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混乱,刘邦于乱中逢生,提剑从戎,顺应民心合乎民意,至此,王之形象渐渐清晰,艰辛的打拼之戏拉开帷幕。战争是残酷的,历史只眷顾有才之士,时长日久之后,其他人沉没了下去,而刘邦却坚强地浮出水面,待机冲上云天。做大丈夫者,敢想最重要。想,为刘邦带来了什么?
秦朝的残暴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占了陈县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很多百姓都把县令杀了投靠陈胜。沛县的县令害怕了,就想主动投诚。萧何、曹参担心县衙里其他人不同意,就建议县令到社会上召集几百人挟持其他官员。县令觉得有理,在听从属下的建议后,便命人把刘邦找回来。
县令怎么会想起了刘邦?这多亏了萧何。在刘邦进入沛县领导起义的事件中,萧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避免成为革命打击的对象,县令有意背叛朝廷,响应陈胜,可是思来想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挑起起义。县令是外地人氏,萧何也是朝廷命官,如果他们亲自出面,恐怕达不到最佳的煽动效果。谁最合适呢?萧何想起了刘邦。刘邦率领数百流亡百姓,藏于深山,如果可以召回来与秦抗衡,应该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县令于是同意了萧何的建议,萧何立刻前往寻找刘邦。
刘邦首次策划造反如何操作?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此时的刘邦,早已听说了陈胜的起义事件,逃入邙砀山的他本来有意响应陈胜,但因为人少势弱,又缺乏门路,只好暂时观望。听到县令召请后,刘邦喜出望外,立刻整理行装,率领徒众,浩浩荡荡奔向县城。但是刘邦并不鲁莽,他机警地意识到县令可能会改变主意,于是派樊哙先回沛县,联系沛县父老,以作为内应,如果县令真的反悔,就强行把他除掉。
果不其然,县令怀疑萧何、曹参二人有意背叛自己,害怕对自己不利,就下令关闭城门,坚固把守,还想杀害萧曹二人。刘邦的好友夏侯婴是掌管养马驾车的县吏,在探知这个消息后,紧急发动县府所有马车,将萧何、曹参等人在城门尚未封闭前送出城外,投奔返回中的刘邦人等。
刘邦并不惊慌,他自有打算,所以镇定自若神色安然,示意大家继续前行。原来,先回到城内的樊哙已经做好了准备。樊哙带领留居在沛城内的“刘季党”,煽动城内父老,支持刘邦回城自立。即使县令想排挤刘邦,也早已失去了民心支持。刘邦的先见之明,果然轻易便将局势扭转到利于自己。
经过几年痛苦磨练的刘邦,颇有大将之度,总能先人一步想到对策,萧何等人见此情景,更加坚定追随刘邦的信心。一队人马来到城门下时,城门早已紧闭,戒备森严。
怎么拿下沛城呢?还是得依靠百姓。萧何建议刘邦亲自书写书帛数十封,系在箭梢上射入城内,以发动百姓造反。射出的书帛虽然大多被守城兵士截获了,交给县令处理,但仍有数封辗转到沛城父老手中。
书帛上话语如下:“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慷慨激昂的话语,振奋人心,大大增加了县令与百姓的矛盾冲突。
县令慌乱之中,在城内严格实行军管,没想到这种强硬做法适得其反,百姓见县令这么做,深怕反为其所害,当晚就发动民变。原县府守卫的子弟兵也随即响应叛变,县令孤身逃离府邸,最终在混乱中被杀。
刘邦首次策划成功了。他赢得了沛县父老的青睐,并且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历史学家马非百曾分析了刘邦集团在沛县的活动:“予读《史记·高祖本纪》、萧曹两《世家》,具载刘邦等一集团在沛县活动情形,反迹见矣。细绎其术,约分二步。第一步为组织,第二步为宣传。”“彼等盖欲利用沛县政府为之掩护,以便进行其革命事业。”他说刘邦等人是借政府闹革命。的确如此,刘邦接着就掌控了沛县政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