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明末风雨 > 第五十四章 写书

第五十四章 写书

其在后面还专门详细讲解了蝗虫的特点和蝗灾的预防。要知道古代就是蝗灾多发时期,唐宋年间,蝗灾平均两至三年发生一次,而到了明清时期几乎连年发生。崇祯年间更是­干­旱不断、蝗灾泛滥、瘟疫横行。

在这里,李鸿星不仅讲述了一下古代掘沟坎以灭蝗的‘沟坎法’,夜间推火以诱捕蝗虫的‘诱杀法’,更是提出了‘环保法’、‘天敌法’这样灭蝗的方法。

由于蝗虫的繁殖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轻水秀,没有­祼­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殖。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就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出现荒山和秃地,尽可能的多种树和植草。

而蝗虫的天敌主要有蛙类和鸟禽类。一只青蛙或者癞蛤蟆在一个夏季里面,就可以消灭上万只害虫和蝗虫的幼虫。一窝大山雀在半个月的育雏期间可吃掉两千只虫子;一窝燕子,一个月就可吃掉一千多只蝗虫。

此外还可以在坡地、野外放养­鸡­、鸭、鹅等家禽来防止蝗虫。并且可以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要知道两千只鸭子,就可以把四千亩土地里的蝗虫吃的­干­­干­净净。

李鸿星所述的这些方法,都是后世一些常用和简单的方法,也适用于在古代使用。目前天灾是不可避免了,那么就争取在人力上有所作为,希望能够给苦难的神州大地多保留些元气。

农业叙述完后,就是医学方面了。对于医学,李鸿星前世也不是很懂,但是一些常识­性­知识还是知道的。比如卫生的重要­性­,勤洗手,不喝生水,户外的垃圾要经常处理,院落周围要经常的撒些石灰粉,用来消毒等等。这些都是前世小学生都能够熟知的知识,但这些对于控制疾病是很重要的。

此外对于种植牛痘来预防天花,也是前世每一个人都熟知的。要知道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天花和黑死病、霍乱被称为三大瘟疫,都给人类留下了惊人的死亡数字。

王主簿正在旁急笔而书的记述着,当他听闻牛痘法后,不由的停下了笔,抬头迟疑的缓声询问道:“大人,不知这‘牛痘接种法’比之‘人痘接种法’,效果如何?”

李鸿星听闻此问,稍微愣了一下,待他在脑海中迅速回想起来后,才明白了王主薄提出的人痘接种法。人痘接种法就是将患过天花之人的**给小儿穿戴,还有就是取患病之人的天花痘痂磨碎后,吹入小儿的鼻孔,以达到接种目的。此法由五六十年前的隆庆年间,由安徽传出,蔓延全国。

李鸿星随后笑着缓声言道:“那人痘接种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毕竟不能使人全免,还有部分小儿死于此法。而我所言的牛痘接种法却无此恙,可使人安全度过,绝无生命之忧。”

王主薄听闻此言,虽不知李鸿星为何如此肯定此法,但他还是冲着李鸿星深躬一礼,随后朗声赞道:“大人此法,要真有如此奇效,自可是活人无数,当的起功德无量。”

李鸿星却只是淡淡一笑,此法毕竟是经过历史的验证,对于后世的小学生而言,都是熟知耳详的。

作者说明:

我国在16世纪时就已经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天花大约在汉代由战争的俘虏传入我国。古医书中的“豆疮”、“疱疮”等都是天花的别名。

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方法即‘人痘接种法’。清代的中记载说:“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由此蔓延天下。”

古人接种人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痘衣法”,这种方法是把得天花的人的**,给被接种者穿上,目的是使被接种者感染而得一次天花,这是最原始的方法;

二是“痘浆法”,这种方法是采集天花患者身上脓疮的浆,用棉花沾上一点,然后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

三是“旱苗法”,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脱落的痘痂,研磨成粉末,再用银制作的细管子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孔;此外,还有和“旱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水苗法”。

人痘接种,实际上是采用人工的方法,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一直到清代时期,中国的人痘接种的有效和成功率在90%以上。

后来在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医生来到北京学习种人痘的方法,不久又从俄国传至土耳其,随即传入英国和欧洲各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遍欧亚大陆。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

一直到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我国也逐渐用种牛痘代替了种人痘,并改进了种痘技术。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