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主考官会给每人发两个冷的玉米面窝窝头做中午饭,这也是评定考生的一个方面,所以那个冷窝窝头即使难吃也得吃,曰“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外公预先叮嘱过我的。
和平常一样,卯时末起床梳洗,练一下武功,吃过早饭,慢吞吞地来到考场,此时,考场已经人山人海,紫笑尘早已经在那里东张西望了,见我一下马车,马上大步过来抓住我就往里面跑。
“喂,表哥,干吗呢?放手,还早着呢!”我一边挣扎着一边跟随他的步伐往前。
到终于停下来了,我先理了一下衣服,才咕哝着抬头,舅舅和太子,四皇子紫玉熙和九皇子紫玉阳也在场,我连忙给各位大佬们行礼,有些奇怪紫玉熙和紫玉阳怎么也在场,还没有来得及问,就听见有人在考场门口敲锣大叫:“各位考生进场了!”
各位考生已经鱼贯进场,我匆忙给舅舅打过招呼,随大流进入考场,考场很大,能容纳五六百人,桌子像日韩片中的桌子一样矮,大家都是盘腿坐在桌后的布垫子上。
我根据主考官的名册号码,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我被安排在了第一排的从右边数起的第三个位置,每一横排七人,竖排就看不到尾了。
我一转头,发现左手边竟然是紫玉熙,他冲我一挑眉,我动了一下嘴角,撇回了头,紫玉熙的左边竟然是紫玉阳,我们三人不知是不是主考官故意安排的。
考试开始,主考官给每位考生各发了一张写有字的白纸,答卷的宣纸早已经摆在了桌上。
“请各位考生开始答题。”主考官发言。
我低头看题,白纸上有两道题,一是“就现在东沧国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情况而言,你有何看法?有没有更好的强国富民的良策?请大胆谏言”。
二是:纸上画了一张地图,图中画的是两军隔河相望,中间相隔一条很宽的大河,河水很浅,可以看见里面的大鱼,但受地势影响,河上入秋开始就起雾,河对岸的军队穿着像现代的蒙古族样的兽皮服饰,对岸人强马壮,强弓大刀,但寸草不生,黄沙连绵;河这边的军队着汗人打扮,人小马瘦,身后土地肥沃,青草连绵,远处有几座连绵的大山,风景很是秀丽。问:“假如你是驻守在河这边的军队的首领,对方20万人,我方只有5万人,你有什么办法保卫河这岸的肥沃领土?”
很明显,第一题是论国策,第二题是论军事,我眼睛的余光发现紫玉熙和紫玉阳已经开始动笔,不愧是皇子,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培训教育,这题简直就是专门为他们打造的,哼,不公平!
我写什么呢?我对东沧国的国情又没有深入了解过,只在来京城的路上有些见闻,管他的,瞎掰一下总好过交白卷吧。
取过桌前吊挂的小号毛笔,先从发展农业和改善教育制度两方面入手,农业方面实行包产到户,减轻赋税,鼓励发展大棚蔬菜和水果,增加农民的收入,民富则国强,坚持走有特色的农业路线;教育方面,各地建立私塾,鼓励平民的孩子受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改革秋试的参加方式,扩大到全国人民的子弟,增加考试关卡,按村试--县试--郡试--省试--殿试五步层层测试,最后胜出的前十名由皇上御赐到各地任职或留任京城,达到广纳贤才的目的。
第二题,河对岸人高马大,但生活条件艰苦,看见河这岸的沃土,必然会动抢夺之心,就人数,马匹等各方面来讲,我方都不及对方,所以我们不能硬拼,只能智取。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界的雾,学三国时代蜀军军师诸葛亮“草船借箭”,筹集更多的兵器;其次,先在河这岸的青草上洒上软经散,给我方的马匹全带上嘴套,防止它们吃了洒了软经散的青草。再次,两万人先隐藏到远处的高山上;挑一千水性好的人,借着雾从下游两里处过河,暂时隐藏;两万人在雾散后,对河对岸的敌军挑衅,激怒他们过河,先轻微反抗一阵,再装作打败样往高山方向跑,退让至远处的高山脚下,刚才过河的一千人,趁着大乱,敌军攻过河时去烧掉敌军的粮草和帐篷,然后迅速原路返回。攻过河的敌军马匹只要吃了青草,就会无力的倒下;最后,位于山脚的我军等敌军冲过来时,退回山道,故意引敌军追击进山,山上的士兵早就准备好了火箭和燃烧的火木,尽管往山下放,敌军的兽皮军服容易着火,这样,即使敌军不全军覆没,也所剩无几。计策虽然有些阴毒,但为了更多的我方平民百姓,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在我第二题写道一半时,午时到了,几个小厮开始发玉米面冷窝窝头,拳头那么大,每人两个。
今日因为心里挂着各位亲们,所以提前回来了,回来第一件事就爬上来更新了......
明日内容更精彩!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