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草根皇帝 > 6.忍小谋大(1)

6.忍小谋大(1)

小不忍则乱大谋,刘邦为了将来的前程似锦,忍住浮华诱惑,忍住人下之辱,锋芒暂隐,静待转机。这也许正是他最终胜出项羽的原因吧———想得远,才能走得远。刘邦进驻关中的前后,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似乎进展得太过顺利,招降真的那么有效吗?其实,咸阳城内王室发生的剧变,已经明显影响到了秦军的士气,恰逢刘邦招降,何乐而不为?项羽这边听说刘邦西征军已经接近武关的消息,也颇为着急。章邯投降后,项羽不再有任何阻碍,率军火速攻向关中盆地的东边大门———函谷关。

十月,刘邦军团进至灞上。咸阳城已完全没有了防卫的能力,秦王子婴主动投降,秦王朝正式灭亡。

进入咸阳的刘邦,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面对扑面而来的荣华富贵,喜好享乐的他,自然忍不住心动。想起年少时的狂言:“大丈夫当如是也”,刘邦觉得自己的梦想居然变得如此之近,但是,不能急。

刘邦本是无赖之众,却能在诱惑面前理智下来,他的用意是什么?是欲擒故纵吗?

刘邦的西征军团,本来鱼龙混杂,成分繁复,进入咸阳后,士兵们大都乱了阵脚,疯狂抢夺城内财物。不过,刘邦带来的沛县原班人马倒是很能节制,他们大多主张维持城内秩序,保证居民安稳。

刘邦的几个亲信似乎都看出了刘邦的恋恋不舍,他们纷纷前来劝刘邦撤出咸阳,还军灞上。最终刘邦还是想通了,决定退出咸阳,并设法维护城内的秩序。由此可见,经过几年历练的刘邦,已经达到了成熟状态,能够掂量出事情的轻重,不再凭­性­情做事了。

为了稳住关中父老的心,刘邦在秦皇宫召见各军团领袖和关中诸县长老、豪杰,正式宣告,他将以王的身份,与父老乡亲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法三章之举既给刘邦包装出一个良好的形象,又安抚了百姓和各诸侯的心,一举两得。“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一招的结果如何呢?“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刘邦果然大获人心。

在民心方面,项羽明显不如刘邦。项羽嗜杀成­性­,不管对方是否投降,一律斩杀。他曾在一夜之间,设计歼害了二十万秦国降军。项羽和章邯等同时因为此事而在秦国人民心中臭名昭著。

项羽的做法恰恰成全了刘邦。项羽残杀秦国兵士,刘邦却与秦地父老约法三章,谁是谁非,天下人自然明白。刘邦轻易便为自己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项羽虽然勇猛无比值得钦佩,但是做一国之君的话,尚嫌粗莽。

然而,好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刘邦还军灞上之后,仍对咸阳城念念不忘,从而犯下了一个差点致命的错误。

还军灞上,已经代表了刘邦没有做王的野心,但是刘邦的心理没有达到平衡,他有些当局者迷。在听从了参谋辕生的建议后,他派了一支小队伍守住函谷关,没有他的允许,任何军队不得进入。这件事情,不但客居的主参谋张良不知道,连负责行政管理的萧何也被瞒住了,甚至于主要将领樊哙、周勃、曹参等都不知情。刘邦的这一棋走得失策,加大了他与项羽的矛盾冲突,于是上演了让世人唏嘘不已的“鸿门宴”。

在这个“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极有可能因话不投机而流血漂橹的鸿门宴上,布衣皇帝刘邦最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将自己命悬一线的项上人头保住了?

项羽在得知刘邦进驻关中之后,暴怒不已。他是心高气傲之辈,怎能容忍刘邦在这里取得先机,占地为王。所以他很快就破了刘邦在函谷关设下的兵力,来到关中。

其实,函谷关地势险要,如果刘邦刻意防守,项羽肯定不能如此轻易入关。所以,在项羽入关这件事情上,刘邦应该是心有顾忌,并未当真的。也许只是想稍微显示一下自己想做君王的心思,为日后的摘取帝冠打下基础。这种想法正好与他的谋士们相反,张良等人觉得时机未到,万不能泄露心思,而刘邦却是先放风声,造下声势,可见,他喜欢虚张声势的脾­性­始终没有变。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