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左边 > 第76节:四、三个诗人从红旗出发(1)

第76节:四、三个诗人从红旗出发(1)

四、三个诗人从“红旗”出发

1.红旗

1986年的成都,中国诗歌正在此经历繁花似锦的一幕。流派纷呈,春风化雨,一个新的抒情组织已在四川大学以帕斯捷尔纳克的“白夜”或“秋天”的旋律集中。这一年,潘家柱考上川大中文系美学专业研究生,付维也来川大进修,向以鲜——一位眼睛总是浸满泪水的诗人在川大古籍所工作,孙文波——成都当时唯一的抒情诗人在这里找到了抒情的同志。很快孙文波、潘家柱、付维、向以鲜合办了一个杂志《红旗》(红旗即抒情,即血染的风采……)。这个只出了几期的油印杂志引起了一定的注目,这些诗即便现在读来仍有相当价值,它忠实地记录了一群正值青春的诗人怎样渡过青春的险境:孙文波在《1987》中,“他整日关起门窗独自痛定思痛”以及在《午夜的广场》上“人们为了自己的命运献出了青春,爱情和热血”。赵野在继续经历青春的“超我”,“要知道伟大的风暴中,这一切多么琐屑。”潘家柱以赤子之心歌唱道:“人啊,我的兄弟/你怎能抛下你的生活/一匹棕红的小马/也会在夕阳下回家/人的孩子啊/你怎能长大”,并在《痛饮一月》中表达了他壮怀激烈的远大抱负“让几个仁人志士大显身手”。青春的巨痛在郑单衣身上变成无数莫名的敌人,在“又一个春天”里,他“使这埋葬着死者的星球晕眩、厌倦并在­肉­体的堤岸上大肆吞食又一个春天”,接着他晦涩的波德莱尔式的青春在凶猛地进入《日子》,“日子咬牙切齿,出出进进/日子深入人心/看守着血、看守着骨头,而死去的是你,在另一些日子里”。付维的青春在温婉中进入“晚风送来静谧和芬芳/一片古典的光辉,我俩喃喃细语”,他以他特有的温柔低声轻唱(就像他所热爱的宋朝诗人周邦彦那样满怀温润幸福的力量),他赋予诗必要的优美和安宁,他的幻想也是柔和的(疼痛遥遥无期或排斥于他安静的内心之外),“更美更长寿的动物在遥远的森林梦游,就这样,我承担了你悲剧的一天”(《故事》)。我仿佛也长久地迷失于1986年寒气逼人的冬天。我在坠入那个年代特有的集体诗情里,坠入而一时无法说出,还需要时间,需要一种奇妙且混乱的痛苦等待。脸,无数的脸在呈现,变幻,扭曲。在四川大学的校园里人们(包括逃学的学生,文学青年,痛苦者,失恋者,爱情狂,梦游者,算命者,玄想家,画家,摄影师,浪漫的女人,不停流泪的人,­性­欲旺盛的人,诗人,最多的永远是诗人)在这个冬天奔走相告,剖腹倾诉,妄想把一生的热情注入这短暂的几天。一个人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呕吐着,并用烟蒂烧自己的手背;在另一个黑夜,几个人抱头痛哭,手挽手向着车灯的亮光撞去;还有一位却疯狂于皮包骨头的痴情,急得按捺不住。终于,我宣布了我刚写成的一首诗《痛》:怎样看待世界好的方面

虹桥门户网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