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期三、四的时候,在那些等着谈话和接待的人中间,有一位很老的妇女,她是在一个小姑娘的陪同下来的。老太太非常疲惫,因此从一开始将军就对她很关照。
"那里有我的儿子。"老太太讲话的声音有气无力,"我只有一个儿子。"她掏出一个小手绢包,用颤颤巍巍的双手将它解开,取出一张因时间太久而发黄了的电报。她把电报递给将军;将军看了关于他儿子之死的公文,这种公文已经格式化,他在军事指挥部见得多了。他的目光落在最后那句话上:他为祖国战死在斯大林格勒。
"女主人,"他慢慢地对她解释道,"我将要到阿尔巴尼亚去,不是去俄国。"
老太婆睁着那双视力很差的眼睛望了他一会儿。但是,看得出来,她并不懂将军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求你一点事。"她说,"请你了解清楚:他是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他断气的时候,是谁在他身边,谁给他水喝,他留下了什么遗言。"
将军尽力又给她解释一遍,可是,老太婆什么也不懂,只重复开头讲的话。其他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地不讲一句话。
"老妈妈,您走吧!"最后,一位男子以一种甜蜜的声音对她说,"将军先生将按照您说的那样去做。"老太婆道了谢,一手扶着拐杖,一手拉着小姑娘,走了。(另外有一次,在某人的电报上竟写出了"非洲"的字样。)
第二天,一个满面愁云的人,一直等到所有的来访者都走了,也没离开。
"我曾经是个将军。"他几乎生气地说,"我在阿尔巴尼亚打过仗。"
两位将军怀着一种蔑视对方的情绪相互望了望。原因是:一个望着先前吃了败仗的将军;另一位面前站着的是和平时期的将军。
"您有什么要求?"和平时期的将军向败将问道。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