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 第3章 哲学(1)

第3章 哲学(1)

1.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期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

2.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产生何种影响。

3.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例如古代的“命定主义”,说得最痛切的,莫如庄子。庄子把天道看作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故说“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因此他有“乘化以待尽”的学说。这种学说,在当时遇着荀子,便发生一种反动力。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所以荀子的《天论》极力主张征服天行,以利人事。

但是后来庄子这种学说的影响,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会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种达观主义;不好的效果,便是懒惰不肯进取的心理。造成的人才,好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不好的便是刘伶一类达观的废物了。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则分为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是独立发展的。到了汉以后,犹太系并入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并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世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复起,于是便产生了中国近世的哲学,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欧洲的思想,渐渐脱离了犹太系的势力,遂产生了欧洲的近世哲学。到了今天,这两大支的哲学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或能发展成为一种世界的哲学,也未可知。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中国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古代哲学自老子至韩非子,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

二、中世纪哲学自汉至北宋,为中世纪哲学。这个过程大概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1.中世纪第一时期。自汉至晋,为中世纪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派,无论如何不同,都还是以古代诸子的哲学作为起点的。例如《淮南子》是折中古代各家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支;王充的天论得益于道家,­性­论折中于各家;魏晋的老庄之学,更不用说了。

2.中世纪第二时期。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这几百年中间,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印度的经典,不断输入中国。印度的宇宙论、人生观、知识论、名学、宗教哲学,都能于诸子哲学之外,别开生面,大放光彩。此时凡是第一流的中国思想家,如智顗、玄奘、宗密、窥基,多用全部­精­力,发展印度哲学。那时中国系的学者,如王通、韩愈、李翱诸人,全是第二流以下的人物。他们所有的学说,浮泛浅陋,全无­精­辟独到的见解。故这个时期的哲学,完全以印度系为主体。

三、近世哲学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好比吃美味,中古第二时期是仔细咀嚼的时候,唐以后便是胃里消化的时候了。吃的东西消化时,与人身体的种种物质相结合,变成一些新物质。印度哲学在中国,到了消化的时代,与中国固有的思想结合,所产生的新物质,便是中国近世的哲学。

我这话初听了好像近于武断。平心而论,宋明的哲学,或是程朱,或是陆王,表面上虽都不承认和佛家禅宗有何关系,其实没有一派不曾受印度学说的影响的。这种影响,约有两个方面:一面是直接的。如由佛家的观心,回到孔子的“­操­心”,到孟子的“尽心”“养心”,到《大学》的“正心”,是直接的影响。一面是反动的。佛家见解尽管玄妙,终究是出世的,是“非伦理的”。宋明的儒家,攻击佛家的出世主义,故极力提倡“伦理的”入世主义。明心见­性­,以成佛果,终是自私自利;正心诚意,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伦理的人生哲学了。这是反动的影响。

明代以后,中国近世哲学完全确立。佛家已衰,儒家成为一尊。于是又生反动力,遂有汉学、宋学之分。清初的汉学家,嫌宋儒用主观的见解,来解古代经典,有“望文生义”、“增字解经”种种流弊。故汉学的方法,只是用古训、古音、古本等等客观的根据,来求经典的原意。故嘉庆以前的汉学、宋学之争,还只是儒家的内讧。

但是汉学家既重古训古义,不得不研究与古代儒家同时的子书,用来作参考互证的材料。故清初的诸子学,不过是经学的一种附属品,一种参考书。不料后来的学者,越研究子书,越觉得子书有价值。故孙星衍、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俞樾诸人,对于经书与子书,简直没有上下轻重和正道异端的区别了。到了最近世,如孙诒让、章炳麟诸君,竟都用全部­精­力,研究诸子学。

..(xT小说"///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