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立风波。司马衷的愚钝,是早就众所周知的了。晋武帝不是不知道这个严重问题。为了江山社稷,他考虑了很久,决定废了司马衷,毕竟谁也不敢拿江山做赌注。
从嫡子来说,杨皇后所生的除了两岁就夭折的司马轨、惠帝司马衷,还有司马柬(公元262年—291年),九岁的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时司马柬大约五、六岁。因为年纪小,此时司马衷的愚钝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自然也谈不上选择。可司马衷是三十二岁才即的位,其间有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他的愚笨早已显露无遗,晋武帝却没有明断。司马柬在《晋书》里被称为“沈敏有识量”,就是沉着聪明,有胆有识,和哥哥司马衷是两个反面。泰始六年(公无270年),八岁的司马柬被封为汝南王。咸宁初,才十几岁的他徙封南阳王,拜左将军。
一次晋武帝阅军宣武场,令他审校六军兵簿名册,他一看便指出了脱谬。晋武帝十分惊异,于诸子中尤见宠爱,“为天下所瞩目”。他生性仁讷,口才不佳,正符合儒家“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要求。如果立他为太子,西晋应该是可以多延长几年国祚的。可司马炎为什么就没有走这一步呢?
一是因为杨皇后的反对。晋武帝曾经对杨皇后说想废了司马衷,这时司马衷已经娶了贾后。但是这一决定受到了来自其生母杨皇后的坚决抵制。杨皇后是个很有母性的女人,她见衷儿痴呆,也许和自己的某些不足有关,就决定弥补他,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晋武帝是个“妻管严”,在原则面前不敢坚持己见,这是他立嫡的第一个重大错误,谁知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正月,也就是司马柬十二岁左右那年,晋武帝曾经特意下诏不得以庶代嫡,这里面深含有确保司马衷太子地位的用意,这体现了杨艳皇后的爱子心切。她直到临死也还固执己见。这年七月,三十七岁的杨艳皇后病危,她见晋武帝素宠胡氏,恐立她为皇后,衷儿的太子位难保,心里很不安。临终,枕着司马炎的膝盖说:“叔父杨骏之女杨芷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她怎么就没有想到杨芷若生儿子将置司马衷于何地?幸好杨芷只生了一个早死的儿子)临终之语,最容易打动人心,何况夫妻两人的感情很好,晋武帝流泪答应了。
二是相关利益大臣的反对。即使晋武帝不选儿子司马柬,还有亲弟弟齐王司马攸,因为伯父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自家的天下就是继承自司马师。司马师无子,司马昭就把司马攸过继为嗣,特加爱异,常常说百年之后,大业应该归于司马攸,总是抚床呼其小字说“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次。何曾等固争说晋武帝“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这才定的晋武帝。自然,晋武帝对此是心有芥蒂的。
晋武帝的私心所属何在在儿子身上,一次问大臣张华:“谁可托寄后事?”张华回答:“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但这个回答不是晋武帝所希望的,毕竟儿子比弟弟亲,所以张华不被重用。他有两个宠臣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精于钻营。晋武帝晚年诸王子并弱,而太子愚钝,朝臣内外都寄希望于司马攸。荀勖、冯紞也见风使舵、谄谀自进,但司马攸平素痛恨二人而不予结交。二人恐其为帝,祸必及己,就诬陷说:“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晋武帝大惊:“何故?”荀勖说:“百官都归心于齐王,太子怎么得立?陛下试下诏齐王回到封国,必全朝都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啊。”冯紞也说遣诸侯归国,宜先从最亲近的齐王开始。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