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生产,他鼓励农耕,亲自耕种籍田,皇后也亲自养蚕。他大力推行先进的区种法,兴修水利,曾经征发王侯以下及富豪的僮隶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以溉盐碱地,及春而成,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他的治理下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种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百姓感激,就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
谦逊纳谏。纵观历史,能够有所作为的君主都是谦虚纳谏、善于集思广益的君主。苻坚在位前期,开门纳谏,他政治、军事上取得的成就都是与此分不开的,由于他的大度,甚至连伶人都可以拉住马缰劝谏。
狩猎是爱好广泛的苻坚所深爱的一项活动,一次,正准备要出去,有一个演戏唱歌的伶人王洛却敢于逆龙鳞,拉住他的骏马缰绳说:“臣闻千金之子不坐堂边,万乘之主不履危地。陛下为苍生所系,怎么可沉溺于田猎,以玷圣德?若祸起须臾,变在不测者,其如宗庙何!其如太后何!”苻坚听了很感动,就说:“很好,这是我的过错啊。”从此不再打猎。
苻坚在统一了北方后,威震西域,使前秦获得了空前的强盛。取得骄人的成绩时苻坚也出现了奢侈的苗头,正殿上挂起了珠帘;皇宫檐梁以及车马服饰等,也都用珍珠、宝石、美玉装饰起来。尚书郎裴元略进谏说:“我听说尧和舜住的是茅草屋,周的文武二王也都鄙视华丽的宫室,所以才能够使天下太平兴盛了八百年。秦始皇穷奢极欲,结果未能传到孙子就亡了国。希望陛下引以为戒,要以金玉为贱,以五谷为珍,体恤人民的疾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除去那些无用的器皿,放弃那些难得的财货。以至道激励薄俗,修文德以怀远人,然后一统九州。”苻坚听罢非常高兴,于是下令撤去珠帘,并任命裴元略为谏议大夫。
重视民族团结。当时在战火纷飞里的人们不知道,从晋惠帝开始到唐高祖这个三百多年的昏天黑地极端混乱、民族仇杀此起彼伏的时代,竟然是民族的大融合时期,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扩大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苻坚起了很大的作用。
古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一个充满民族歧视的反动口号。历史上关中本来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前秦是以武力统一北方的,各种有凝聚力的文化、法律制度都很残缺。苻坚摒弃民族偏见,不仅习儒一任用了以王猛为代表的许多汉族官员;而且他还礼佛,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他遣苻丕攻占襄阳,把高僧道安请到了长安五重寺传教,他认为襄阳之役只得到了一个半人,“一人”即指道安,“半人”即著名史学家习凿齿,苻坚的做法对佛教的流播是有益的。
在消灭鲜卑前燕后,为了稳定新区统治,防止死灰复燃,他下令迁徙前燕王公贵族四万户到长安,次年正月,又迁徙关东豪杰和杂居的少数民族十五万户到关中,处乌丸于冯翊、北地,置丁零于新安、渑池,这种行动的初衷是为了防止他们捣乱,却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加强和西域三十六国的关系上,他也是立有历史大功的。所以自古就没有纯种的汉人,都是各民族融合的结果。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也是苻坚国破家亡的重要原因。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