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自由人生 > 第55章 高梦旦先生小传 (3)

第55章 高梦旦先生小传 (3)

第三,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材料的整理与解释。

这一篇是一种概论,故未免觉的太悬空一点。以下的两篇便是两个具体的例子,都可以说明历史考证的方法。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一篇,在我的《文存》里要算是最­精­彩的方法论。这里面讨论了两个基本方法:一个是用历史演变的眼光来追求传说的演变,一个是用严格的考据方法来评判史料。

顾颉刚先生在他的《古史辩》的目序里曾说他从我的《考证》和《井田辩》等文字里得着历史方法的暗示。这个方法便是用历史演化的眼光来追求每一个传说演变的历程。我考证《水浒》的故事、包公的传说、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井田的制度,都是用这个方法。顾先生用这个方法来研究中国古史,曾有很好的成绩。顾先生说的最好:“我们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凡是一件史事,应看他最先是怎样,以后逐步的变迁是怎样。”其实对于纸上的古史迹追求其演变的步骤,便是整理它了。

在这篇文字里,我又略述考证的方法,我说:

我们对于“证据”的态度是:一切史料都是证据。但史家要问:

(一)这种证据是在什么地方寻出的?

(二)什么时候寻出的?

(三)什么人寻出的?

(四)依地方和时候上看起来,这个人有做证人的资格吗?

(五)这个人虽有证人资格,而他说这句话有作伪(无心的,或有意的)的可能吗?

《考证》诸篇只是考证方法的一个实例。我说:

我觉得我们做《红楼梦》的考证,只能在“著者”和“本子”两个问题上着手;只能运用我们力所能搜集的材料,参考互证,然后抽出一些比较的最近情理的结论。这是考证学的方法。我在这篇文章里,处处想撇开一切先入的成见,处处存一个求证据的目的,处处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我到相当的结论上去。

这不过是赫胥黎、杜威的思想方法的实际应用。我的几十万字的小说考证,都只是用一些“深切而著名”的实例来教人怎样思想。

试举曹雪芹的年代一个问题作个实例。民国十年,我收得了一些证据,得着这些结论:

我们可以断定曹雪芹死于乾隆三十年左右。(约西历1765)……我们可以猜想雪芹大约生于康熙末叶(约1715-1720)。 当他死时,约五十岁左右。

民国十一年五月,我得着了《四松堂集》的原本。见敦诚挽曹雪芹的诗题下注“甲申”二字,又诗中有“四十年华”的话,故修正我的结论如下:

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他死时只有“四十年华”,我们可以断定他的年纪不能在四十五岁以上。假定他死时年四十五岁,他的生时当康熙五十八年(1719)。

但到了民国十六年,我又得了脂砚斋评本《石头记》,其中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话。壬午为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当西历1763年2月十12日,和我七年前的断定(乾隆三十年左右,约西历1765)只差一年多。又假定他活了四十五岁,他的生年大概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这也和我七年前的猜测正相符合。

考证两个年代,经过七年的时间,方才得着证实。证实是思想方法的最后又最重要的一步。不曾证实的理论,只可算是假设;证实之后,才是定论,才是真理。我在别处说过:

我为什么要考证《红楼梦》?

在消极方面,我要教人怀疑王梦阮徐柳泉一班人的谬说。

在积极方面,我要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我为什么要替《水浒传》作五万字的考证?我为什么要替庐山一个塔作四千字的考证?

我要教人知道学问是平等的,思想是一贯的。……肯疑问“佛陀耶舍究竟到过庐山没有”的人,方才肯疑问“夏禹是神是人”。有了不肯放过一个塔的真伪的思想习惯,方才敢疑上帝的有无。

少年的朋友们,莫把这些小说考证看做我教你们读小说的文字。这些都只是思想学问的方法的一些例子。在这些文字里,我要读者学得一点科学­精­神、一点科学态度、一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科学态度在于撇开成见,搁起感情,只认得事实,只跟着证据走。科学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

少年的朋友们,用这个方法来做学问,可以无大差失;用这种态度来做人处事,可以不至被人蒙着眼睛牵着鼻子走。

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抱着无限的爱和无限的希望,我很诚挚的把这一本小书贡献给全国的少年朋友!

1930年11月

..t---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