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颅榄是一种名贵树种。树高几十米,木质坚硬,木纹美丽,树冠绰约多姿。既是很好看的绿化树种,又是很好的建筑用材。但是,这种树却十分稀少,世界之大,只有非洲才有;非洲也不是到处都有,只有岛国毛里求斯才有。毛里求斯也不多了,数来数去,全国一共只有13棵。更令人担忧的是:这13棵树已到了垂暮之年,有了300多岁的高龄。一旦这13棵树灭绝了,地球上就再也没有这种树了。
这种树为什么这样稀少呢?为什么不多种一些呢?奇怪的是,它的种子无论怎样小心栽种,也不会发芽;它的枝条无论怎样扦Сhā,也不会生根。这种树像是患上了不育症。用不了多久,这种树就会一棵接一棵地死去,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它的命运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担忧,纷纷研究它不育的原因。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决心找出它不育的原因。他想,生殖是生物的天性,它的不育,可能是由于生态的变化使原来的生殖条件丧失了。但是,又是什么事物的改变造成它的不育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只渡渡鸟的遗骸,在它的身体里找到了大颅榄的种子,这说明,它是吃树的果实的。渡渡鸟是一种早已灭绝了的鸟,最后几只渡渡鸟是1681年死去的,离当时正好是300年。这与树的年龄也正好一样。他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他推测,这13棵树很可能是最后几只渡渡鸟繁殖的,而渡渡鸟的灭绝造成了树的不育。
坦普尔的推测毕竟是假设,是不是正确,还需要验证。渡渡鸟没有了,怎么样验证呢?他用与这种鸟相似的吐授鸡来试验,让吐授鸡吃下大颅榄的果实。几天后,鸡屎中拉出了果实,坦普尔把它们播种在土地里。一些日子后,种子发芽,长出了绿色。原来,渡渡鸟与大颅榄有共生作用。鸟以树的果实为生,鸟又为树的果实催生。树的种子被坚硬的果壳包裹着,无法吸收水分,无法生出幼芽。经过鸟的消化以后,硬壳被磨薄就容易发芽了。而自从鸟灭绝以后,树失去了催生婆,就不再生育后代了。
从表面看,这神奇的联系似乎是一个反例,因为它没有证明联系的普遍可能性,而是得出了某种唯一的解。然而,如果我们把思路发散出去,不禁可以问:渡渡鸟怎么会灭绝的?这背后一定联系着一个更大的无穷无尽的系统;300年之后可以让吐授鸡做实验,说明还有更多可能的联系存在着;既然已经找到原因,解决方案必然又是一个开放的无限的系统工程。
事物的无限联系和无穷可能性就像国际象棋,仅仅32个棋子,但其各种可能的组合已经大大超越了天文数字。信息论之父香农曾对之进行过估算,结果是,10的120次方,这个数字大得无可比喻,自从大爆炸到现在的时间用微秒计算,也还没有这么多微秒。在我们肉眼所见的宇宙中也没有这么多原子。所以,复杂学的重要创建者荷兰德才会从根本上将国际象棋称之为:“开放的系统,它的可能性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
这样,我们就看到,创造性思维所面对的首先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和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其联系的方式和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远为复杂。在这复杂背后,存在着更大的超越指数倍的可能性。正如仅仅7个音符,能组合出一切最美妙的音乐,0 — 9一共10个阿拉伯数字,可以组合成近乎无限的天文数字一样,就那么几十个基本粒子,竟然能够组合成从SARS病毒到拿破仑到猪笼草到河外星系等一切物质形态。于是我们看到,26个英文字母组合成了从莎士比亚戏剧到联合国宣言一切可能的文化样式,犹如一小堆黑白围棋子还在演绎着一场又一场永无止境、不可重复的残杀。
放炸弹的人是如何落网的?
1940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一个窗沿上发现一颗土炸弹,并附有署名F.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后来,这种威胁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猖狂。1955年竟然放上了52颗炸弹,并炸响了32颗。对此报界连篇报道,并惊呼此行动的恶劣,要求警方给予侦破。
纽约市警方在16年中煞费苦心,但所获甚微。所幸还保留几张字迹清秀的威胁信,字母都是大写。其中,F.P写到:我正为自己的病怨恨爱迪生公司,要使它后悔自己的卑鄙罪行。为此,不惜将炸弹放进剧院和公司的大楼,等等。警方请来了犯罪心理学家布鲁塞尔博士。博士依据心理学常识,应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层层递进,寻找因果联系,在警方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因果推理:
? 制造和放置炸弹的大都是男人。
? 他怀疑爱迪生公司害他生病,属于“偏执狂”病人。这种病人一过35岁病情就加速加重。所以1940年是他刚过35岁,现在(1956年)他应是50出头。
? 偏执狂总是归罪他人。因此,爱迪生公司可能曾对他处理不当,使他难以接受。
? 字迹清秀表明他受过中等教育。
? 约85%的偏执狂有运动型体型,所以,F.P可能胖瘦适度,体格匀称。
? 字迹清秀、纸条干净表明他工作认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模范职工。
? 他用“卑鄙罪行”一词过于认真,爱迪生公司也用全称,不像美国人所为。故他可能在外国人居住区。
? 他在爱迪生公司之外也乱放炸弹,显然有F.P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存在,这表明他有心理创伤……形成了反权威情绪,乱放炸弹就是在反抗社会权威。
? 他常年持续不断乱放炸弹,证明他一直独身,没有人用友谊和爱情来愈合其心理创伤。
? 他虽无友谊,却重体面,一定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人。
? 为了制造炸弹,他宁愿独居而不住公寓,以便隐藏和不妨碍邻居。
? 地中海各国用绳索勒杀别人,北欧诸国者用匕首,斯拉夫国家恐怖分子爱用炸弹。所以,他可能是斯拉夫后裔。
? 斯拉夫人多信天主教,他必然定时上教堂。
? 他的恐吓信多发自纽约和韦斯特切斯特。在这两个地区中,斯拉夫人最集中的居住区是布里奇波特,他很可能住在那里。
? 持续多年强调自己有病,必是慢性病。但癌症不能活16年,恐怕是肺病或心脏病,肺病现在已易治愈,所以他是心脏病患者。
根据这种因果发散的分析,博士最后得出结论:警方抓他时,他一定会穿着当时最流行的双排扣上衣,并将纽扣扣得整整齐齐。而且,建议警方将上述15个可能性公诸报端。F.P重视读报,又不肯承认自己的弱点。他一定会做出反应以表现他的高明,从而自己提供线索。果不其然,1956年圣诞节前夕,各报刊载这15个可能性后,F.P从韦斯特切斯特又寄信给警方:“报纸拜读,我非笨蛋,决不会上当自首,你们不如将爱迪生公司送上法庭为好。”
依循有关线索,警方立即查询了爱迪生公司人事档案,发现在三十年代的档案中,有一个电机保养工乔治?梅斯特基因公烧伤,曾上书公司诉说染上肺结核,要求领取终身残废津贴。但被公司拒绝。数月后离职。此人为波兰裔,当时(1956年)为56岁,家住布里奇波特,父母双亡,与其姐同住一独院。他身高米,体重74公斤。平时对人彬彬有礼。1957年1月22日,警方去他家调查,发现了制造炸弹的工作间,于是逮捕了他。当时他果然身着双排扣西服,而且整整齐齐地扣着扣子。
也许,最终的破案有偶然性,但是,善于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因果联系的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同样存在着某种必然。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翘翘板的启示
原型启发法的实质,就是让你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创造的“原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没有长期、有目标的思考,任你身边出现再多“原型”,你也不可能认识到。
为了加深理解,你不妨听一听翘翘板与听诊器的故事。
在200多年以前,医学的发展尚处于较低的水平,那时候就连现在医生们诊病的最基本工具——听诊器都没有。当时,医生们在诊断心肺疾病时,都只能通过用双手摇动病人的身体,再将耳朵贴在病人胸口倾听的方法。这种方法对诊断某些疾病还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如果病人是心脏病,这样一折腾,病情就会加重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更糟的是,如果有时遇上年轻姑娘来看病,医生会觉得很难堪,不好意思使用此法。
当时,法国有一位名叫拉埃内克的医生,也遇到了这类难题。那一次,是一个长得很胖的妇女被家人送来看病,从外部可见症状看很像心脏病,但用手摇动其身体再将耳朵贴在她胸口倾听,却根本听不到她心脏跳动的情况。眼下这位病人的病情还很严重,该怎么办呢?拉埃内克为此伤透了脑筋。
之后有一天,他到公园里散步,看到一群孩子在做跷跷板的游戏。孩子们玩得很愉快,他也就兴致勃勃地看着。只见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跷跷板上倾听,另一个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轻轻敲打着。忽然,听的那个孩子大叫:“听见了!听见了!”于是,孩子们都高兴地喊叫起来。拉埃内克走上前去,学着孩子们的姿势,跪下一条腿,把耳朵贴在木板上,果然一阵清脆的敲打声传入他的耳中。这声音引起了拉埃内克极大的兴趣。他想:为什么几米长的木头能把声音如此清晰地传过来呢?整日苦于“听不见”的拉埃内克突然受到启发:我是否可以把这个道理应用到诊病中呢?
随后,拉埃内克进行了多次实验,制作了一根细长木管,木管的两端各有一个喇叭形的听筒,将一端听筒贴在病人的胸部,另一端听筒贴在医生的耳朵上,这也就是当时所谓的“胸部检查器”,也是世界上第一支听诊器诞生了。
如果说翘翘板的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那么听诊器的发明则对人类医术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而孩子们的翘翘板游戏正是听诊器的“原型”。
联想思维是所罗门大帝的宝藏
联想思维好比所罗门大帝的宝藏,而联想思维的训练就是挖掘这个宝藏所进行的考古过程。我们要先确立这个宝藏的所在,有一个好的起点,然后要依靠知识和技能设想挖掘这个宝藏要遇到的困难,也许我们会遇到机关陷阱,也许我们会看到海市蜃楼,也许会有守殿的骑士阻碍我们的行程。当然我们的训练与考古相比具有绝对的安全性,可是训练的过程却可以向考古一样充满奇趣。随着联想思维的拓展,你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惊奇!这个过程不会是枯燥的体育锻炼,也不会是抓破头皮的数学计算,可是需要你绞尽脑汁去想你从来未曾想过、以及你觉得根本不可能的问题,一切奇怪的意念也好、惊世骇俗的想法也罢,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法国格洛阿是位天才数学家,有一天,他去找朋友鲁柏,来到迪?罗威艾街的一幢四层楼的公寓,走进二楼九室,不禁停住了。看门的女人这样告诉他,鲁柏先生在两星期以前就死了,是被人用刀子刺死的。鲁柏先生父母刚寄来的钱也被偷去了,犯人还没有抓到。
这女人抽了抽鼻子继续说:“鲁柏是我的同乡,我每次做馅饼,总要给他尝尝,他死的时候,两手还紧紧握着没吃完的半块饼。警察也感到迷惑,一个腹部受了重伤都快要死的人,为什么要抓住那小块饼呢?”
格洛阿问:“有没有犯人的线索?”
看门的回答:“请说得轻一点,犯人肯定住在这幢公寓里。出事前后,我都在值班室里,没见有人进这公寓。可是这公寓有60个房间,上百人……”
格洛阿发动“脑细胞”,帮助寻找杀害他朋友的凶手。默默地过了几分钟后,格洛阿问:“三楼有几个房间?”看门的女人答:“1号到15号”。然后格洛阿让看门的女人带她去看,走到三楼的走廊尽头的时候,这位数学家问道:“这房间住的是谁?” 看门女人说:“是个叫朱塞尔的人,是个浪荡子,爱赌钱,好喝酒,他昨天已经搬走了。”
“糟糕!这个家伙就是杀人犯!”格洛阿下了断语。后来朱塞尔落入了法网,这事确实是他干的。
大家来猜猜看,格洛阿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其实他的思路是这样的:被害人手里紧握着的馅饼是一种暗示,馅饼英语叫“pie”,而谐音在希腊语就是“π”。大家知道它代表圆周率,即,这块馅饼所暗示的就是凶手住在三楼14号房间。鲁柏先生也喜欢数学,这就是他临死时极力想留下的有关凶手的线索。
逆性思维中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
逆向思维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具有适用性,从本质上讲,它是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性和矛盾的互相转化规律在人类思维中的表现,当常态思维“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将思路反转,有时会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9年3月1日《新民晚报》赫然登出一则标题为“灵机一动,省下亿元——超大型船将倒航进出宝山港池”的消息。介绍了上海港一位高级领航员利用逆向思维提出了超大型船舶不用掉头而是倒进港的金点子。文章说,随着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进行集装箱装卸的主要港区张华浜码头和军工路码头能力已经饱和。而宝山港池却因掉头区和部分航道太“窄”的限制,重载超大型船舶卡在港池外面,面临“吃不饱”的窘境,集装箱吞吐量日益萎缩。为此,上海召开了多次专家会议,大都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难度极高、花费巨大。当时以特邀身份参加会议的上海港引航站站长、高级引航员杨锡坤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设想:用倒航的办法将超大型集装箱船引入宝山港池,这就一举解决了超大型船体掉头难的问题,这一方案不仅可以免去原扩建港口工程费用上亿元,而且能大大缩短船公司的运期。
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闻此“金点子”欣喜万分,当即委托设计单位按倒航方案重新规划。1998年 12月28日,在宝山港区超大型船舶进出港池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会上,专家组认为,倒航可行性研究立题具有创新精神,设想大胆新颖,具有在全国各港口推广的价值。
逆向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的形式逻辑思维,他要求人们跳出单向的线性推导路径,在逻辑推理的尽头突然折反,思路急转直下。
逆向思维是一种生存智慧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处处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