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历史的镜子 > 第24节:说士(2)

第24节:说士(2)

士原来受文事武事两种训练,平时治民,战时治军,都是本分。春秋时代列国的卿大夫,一到战时便统率军队作战,前方后方都归一体。(晋名将郤谷以敦诗书礼乐见称,是个著例。)到战国时代,军事渐趋专业化,军事学的著作日益增多,军事学家、战术家、战略家辈出,文官和军人渐渐开始分途;可是像孟尝君、廉颇、吴起等人,也还是出将入相,既武且文。汉代的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都是内廷重臣,遇有征伐时,将军固然应该奉命出征,外廷的大臣如御史大夫和九卿也时常以将军称号统军征伐。而且文武互用,将军出为外廷文官,外廷文官改官将军,不分畛域。末年如曹­操­、孙权都曾举孝廉,曹­操­横槊赋诗,英武盖世。诸葛亮相蜀,行军时则为元帅。虽然有纯粹的职业军人如吕布、许褚之流,纯粹的文人如华歆、许靖之流,在大体上仍是文武一体。一直到唐代李林甫当国以前,还是边帅入为宰相,宰相出任边帅,内外互用,文武互调。

李林甫做宰相以后,要擅位固宠,边疆将帅多用胡人,胡人不识汉字,虽然立功,也只能从军阶爵邑上升迁,不能入主中枢大政,从此文武就判为两途。安史乱后的郭子仪,奉天功臣李晟,虽然名义上都是宰相,都是汉人,都通文义,却并不与闻政事,和前期李靖、李贵出将入相的情形完全不同了。经过晚唐五代藩镇割据之乱,宋太祖用全力集权中央,罢诸将军权,地方守令都以文士充任,直隶中枢,文士治国,武士作战,成为国家用人的金科玉律,由之文士地位日高,武士地位日低,一味重文轻武的结果,使宋朝成为历史上最不武的时代。仁宗时名将狄青南北立功,做了枢密使,一些文士便群起攻击,逼使失意而死。南宋初年的岳飞致力恢复失地,也为宰相秦桧所诬杀。文武不但分途,而且成为对立的局面。明代文武的区分更是明显,文士任内阁部院大臣,武士任官都督府卫所,遇有征伐,必以文士督师,武士统军陷阵。武士即使官为将军、总兵,到兵部辞见时,对兵部尚书必须长跪。能弯八石弓,不如识一"丁"字。一般青年除非科举无望,才肯弃文就武,这样,武士成为只有技勇膂力而无智识教养的人,在社会上被目为粗人,品质日低,声誉日降,偶尔有一两个武士能通文翰吟咏,便群相惊诧,以为儒将。偶尔有一两个武士发表对当前国事的意见,便群起攻击,以为­干­政。结果武士自安于军阵;本来无教养学识的,以为军人的职责只是作战,不必求学识。这种重文轻武心理的普遍化,使上至朝廷,下至闾巷,都以武士不文为当然,为天经地义。武士这一名词省去下一半,武而不士,只好称为武人了。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