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自由人生 > 第一章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仲淹争自由的名言

第一章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仲淹争自由的名言

不知我者谓凶之类。

故告之则反灾于身,

不告之则稔祸于人。

主恩或忘,我怀靡臧。

虽死而告,为凶之防。

亦由桑妖于庭,惧而脩德,俾王之兴;

雉怪于鼎,惧而倚德,俾王之盛。

天听甚迩,人言曷病!

被希声之凤皇,

亦见讥于楚狂。

彼不世之麒麟,

亦见伤于鲁人。

凤岂以讥而不灵?

麟岂以伤而不仁?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

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

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

又不学荒城之狐兮,

何必义为,深|­茓­而威?

城苟圯兮,吾将畴依!

……

我乌也勤于母兮白天,

爱于主兮自天。

人有言兮是然。

人无言兮是然。

这是九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政治家争取言论自由的宣言。

赋中“忧于未形,恐于未炽”两句,范公在十年后(1046),在他最后被贬谪之后一年,做《岳阳楼记》,充分发挥成他最有名的一段文字: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当前此三年(1043)他同韩琦、富弼同在政府的时期,宋仁宗有手诏,要他们“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忌”。范仲淹有《答手诏条陈十事》,引论里说: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固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这是他在那所谓“庆历盛世”的警告。那十事之中,有“­精­贡举”一事,他说: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才,庶可以救其不逮。或谓救弊之术无乃后时?臣谓四海尚完,朝谋而夕行,庶乎可济。安得晏然不救,坐俟其乱哉?……

这是在中原沦陷之前八十三年提出的警告。这就是范仲淹说的“忧于未形,恐于未炽”;这就是他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从中国向来知识分子的最开明的传统看,言论的自由,谏诤的自由,是一种“自天”的责任,所以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从国家与政府的立场看,言论的自由可以鼓励人人肯说“忧于未形,恐于未炽”的正论危言,来替代小人们天天歌功颂德、鼓吹升平的滥调。

1954年9月3日

。.t,Xt,,",堂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