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星又再校场的一边,无人的地方,布置了一片射击场地。他将一百杆‘九头鸟’抬枪分成两列布置在中央,两边则各放置了十五门‘虎蹲炮’和五辆灭虏炮车。
将炮兵布置在两边发射,主要是考虑到‘斜线射击’的命中率要比‘正面直线射击’的命中率要高很多。
他让人在距离三十丈的地面上,直线垒上好几个不到一尺高的小土堆,在面向他这一面,用鲜艳的一小块红布条钉在那里,而且要做到只能让这边开枪的人,能够看到红布条,而对面进攻的人则看不见。当然了,还要在土堆上面移植些小草了。然后在距离二十五丈的地面上在直接堆些小土堆,用绿色或者其他显眼的布条钉在那里。最后就是在距离二十丈的地方同样在做些标识。
随后他又把在旁边训练的,长枪兵们叫了过来,让长枪兵从远处的射击场外冲杀过来,进行一次模拟的‘无弹攻防演习’。
远处,一群乱哄哄的长枪兵们,由远而近的冲了过来,当他们踏过钉着红布条的土堆的时候,陈虎将手中高举的令旗用力的挥了下去,口中也大声喊道:“开炮。”
旁边的哨官也用力的吹响口中的铜哨:刺耳的铜哨声在空中尖叫着。炮手们也在什长的指挥命令下,慌乱的点燃了火炮尾部的引线,随后轰轰的炮声震天响起,一股股呛人的白烟,弥漫在炮兵阵地之中,不时一声声的咳嗽声从烟雾中响起,更多的人从中跑了出来,还有人竟然跑到了阵地前面去了。
正在快步前行的长枪兵们,也被猛然响起的隆隆炮声吓了一跳,虽然知道这是假的射击,但还是有些惊恐,脚步也不由的慢了下来,当看看自己和左右,也没有出现伤亡后,这才在什长和哨官的命令下,再次前行,但前行速度已经有所放缓。
当乱哄哄的长枪兵们在经过,距离火枪兵们二十五丈的小土堆的时候,李鸿星大声喊到:“射击。”
随后他身旁的亲兵也将高举着的令旗,向下用力挥去,哨官们也吹响了口中的铜哨,接着抬枪手们也在什长的命令下,吹亮火绳,扣动扳机,点燃火门,随后砰砰的枪声密集响起,一股股的白烟也在火枪口和火门处升腾了起来,在微风的轻抚下,慢慢的飘散而去。
随着长枪手冲到了二十丈的位置,也是最后一处标记地后,随着李鸿星射击命令的下达,铜哨声的响起,一百名鸟铳手们也点响了手中的鸟铳。
随着演习结束,李鸿星让士卒们清理好火炮,和火枪后在先休息一下了。
李鸿星则在心里先暗暗盘算着:三十门‘虎蹲炮’和三十门‘灭虏炮’发射的都是散弹,一门炮就是一百粒散弹,这就意味是六千发子弹出去,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命中率计算,怎么地也能打到六十到一百二十名敌人了。
一百杆‘九头鸟’抬枪发射的是‘一大九小’的十颗散弹,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命中率来算,也能打到五十到一百敌人。一百杆鸟铳,在六十米外,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命中率来算,也就是五到10人。
这样算下来,一次轮射后,可以打到一百到两百敌军,如果按这样的推算,也就是说如果面对五百人的敌人,还是有打赢的希望,如果是面对一千人以上的敌人的时候,那恐怕就有些凶多吉少了。
作者说明:
火枪的发展过程是经过火绳枪——燧发枪——线膛枪——后装枪——现代枪械。
火枪的命中率是很低的,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军在西班牙的一次战役中,平均每一人打出60发子弹,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才打死打伤七千余人,平均每450发子弹才造成一名敌军伤亡。
虽然燧发枪可以在150米到200米有效距离上杀伤敌人,但命中率太低。平常训练可以在100米距离打中人体大的目标,但实战就是另一回事了。实战表明,燧发枪在30米到40米的距离发射最佳。
1759年的亚伯拉罕会战,4800名英军对不到4000名法军。英国军队顶着法军的十几轮射击,都没有进行还击,直到法军距离20码的时候才开火射击,首次射击用的是双弹射击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面进行了三次排枪齐射,第一次击倒530名法军,第二次击倒700到800名法军,随后法军崩溃,英军胜利。英军损失658人,法军伤亡近2000人。这是一次典型的‘排队枪毙’会战。胜利的英军在历史上,也是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了,其中的命中率大家也能够估算出来了。
所以,在明末,指望着普通火枪去纵横天下,是不现实和可能的,除非是线膛枪配合米尼弹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