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左边 > 第25节:五、从贵州到今天(9)

第25节:五、从贵州到今天(9)

我的家园都是含着眼泪的葡萄。它的­色­、音、光、影、情,真像伟大的魏尔伦。

被多多称为大自然的诗人的芒克与多多是初中同班同学,后来又一道去白洋淀下乡当知青,而白洋淀却成了早期今天派诗歌的摇篮。

北岛、江河、甘铁生等不少诗人都曾前往白洋淀游历并切磋诗艺。

芒克是一个天生的诗人,自然之子。他豪饮、打架、流浪,高贵的原始激|情犹如大自然的音乐在他的生活和诗篇中和谐的律动。芒克魅力四溢,他的诗“需要重新发现”,他的声音有时在今天派中显得有一点倔强的偏离。难怪有人对我说:“芒克的诗是今天派中最好的。”这显然是从纯粹生命激|情(或纯诗)这个角度来谈的。

芒克和多多于1973年开始了一场富于传奇­色­彩的“诗歌决斗”,这决斗本身就是少年激|情的象征。

至于“今天”的老大哥,被江河称之为“我们的酋长”,被多多称之为“自朱湘自杀以来诗人中唯一疯狂了的诗人,也是70年代以来为新诗歌运动倒在地下的第一人”的食指,北岛曾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时,回忆说他当时为什么写诗,就是因为读了食指的诗。《回答》一诗出自食指的《相信未来》,但无疑超越了它。《回答》的含义更复杂、更饱满、更坚定、更广大,《相信未来》却更单纯、更个人、更趋向于感动。如果说《回答》是春雷,那么《相信未来》就是闪电。

今天派诗歌中的爱情观与俄罗斯“白夜”式的爱情观有相通之处,但也自有一番特别的中国语境(关于此点我在许多文章中专门谈论过,感兴趣的读者可去阅读我发表在《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的论文《“今天”:俄罗斯式的对抗美学》以及我的《水绘仙侣》一书中的第34条和68条两个注释,在此就不再展开了)。它确定了整整一代正当青春并渴望爱情的青年们的爱情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正如张枣曾对我说过的:“北岛的《黄昏·丁家滩》使大学生们懂得了谈恋爱时如何说话。”在一个­阴­雨天,我和张枣——两个幽暗而亲密的吸烟者在重庆歌乐山下为这首诗的每一行所叹息、所激动。我们那时就如同布罗茨基一样:“确信审美力有赖于前辈。”

北岛的一系列抒情诗最能代表那个时代年轻的心之渴望。他安慰了我们,也焕发了我们,而不是让我们沉沦或颓唐。“以往的辛酸凝成泪水,用网捕捉我们的欢乐之谜。”仅这《雨夜》中的二句就足以激起几代人的感情波涛。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当时的“伤痕文学”,这两句不但足以抵上所有的伤痕文学,而且是更深地扎向伤痕的最深处。它的意义在于辛酸中的欢乐之谜,只有辛酸(或伤痕)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辛酸中悄悄的深刻与甜蜜和个人的温柔与宽怀,甚至要噙满热泪,胸怀欢乐去怜悯这个较为残酷的世界。《雨夜》又一次体现了北岛抒情诗的伟大­性­之所在,它与俄罗斯式的抒情是相通的。《雨夜》寓意了社会主义国家里一个平凡而真诚的人的故事,一个感人而秘密的爱情生活故事,当然也如同帕斯捷尔纳克的《白夜》一诗那样是关乎对抗的故事。这故事如一股可歌可泣的电流无声地振荡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唤醒了他们那沉睡已久的麻木生活。《雨夜》当之无愧是70年代的《娜娜之歌》,是中国的《泪城》。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