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走走停停,又经过了微州、成县,李鸿星又照例购买了些粮草,又出售了些军器,收拢了些灾民,又经历了五天的时间,终于临近了阶州的地界,来到了‘大川坝渡口’,‘犀牛江’的对面就是阶州的地界了。
望着缓缓而流的犀牛江,李鸿星和众人一样感慨万千,一路上力尽千辛万苦,风霜尘土,终于快要到达终途了。可是李鸿星也知道,这最后的一段路途,也是最难走的,因为前面就再也没有较为平坦的官道了,都是盘沿曲折在山中的小路了。
大川坝渡口虽然是个渡口,但主要是在夏天摆渡过人,冬天枯水期,河面上有一木桥通行。现在木桥已经有人在加固拓宽。
这时担当前锋开路的张海,急匆匆的赶了过来,来到李鸿星的近前,就急促的高声喊道:“李大哥,前面情况不太妙呀,前面八九里基本都是些狭窄弯曲的山路,特别是前面的‘铁笼山’一段更是石突坑陷,陡峭难行。我还找当地的人问了问,就近也只有这一条路直通阶州,主要是只能行走些驮马了,咱们的独轮车也够呛。而咱们的大马车是肯定没有办法通过了,这下可如何是好呀。”
李鸿星听闻后,到也没有什么惊讶的,他准备去的康县,就是这样一个道路难通的地方,只有几条驮道与外界通行,当然了,现在还没有康县这个地方的,那都是民国期间才成立的新县,现在这片地方还属于阶州管辖。
李鸿星则淡然一笑,对着急不已的张海缓声安慰道:“不用着急,正因为此地道路难行,这样才比较安全些呀。咱们不容易进去,官兵们也同样难以通行的。等会把大家们都先聚集起来,咱们在好好合计合计了。”随后李鸿星让亲兵们去把大家都召集过来。
等大家都聚集过来后,李鸿星就将情况给大家叙述了一番。当大家听闻前面道路难行,无法通过车辆时,都不由的有些急了,这要不能通行车辆,那可要耽误多少时间呀,众人也都纷纷议论开来。
李鸿星看到乱哄哄的情景,先重重咳了一声,待大家都静了下来后,才朗声笑着言道:“我们现在也算到了阶州地界了,这剩下的十几里山路也是最难行的,都是些崎岖山路,无法通车而行。我等难以前行,那朝廷官军来此也更加难行。况且此地,山峦密布,到处都有崇关险峰,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所,我等据此险地,可挡数万兵马来犯。虽然说进出不易,但才更适合我等休养生息,开荒屯田,积攒力量。此处就是我等据此,已立基业之所。”
众人听闻此言后,细细一想,的确如此。他们实际上还是群反贼,现在当然要找一个山高路远,险峻易守之地来躲藏了。现在这个无法通车而行,山险隘多之地,不就是最好的藏身之所吗。
作者说明:
崇祯元年,陕西旱灾。崇祯二年,陕西旱灾,崇祯三年,陕西旱灾,崇祯四年,陕西旱灾…………
但有天灾必有人祸,明末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面对天灾,不仅救灾不利,而且也不进行水利建设。
中国几千年来,治理水利最有效率的就是明末万历时期了,而各省的河道管理者,则全是太监们。嘉靖不厚道的怀疑,是下面的文官贪污了治河的公款。但是他又苦无证据,所以干脆派太监出去监督治水,这种不信任让文官切齿痛恨,并在隆庆朝成功的将之废除掉。
万历亲政后,不但重新派出了太监监督治水,还将之大大强化,宣布治水的款项一律要经太监过目。以往发洪水的时候,皇帝拿文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地,但皇帝拿太监却很有办法。万历规定一旦出现洪水,那他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的处死监督太监。
这个做法虽然蛮不讲理。但却极大的激发了河道监的工作热情,万历朝,当春汛秋洪到来时,不少河道监的主管太监,甚至会搬到河堤上去住,与大堤共存亡,当然了,河堤更不敢用‘豆腐渣’工程来糊弄,毕竟这是关系到自身小命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太监死于万历的这条野蛮法律之下,但文官比憎恨嘉靖皇帝更甚的,憎恨万历皇帝的这条恶法。
天启朝东林党掌权后再次收回了河道太监,从天启元年到天启六年魏忠贤掌权以前,东林君子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修过一次河道。等崇祯皇帝上台垂询时,东林内阁立刻就把河道监,当作魏忠贤的恶政举了出来。
既然这条法律是在魏忠贤构陷东林君子后颁布的,少年天子就认同它肯定是一条邪恶地规则,他相信侮辱东林君子的德行,就是在破坏君臣之间地和睦和信任,所以天子又欣然下令收回全国地河道监督太监。然后——从崇祯收回河道监督太监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整个大明在十七年内,就再也没有修过一次河、治过一次水,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无论是山东还是浙江。在这十七年里就任由河水一次次泛滥,每次东林君子都借口“节约”把修河治水款搞没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