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坎坷人生 > 61.第六章(4)

61.第六章(4)

( 三婆的丧事由从农机站退休的魏天禧­操­持,经过他从中调停,过事的钱由魏锦义和魏锦智承担,粮食由魏锦礼和魏家祥二家承担,花圈则由魏锦绣负责,众人皆无异议。ww***魏天禧又安排家祥去亲戚家报丧。家成媳­妇­和家祥媳­妇­配合魏锦礼去磨面。家成请来魏正明,合计着写菜单,猪­肉­一百斤,豆腐二十斤,粉条五十斤,白菜两蛇皮袋,莲菜二十斤,芹菜二十斤,红枣十五斤,木耳十斤,蘑菇二十斤,糯米三十斤,牛­肉­二十斤,火腿一箱子,­鸡­三十只,鱼三十条……还有油盐酱醋大魁小魁花椒面芥末……烟酒糖茶……东西太多了。

天冷,我和兔娃提了两水壶开水,倒进手扶拖拉机的水箱里,但我俩使了吃­奶­的力气,还是摇不着。魏锦智就骂:“看你俩样子,去寻些柴火,在油箱底下烧。”经过十来分钟的燃烧后,我一人就轻而易举地摇着了手扶拖拉机,又按了按油门,手扶拖拉机就“突突”地黑烟直冒。魏锦智说:“行了,行了,再甭­骚­了,去拿几个蛇皮袋子,走。”一路上兔娃开着手扶拖拉机,我才不开呢,手冷呀,我和魏锦智还有两个人坐在车厢里,向落花镇而去。

村里每户人家过红白喜事,总得请“相缝”(帮忙的人)。二婶和四婶叫了德成那一门子的­妇­女,择菜的择菜,洗的洗,切的切,忙得不可开交。晚上魏锦智和魏家成挨家挨户的请男“相缝”。待人来的差不多后,魏老师写了执事单:一、总管:魏天禧;二、主管:魏至仁;三、礼薄:魏文、魏富民;四、端盘:魏德源、魏英成、魏德财;五、看客:魏德轩、魏秉善;六、抹桌子:魏远山、魏有余;七、拾馍:魏占槽、魏宝贵;八、烧水:魏大有;九、抬桌子:魏润杰、魏宏展;十、提灯:魏累娃;十一、厨师:魏正明;十二、帮厨:尤百万;十三、拉水:魏凡尘、魏狗蛋。请各位各负其责。腊月十一日,魏老师写完后,四婶取了糨糊,贴到了厅堂的显眼处。

每次过事,我都被安排拉水,大冷的天,还好,有狗蛋呢。安葬三婆那天来的亲戚很多,孝子们也多。魏德轩、魏德成一­干­堂兄弟们在魏浩光、魏浩宗、魏浩耀的带领下,也披麻戴孝,行仪之道。人太多,乱哄哄的,秉善说农村过事么,就是这个样子。三婆的墓­茓­和三爷是合葬墓的,早就修好了。死后同老伴同­茓­也是老人生前的一个心愿,如今她得偿所愿。

魏锦礼在三婆去世后,磨面就很忙。给梓栋兄妹俩大多是托个馍,熬个稀饭为主。夏天最好说,梓栋他们又放了暑假,西红柿泡馍能吃整个暑假。有时他们想吃面了,梓栋用碗舀上两碗面粉,用一个大铝盘端了来到对门压面的王姨家。王姨非常热,来压面的人很多。轮到梓栋时,王姨熟练地把梓栋的面粉倒在案板上,又是加盐又是加水,不断地揉和着。现在的社会就是进步,把面团放在机器上,不但能压出面条来,还分大宽、中宽、小细等几种面条式样。梓栋选择了压中宽面,随着一阵嗡嗡的机器声响起,面团瞬间变成了一条一条的面条,当梓栋给王姨压面条的钱时,王姨却推着他说:“给啥钱哩,点点面,下次一起给。”她硬是不要钱。村上像王姨这样对梓栋的人很多,在水井边种菜的李姨也是其中一个。每当中午梓栋去她那里买韭菜时,李姨就关切地问:“娃做啥饭呀?”梓栋腼腆地说:“我刚压了些面。”李姨割了一大地韭菜,绑好给梓栋,梓栋问李姨多钱,李姨笑着说:“五毛钱。”梓栋知道这些韭菜要是在门口买,起码要二元钱,他心里铭记村里对他好的人。

由于磨面用水量大,而李姨所在的水井离梓栋家远些,梓栋在这个暑假里才学会挑水,水担把肩膀压得生疼。他就去离家近的东村组的水井挑水。他们这一巷的人都去东村组水井挑水。那里的水池子有四五米高,池子下留了个小铁管,以便往外流水。在小铁管上面套了约十来公分长的自行车内胎,挑水的人用手抓了那个自行车内胎红软管,池子里的水顺着铁管流至红软管进而流进自己的桶里。每天早晨来挑水的人很多,你争我抢的,非常热闹。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