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本私募基金个人记录的书籍。
从事报道这么多年,尤其跟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报道超过5年,但是,我发现,在私募基金行业,人是最有意思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李振宁的博学、但斌的理想、李驰的激|情、刘明达的梦想、刘宏的专业、石波的开朗、吴险峰的朴实、赵丹阳的谨慎、林园的张扬、杨骏的敏感、肖华的勤恳、###枫的职业、刘方生的学术、李春喻的责任……每个私募基金经理,他们都是如此与众不同。
我经常会奇怪,在公募基金行业,经常看不到基金经理的个性,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其个性也十分模糊;更多情况是,大多数基金经理的个性都被埋藏在一大堆格式化的流程、公式化程序后面,被融入在公司的个性中。这里,基金经理个性已经不十分重要,他们,好像固化在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
但是,只要公募基金经理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人立刻变得如此丰富、立体,比如肖华、石波,一旦从公募基金行业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他们个性立刻就表现出来。
本书主要采访了7名业内著名的私募基金总经理或负责人,他们分别是李驰、李振宁、刘明达、刘宏、石波、吴险峰、赵丹阳,之后附上《your money》理财月刊采访其他私募基金经理的文章。
我也知道,书中的文章不能描尽私募基金行业的生存状态和人物形态,但是,阅读此书,你可以知道私募基金行业中最优秀的一批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这就是我编写本书的初衷。
而且,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征和需求,选择模拟对象学习或者为自己挑选一个合适的资产管理者。
目录(1)
书中主要人物简述
序言
前言
李驰:快乐去投资
导言 享受投资思想的盛宴
第一篇 李驰和价值投资之路
之一:英雄莫问出处7
之二:价值之路9
之三:“行者”李驰14
第二篇 告诉你赚钱的秘密,信不信由你
之一:同威投资理念=价值投资25
之二:去快乐投资31
之三:复利*时间=世界第八大奇观32
之四:慢即快,少即多35
之五:最难是定力35
之六:坚持和等待37
之七:做理性的驴子39
之八:集中持股40
之九:投资的唯一标准:买低不买高41
之十:不听内幕消息42
之十一:上市公司调研没用43
之十二:投资要“三心二意”44
之十三:股市“三只手”45
之十四:选择持续增长的公司46
第三篇 市场和人性
之一:市场就是简单重复的钟摆49
之二:求人不如求己50
之三:趋势投资者的“圣经”51
之四:多灾多难的股市53
之五:中心思想:女人与花54
之六:不看指数55
之七:善有善报56
之八:牛市初期综合征患者的特征58
之九:中国股民的悲哀三种60
之十:胆量相对论61
之十一:流行的谬论三种62
李振宁:专家型的理财人
导言 资深市场人士李振宁
第一篇 20年投资路
之一:操练,从黑色星期一开始69
之二:第一桶金70
之三:转身私募71
之四:做自己想做的事72
之五:B股小试牛刀72
之六:推动全流通75
之七:引发大争论77
之八:股权分置改革启动——牛市即将来临79
之九:做中国最好的私募基金82
之十:推出信托84
之十一:我的财富观85
第二篇 取道巴菲特+索罗斯
之一:投资理念=巴菲特+索罗斯87
之二:区分价值投资和投机89
之三:考虑市场偏好和偏差91
之四:趋势的判别92
之五:及时重估94
第三篇 一些简单的赚钱规则
之一:临界点,底的信号97
之二:选择好企业99
之三:战略决定战术106
之四:技术也很重要108
之五:分散和集中110
之六:中国股市在市场化111
之七:真有10年牛市?113
之八:如何选择私募114
刘明达:最阳光的私募
导言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
第一篇 在梦想的起点
之一:十年磨一剑124
之二:梦想的起点125
第二篇 曲折投资路
之一:初识门道128
之二:借道股市131
之三:独立投资人133
之四:抓住网络股浪潮134
之五:在熊市中寻找机会136
之六:苏宁案例与傻瓜投资140
之七:大道当然144
第三篇 最实用的投资原则
之一:如何把握大市148
之二:寻找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领导型企业154
之三:注重研究,注重调研156
刘宏:A股套利者的赚钱秘密
导言 探索者刘宏
第一篇 一路走来
之一:股评家163
之二:投身证券IT业164
之三:起落165
之四:创建博弘166
之五:ETF上市167
之六:英雄初成168
之七:“火箭科学家”团队170
目录(2)
之八:谋求阳光化171
之九:走向国际172
之十:喜欢怎么过就怎么过173
第二篇 经典套利案例
之一:2006年4月24日:ETF瞬时套利175
之二:股改期间:双向对冲锁定利润178
第三篇 分享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盛宴
之一:什么是套利交易181
之二:套利与投资、投机的差异182
之三:对冲基金——金融皇冠上的明珠184
之四:中国市场——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185
之五:平常人可以投资对冲基金吗?186
之六:捷足先登的本土对冲基金186
之七:博弘的优势187
之八:金融顾问服务——专业化分工要求192
之九:反思,为什么是博弘?193
石波:有一种价值不可替代
导言 石波的魅力
第一篇 投资之路
之一:君安证券操习202
之二:加入公募队伍204
之三:成功投资206
之四:险些错过“格力”207
之五:遗憾的投资209
之六:转投私募210
之七:私募和公募211
之八:发行产品213
第二篇 投资习惯和理念
之一:投资是有意义的事情214
之二:不做价格投机者215
之三:价值投资的四个表现216
之四:寻找拐点行业,抓住龙头企业219
之五:价值投资法和成长投资法220
之六:什么是伟大的企业222
之七:PE是相对的223
之八:把好企业变成好股票224
之九:带着眼睛看企业225
之十:长期看多中国市场226
之十一: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227
之十二: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227
吴险峰:踩在价值线上的博弈
导言 普通投资者的榜样
第一篇 理念:踩在价值线上的博弈
之一:投资理念是“估值+博弈”233
之二:估值是一门艺术235
之三:博弈更是一种艺术237
之四:中信证券——“估值+博弈”的成功案例240
第二篇 基金经理是怎样炼成的
之一:第一次炒股243
之二:学习博弈244
之三:实战操盘246
之四:学习估值249
之五:战胜市场250
之六:走向私募254
第三篇 投资者建议
之一:形成自己的成功理念257
之二:投资你熟悉的企业258
之三:投资重点259
之四:如何做交易262
之五:学会集中持股262
之六:止损第一263
之七:给投资港股者264
之八:做权证的建议264
之九:影响最大的人和书265
赵丹阳:向上的力量
导言 浮沉赵丹阳
第一篇 从看多到谨慎
之一:初战告捷271
之二:进军私募272
之三:看多中国273
之四:自香港始274
之五:信托模式第一人276
之六:2004年,回归境内277
之七:2005年,做多A股278
之八:转为谨慎280
之九:超额回报率281
第二篇 超额回报的秘诀
之一:投资秘诀283
之二:谨慎的原因284
之三:独特的调研方式286
之四:如何寻找合适的企业287
其他私募王牌
但斌:时间的玫瑰291
林园:加快赚钱的速度296
刘迅:我们想成为中国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301
李春瑜:协助深圳私募基金继续领先305
刘方生:堂堂正正做私募308
目录(3)
但国庆:拒绝交易 专注投资312
陈祎军:A to H追逐中国资产316
李柏林:经营牛股的人320
邓汉学:把私募当事业的技术派324
代雪峰:永远吃自己做的饭328
侯健:在价值投资上强化332
附1:目前国内私募基金公司名单336
附2:目前国内发行的私募信托343
附3:公布的私募信托基金收益率346
后记一349
后记二354
导言:享受投资思想的盛宴(1)
2007年8月28日,李驰和他的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前往新疆,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假期。此前,同威资产清空了所持可流通A股股票。
是时,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正被市场放在PK舞台上,之前,部分私募基金经理过早判断A股股票偏离了价值面,他们经过审慎的判断之后提前轻仓或空仓,在5000点附近,很多媒体开始鼓噪私募基金败了阵。
但让我们看看另一面:5·30之后,正如李驰说的,公募基金不断地发行,不断地快速建仓,等于基金抱团把股价给推上去了,造成蓝筹股供不应求,蓝筹股股价一涨,老基金的市值就增加很快,暂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与公募抱团取暖相比,国内私募基金在运作模式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信托成立的私募基证券投资基,这一部分私募基金虽然业绩公开、明了,但存在操作上的诸多不便;另一类是并不通过信托募集资金,亦没有义务定期公布其持仓情况与业绩,目前多数私募基金属于此类。
李驰的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就属于第二类,那么在2007年清仓其所持有的A股股票,他的业绩如何呢?
在清仓之前,李驰和他的同威资产公司共持有三只股票。分别为:万科、招商银行、中信证券。
同威投资万科自2005年开始,是时万科股价3元多,此后在万科股价7元以下时,只要有新资金进入,同威就会不断加仓,万科在31元高位完成了100亿增发后,李驰决定出掉了万科,累计计算,同威投资万科的收益率不下10倍。
类似的,同威也是在2005年开始投资招商银行,当时股价6元,到全部出货时,同威在招商银行上面的收益亦近6倍。
同威投资中信证券相对较晚,2007年4月份建仓,成本40元左右,在中信证券80元以上时,李驰果断对其清仓。
李驰的清仓行为是否意味着他看空A股后市?
不!李驰回答十分明确:清仓,并不表明他看淡后市,但是A股市盈率偏高,市场已积累了相当的风险。当然不排除以后一段时间市场疯狂,万科或许会涨到60元,招商银行或许会涨到80元,中信证券或许会涨到120元甚至更高,但是,任何人不可能赚尽每一分钱,没必要做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事。
清仓之后,李驰与他的团队度过了一个轻松、惬意的悠长假期。
证券业之外,人们对李驰了解不多,但在业内,李驰有很多粉丝,他甚至被誉为“投资哲学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李驰已在中国内地、香港市场经历了多个牛熊转换,他是这十几年资本场中为数不多的“剩”者。
能够“剩”下来,并获得投资成功,就不得不提及李驰的投资预判能力。在2006年初李驰就看到,做大A股市场的盘子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2007年,这一战略被演变为加大IPO的力度和大盘H股、红筹股的回归速度;现在,当一些投资者意识到二级市场投资风险时,李驰早在2006年初就开始投资拟上市公司股权。
那么,这次李驰的A股清仓行动是否同样有先见之明?或许,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看到的是:由QDII放开而引发了国内投资者蜂捅进入香港市场之际,李驰早已在香港市场持有多只绩优龙头股,其中包括金蝶、腾讯等。
作为同威资产核心投资人士,李驰为自己公司订制的目标是:做中国回报率最高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自以为一直都做到了,看看我们现在管理多少资产就知道我们不是理论家。”李驰说。
李驰还被很多圈内人称为“巴菲特中国版”,对于巴菲特投资理念,国内哪怕是初入行的普通投资者都耳熟能详,但是,当投机气氛充斥市场时,因为时空、市场的迥异,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真正理解、实践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但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李驰的投资理念,中国投资者将会有一个参照,那就是——巴菲特理念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去投资。当然,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李驰和同威的故事可能无法复制,但了解现世的“剩者”李驰的一些行为和理念,或许能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指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导言:享受投资思想的盛宴(2)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介绍李驰在他十几年投资生涯中不断积累、点滴呈现的投资哲学,试图让更多的投资者以思想的交流方式来切近李驰,并以此修正我们普通投资者许多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投资观念。
我们保证,即便出自“哲学家”李驰,其投资理念,对于每一位普通投资者而言,也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正如李驰博客的名称:越不繁、越不凡@白话投资。
李驰的博客,此处要重描一笔。即便在圈内有“哲学家”之称,李驰并非故作清高隐于市。在私募基金经理中,李驰是为数不多的开设博客的基金经理之一,从2006年7月开设博客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李驰坚持每周都会将所得所思呈现给每一个普通读者,目前其博客的点击量已超过100万。
所以,跟随李驰吧,让我们一起享受投资思想的盛宴!
跟随李驰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意味着紧张和疲惫。每天紧盯大盘,随着指数起伏满心焦虑,时刻担忧股价的涨跌成为多数人的投资状态。
但李驰的投资却是如此快乐!正如前面所述,李驰可以在一次清仓操作后,到新疆享受20多天的悠长假期。事实上,他每年有1/4左右的时间在全球各地周游,在结束新疆之旅后,李驰又马上邀上朋友前往埃及红海潜水。多年以来,李驰的足迹曾散布于尼泊尔山区中、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珠穆朗玛峰的路上,以及北美大陆之间……
如果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赶快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近距离地与李驰交流。或许,我们之后的投资也将不凡,也会随之简单起来,快乐起来。
第一篇:李驰和价值投资之路
之一:英雄莫问出处
之二:价值之路
之三:“行者”李驰
之一:英雄莫问出处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李驰常说的一句话。在私募基金圈内,“剩者为王”的定律给了李驰以恰当的定位。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李驰早在1989年初就来到深圳,先后任职于蛇口工业区、宝安集团、深业集团、香港怡东国际财务投资有限公司,见证过多起海内外证券市场的风风雨雨是李驰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李驰在证券投资行业浸沉17年,经历过三次国内市场牛熊转换、两次香港市场牛熊转换、1997年金融风暴、2001年全球科技股股灾,丰富的投资经验使得李驰善于从价值投值的基点出发,领先市场抓住机遇。
在李驰的投资哲学中,尽管“理性”是最核心的地位,但李驰本人更多属于性情中人。
李驰甚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如果你有机会与他聊天,你会发现他的叙述如此富有激|情。他语句诙谐,且字字珠玑。即使你无法见到李驰,光阅读他的博客,你也会发现他的个性如此丰富、立体,他身上饱含着太多的特征:
他很理性,强调投资的第一要诀是理性。
他很自负,自己目标是:“做中国回报率最高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自以为一直都做到了。”
他很张扬,说“我们一直有信心在任何市场、任何时期做出保本承诺,牛去熊往我们一直兑现着我们的承诺,第一不输,第二记住第一,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共同做到了。”
他很骄傲,因为他说“巴菲特,叹天下何人识君!”
他很懒惰,他买进股票后,基本不动。
他很灵活,说“积聚财富亘古不变法则:低买高卖”,哪怕是持有万科这样公认的上市公司常青树,他也不会持有几十年或者一辈子。
他很诚实,说“我们的投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可流通A股,流通A股组合仅仅是我们投资冰山中显露出的一角。我们也一直投资于国内可流通B股、A股或B股的法人股、香港和国外上市公司股票、未来可能于国内外上市的公司股权;我们是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PE)的混血儿,而目前的私募信托投资产品无法满足我们此类多元化投资领域的要求”。
他很坦白,告诉别人,“好公司+便宜价格=买进。”
他很有责任感,自己开了博客只是为了宣扬价值投资,说“开博初期,怀着一颗宣传价值投资的善心,坚持到今天”。
他很有创意,能说出诸如“越不繁,越不凡”、“慢即快,少即多”、“洗脑和催眠”、“中心思想、女人与花”等投资妙语。
他有些冷,那些“皇帝的新衣,领导说你行才行”、“人造美女也是美女”、“三反运动”、“该大的部位大”等分析市场的话语让人记忆深刻。
他很敏感,否则不会说“如果有朋友觉得我的预测可能影响大家的正确判断,在此正式收回前几天的一段话。”
他很随性,经常不打理自己管理的资产就出去旅游。长时间的外出度假,对于同威资产公司的同事,尤其是李驰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他有这么多优点和不足,但我们更无法否认,李驰很受人欢迎,从他开博客一年多来,其点击率超过100万人次,而且,数以万计的人认真阅读,并发表评论、参与讨论。
之二:价值之路(1)
2004年3月13日,李驰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门口买了当时仅有的一本《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当时他在扉页上写了“好书”,“熊市里的小火炉”等几个字,2007年他再读该书时,他认为应该接上一句:“牛市里的王老吉。”
后来李驰才知道,这本发行量不大的著作是莱格·梅森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写的。这也难怪比尔·米勒连续十几年跑赢美股大盘了!就此他感叹,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莱格·梅森基金公司是高手云集啊!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