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剪不断的乡愁 > 第二十二章 狼狈爬乐山

第二十二章 狼狈爬乐山

成都附近多名山,除了青城山,还有乐山和峨眉山。

出发去乐山那天,天气真是热极了,整日烈日当空,炎阳高照。我总以为台湾是亚热带,大陆不论何处,气温不该超过台湾才对,事实上不然,成都之热,在我返台后,还常常谈之­色­变。那天,我们清晨七时出发了,这对我又是一件苦事,因为我夜里不肯睡,每天早上都爬不起来。被鑫涛叫起床后,就叽哩叽噜抱怨:我来成都,是要寻根访旧的,根都没找到,去什么乐山?嘴里虽然抱怨,等上了车一看,车子坐得满满的,什么四个人去游山,有十八个人护送,何况车内冷气开得很足,杨洁­精­神抖搂地一声大喊:

“快一点!快一点!就等你小姐上车,出发啦!”

杨洁准把我当成她训练下的球员了。但,我被她这么一喊,­精­神倒真的喊回来了,看到人人欢天喜地,兴致勃勃,我立刻被大家传染,也笑逐颜开了。我怎么都没料到,那天的乐山之行,真正吃不消的,却是­精­神抖擞的杨洁。

乐山最出名的是一座大佛!这座大佛是尊弥勒佛坐像,是把凌云山的一整块山壁,雕凿而成。凌云山在岷江旁边,所以,这座大佛依山面水,整个的高度,有七十一米。等于就是一座山,是中国最大的佛像之一。据考证,是唐朝开元年间所建,历九十年才完成,当初在岷江江岸建佛像,是为了平镇水患。我们一路上,先去逛了三苏堂,又去吃了顿午餐,游大佛时,正是午后二时,天气最热、太阳最烈的时候,大家来到大佛的佛头边,已经人人挥汗如雨。当地接待我们的是,是年轻斯文的小戴。别看小戴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他上山下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一点也看不出辛苦。倒是为了照顾我们,把他忙得顾前顾不了后,顾上顾不了下。我们爬大佛爬得狼狈,他照顾我们也照顾得狼狈。

原来,大佛的头边,有一个“之”字形的栈道,是从山壁上凿出来的,沿着这“之”字形栈道拾级而下,可以一直走到大佛的脚跟。我们在小戴的带领下,开始走这个“之”字形栈道,才走了一段,我们已经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大家谁也没料到,这栈道其陡无比,往往一个石阶,有半个人高,要抓住旁边的铁索,才能降下去。我一面手足并用,一面还要和原路上去(这条小小栈道,只能容一人上下,但是,它却不是“单行道”!)的游客挤来挤去。此时,我已顾不得沿途去欣赏大佛的耳朵、鼻子、嘴­唇­、下巴……我只“安然”地爬到大佛脚跟边去。

好不容易,我们总算到了大佛脚下,太阳似乎更大了,我已经满身大汗。再看同行的人,个个挥汗如雨,连年轻的扬扬和黄家小姐,都大呼吃不消。杨洁自从球场退休后,心脏就不太好,所以上次去青城山,她都“知难而退”。这时,站在大佛脚前,她喘吁吁地说:

“哎哟!我以为是游览一座大佛,怎么是爬一座大山呢?现在,赶快弄条船来,咱们就从这佛脚下上船,远远地瞻仰一下佛像就成了。大家的意思如何?”

大家一呼百应,都认为这主意好极。但是,小戴非常为难地看着我们,说:“这大佛脚下没有码头,也没有船,要上船瞻仰大佛,必须上山,再到码头上去乘船。”

“哎哟!”杨洁顿感问题严重,急忙问小戴:“那么,我们现在要怎么办?”“一个办法是原路上山……”“不行不行,太陡上,下来还容易,上去绝不行!”杨洁嚷着,我们大家七嘴八舌附议着。小戴慌忙又说:

“还有一条路,是新开的,沿山壁凿出来的路,路程比较远,可是,沿途有山凹,可以休息,又面对大江,可看风景,我们最好走这条路上山!”

杨洁看了看那条新路,一个个石阶,蜿蜒曲折,不知有多长,也不知有多陡?反正,还是要“上”到山顶的高度就对了。她犹豫了一下问:“还有没有第三条路?”

我四面看看,大佛稳坐如“山”,前面就是大江,我笑着说:“除非我们会游泳!游到对岸去!”

“来来来!”小戴给我们大家打气。“这条新路好走多了,一定不辛苦,我们走吧!”

于是,我们就沿着这条石壁上的小路,又开始“上山”。确实,这条路有很多山凹,里面有石凳,可以休息。但是,却有更多更多的石阶,必须一阶一阶往上爬,路途遥远而坡度陡峻。确实可眺望大江,风景如诗如画。但是,烈日如焚,晒得我们头晕眼花,石阶上上下下,走得我们气喘如牛,在这种情形下,如诗如画的风景,也就没有多少情绪去欣赏了。

再走了一段,杨洁叫停,大家发现她喘得厉害,脸­色­发青,扬扬拿着两把扇子,左右开弓为他母亲挥扇。大队人马都停下来了。大家围着杨洁,送水的送水,递毛巾的递毛巾,扇扇子的扇扇子……我心中十分焦急,又充满歉意,都为了我们,杨洁才要受这么多苦,远迢迢从北京飞来爬乐山大佛!我的歉意还来不及表示,杨洁已对我苦笑说:

“没出息!真丢人!爬几个石阶都爬不动,扫你们大家的兴!”“才没有呢!”初霞嚷嚷着:“早知道这么难走,我也不会下来的!心脏不好的人,走这条路真太辛苦了!”

我对杨洁说:“你最好深吸吸,少说话!”

杨洁看我一本正经地命令她,居然笑了出来:

“天天吼别人,这下原形毕露,简直虚有其表!哈哈!”

这就是杨洁,当她走不动的时候,她还说笑话。

过了一会儿,杨洁恢复过来,大家又继续前进。但是,这次,我们把速度放得很慢很慢,走两步,一小停,走三步,一大停。大家这样走走停停,让杨洁能充分休息。小戴急坏了,跑前跑后的照应每一个人,又派“先头部队”赶到前面的“碑林”去准备茶水。好不容易。,我们挨到了碑林的茶楼,“疯疯癫癫旅游团”已经变成“歪歪倒倒旅游团”了。这样一来,大家都有点“时不我与”的感伤,开始为“不再年轻”而叹气了。那晚,我们住在乐山,预备第二天继续去峨山。我不住地往杨洁房间跑,要确定杨洁能不能上峨眉山。杨洁一回旅馆,就又变得生龙活虎了,脸­色­早已恢复红润,嗓门也恢复了原有的度数,对我又吼又叫地说:

“哪有那么娇弱了?不过是一时间走得太急,有点喘不过气来而已!明天去峨眉山,我还要上山呢!”

我一听大急,慌忙求她不要任­性­,初霞也说:“我们和李蕙三个,还是在山下喝茶!”

杨洁哈哈大笑,说:“不行!咱们一块儿上山,这回我学乖了,我坐滑竿上去!了不起,我出双倍的钱。问题是……”她皱皱眉:“不知道滑竿的载重量是多少!”“没问题,没问题!”小戴立刻向杨洁担保:“我给你选一个特别牢的滑竿,那些抬滑竿的,经常抬外国的大胖子,你只是普通的胖而已!”这样一说,大家都笑了,我看杨洁确实已恢复元气,这才放心。但是,想想峨眉山一定也是山路崎岖的,如果天气这么热,玩起来必然扫兴,不禁暗中祷告老天,最好晚上下一阵大雨,明天不要出太阳!

大概是我的祷告有用,果然,夜里下了一阵大雨。

第二天一早,天气凉爽,山风徐来,大伙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对峨眉山之游,又充满了兴趣。昨晚的感伤早就消失无踪,在车上,大家一路嘻嘻哈哈,笑笑闹闹。九点钟,车子停在报国寺门口,大家下车。

峨眉山是一座非常高的山,从报国寺开始,整座山里面有无数的寺庙,无数的风景点。事实上,真要游峨眉山,可以玩上三天三夜或者一星期,因为,许多寺庙中都可以投宿,也可吃素斋。除报国寺外,山里还有伏虎寺、华严寺、纯阳殿、广福寺、清音阁、一线天、洪椿坪、九龙洞、万年寺、息心所、初殿、洗象池、接引殿、太子坪、金顶、万佛顶……等等寺庙和落脚点,如果走到最高的金顶,据说在“舍身崖”可以看到对面云雾中的自己,身绕七彩光环。古人到此,都以为见到“佛光”,证明自己成佛而舍身跳到崖下。所以这儿名叫“舍身崖”(又名摄身崖),而“佛光”的奇景,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峨眉山有(据科学研究,是太阳从背后把人影投­射­到对面云雾中,再折­射­出来的效果)。我们这一行,事先就计划好,太高的地方不去,太陡的地方不去,太危险的地方不去,太远的地方不去……最后,决定只到半山的万年寺,去参观寺内着名的那尊骑白象的青铜普贤菩萨。然而,游览沿途风景,就打道回成都,以避免有任何人体力不支的情况发生(我在台湾时,就听很多人说,游峨眉山是对“体力”的考验)。这样安排,决定是万无一失。小戴为了更安全起见,当滑竿又一拥而上,小戴就怂恿每个人乖滑竿。杨洁、初霞,都不再坚持,其他对体力没把握的人也都跟进。于是,我们竟然组成了一支“滑竿队伍”,一时间,大家纷纷坐上滑竿,一乘连一乘的往山上走去,看来十分壮观。

这天的峨眉山虽然不热,游人也不像青城山那样多,但是,雨后的山路,非常滑,“滑竿”虽名为“滑”竿,却走得又快又稳,随行的大队人马(像小郑、小何、黄福扬、小戴……等大部分身强力壮的人,仍然步行。)步行时,常会因石阶泥泞而跌跤,好在都没什么严重。就这样,我们一行人来到万年寺。万年寺的门口,有一个特­色­,许多人抱着一只只猴子,把猴子往游客身上送,和猴子合影一张,猴主人索价一角钱。我才在那大门口站住,就有三、四只猴子爬了我满头满身,这也是一绝。幸好我爱小动物,倒也觉得满有趣的。初霞却吓得哇呀哇呀乱叫,逃得远远的。

万年寺真是个又壮观,又有特­色­的庙子。庙中有位年高德劭的老方丈,特别出来招待我们。带我们参观了“无梁殿”和着名的“普贤菩萨”。那菩萨坐在白象的背上,高达九米,据说铸于北宋时代,在文革时期,差一点毁掉,能保存到现在,实在是我佛庇佑。我们站在象脚下,抬头看普贤法相庄严。那么高,那么重(据说达六十吨),真不知道北宋时期,没有科学机械的帮忙,怎能完成这尊由青铜铸造的佛像?宗教的力量,实在不可思议。

老方丈热心的讲解之后,一位年轻的主持又特别为我们开放了一间小偏殿,从保险柜内,取出三件镇山之宝给我们看,让我们大开眼界。李蕙说,她来峨眉山好多次了,这是第一次见到万年寺这三件无价之宝。随行的人,个个都是第一次见到,大家都又惊又喜又啧啧称奇。

这三件宝物,一件是一个皇帝的御印,一件是古老的贝叶经,经文刻在贝叶上,串钉成册。这两件中,当然是贝叶经比较吸引我,那年代的古老,已不知从何考据。为我们介绍这位年轻的主持,大概只有三十几岁,他告诉我,那贝叶经上的经文,是金刚经。然后,他就介绍最神奇的一宝“佛牙”给我们看。那“佛牙”在一个玻璃罩之内,约有一尺长,半尺厚,光润无比,呈象牙­色­,看起来就像一小段巨大的牙床,牙龈一根根都很清楚。主持说:“有人不相信这是‘佛牙’,但是,这确实是牙齿没错,问题是,如果这不是‘佛牙’,是什么‘牙’?这么大,这么光洁,不论怎么考据,也查不出怎会有这样的‘牙”,所以,我们都深深相信,这就是——’佛牙‘!“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