国的实权归曹氏吗?自从司马懿政变以后,实权就归司马氏了,司马氏和各“曹”难道也有关系吗?这其实是不值一驳的荒诞言论,偏偏它就吃得开,大行其道。因宦官黄皓弄权于内,景耀五年(亡国前一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谯周就在柱上书写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这是什么意思?他拿刘备的“备(具)”和刘禅的“禅”(授)字做卖国文章。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替刘禅分忧吗?所以唐朝罗隐《筹笔驿》中沉痛的写道:“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三国演义》里,舌战群儒的诸葛亮批评一些区区于笔砚之间,寻章摘句的世之腐儒:“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说得正是“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白白吃了蜀汉这么多年禄米的谯周之类的人。

陈祗和黄皓的责任。说起陈祗和黄皓的恶行,蜀人无不切齿。犹如赵高之引诱胡亥,是陈祗引诱本来智力就成问题的刘禅一步步滑入堕落深渊的,正因为他们的­阴­险狡诈,上下其手,蝇营苟且之辈亲附,把本来三国里吏治最好的蜀国搞得乌烟瘴气,江河日下,他们自己也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最为可恨的是,他们为了一己之私,竟然不顾国家安危,想要以右大将军阎宇取代被魏国评为“蜀所恃赖,唯(姜)维而已”的姜维,让这不是拿国家命运来开玩笑吗?《华阳国志》记载:“姜维恶黄皓恣擅,启刘禅欲杀之。”不料刘禅反而为他打圆场:“黄皓只不过是趋走小臣罢了,以前董允切齿,吾常遗憾之,君何足介意!”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只好逊辞而出,后请求沓中种麦,以避内祸。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