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重庆黑社会组织大揭秘重庆打黑 > 1 很会做人的下乡知青

1 很会做人的下乡知青

今日的文强虽然嚣张跋扈,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并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因为他人缘好、踏实、肯­干­。文强的父亲叫文明君,母亲叫练传芳。文明君20岁出头的时候,由老家重庆九龙坡区涵古镇来到巴县曾家镇,邂逅了练传芳,并在当地落地生根。

文强的父母亲在1997年先后辞世,但在邻居们的记忆中,文明君是一个话很少的人,一天最多能说上5句话,但是对于子女的管教很严格,而练传芳则遇见什么样的人都谈笑自如,也颇讲义气,人缘特别好,文强兄弟姐妹几个身上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个特点。

婚后,文明君和练传芳共生养了5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自1951年生下大女儿后,基本上间隔两年便有一个孩子出世,大儿子生于1953年,二儿子文强生于1955年,四儿子现在某区公安分局工作,老五是女儿,老六是文兵,当兵复员后进了一家工厂,后来与谢才萍结婚,再后来就离开了那家厂子。

新中国成立后,文强的父母一直在镇上一家综合商店工作,那时两人的月工资都是18元,养活这么一大家子,压力还是很大的。

1971年7月,16岁的文强从巴县曾家镇曾家中学初中毕业,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这个时候正好面临中国文化大革命即将进入尾声时期,但是上山下乡的运动还在进行着。1972年1月,17岁刚过的文强下乡当了知青。说是Сhā队落户,实际就是到离家仅2公里远的回龙大队工作而已,由于有位小队的队长与文强的妈妈是表亲,文强便享受了投亲靠友的政策优惠。

虽然大队给他安排单独的住处,但他基本不住,由于离家只有三四里路,他每天像上下班一样早出晚归,有时为节省开支,连中午饭都回家吃,后来因为当了团支部书记,才在队里住下。

在回龙大队村民们的集体记忆中,那个时候的文强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会来事,人缘好,­干­活积极。文强Сhā队时无论是栽秧、割谷、挑草头还是守鸭棚都肯­干­,而且是个人来疯,越是人多­干­得越上劲。

由于他的­性­格比较随和,大家也都爱和他玩,对于别人给自己起的外号,他也不在乎,整天笑嘻嘻的,这一点与他母亲非常的相似。当时每次到大队部开会的间隙,总有一个村民喜欢喊文强的外号:“文瞎子,来下盘象棋。”文强对这样的称谓不但不发恼,总是笑呵呵地跟他厮杀一番。

在做知青的时候,文强认识了老婆周晓亚。当时周晓亚是虎溪电机厂的子弟,虎溪电机厂是一家有着近2000名职工的三线工厂,其所在的虎溪镇邻近曾家镇,所以从1974年起,该厂的子弟中学毕业后,都到回龙大队Сhā队落户,到1976年达到100多人。

周晓亚年轻的时候长得很秀气。自从文强当了回龙大队团支部书记后,就经常到6队来找周晓亚,在村民们的记忆中,文强找周晓亚不是准备演讲稿,就是排节目,总是以做工作的名义接触周晓亚,其实是在打周晓亚的主意。

文强当年还是不错的,吃得苦,也有组织能力,大队就让他当了团支书。大约是1976年上半年,附近军用机场的一架训练机失事,迫降在一条小河沟旁,机上两人受伤,呼救后被一群人抬到了医院。当时组织人员施救的人是文强。

1977年底,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全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文强也参加了高考。这个时候,正巧四川省公安学校中专部从参加高考的社会青年中招了200名学员,文强便是其中之一。进入警校之后,文强不爱体能训练。但是文强不管是担粪、种菜,还是挑草头、收红薯,却都很卖力气。

1980年,文强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重庆市公安局,从此再未到过回龙村。两年后,周晓亚返城,进了虎溪电机厂当工人。20世纪80年代初,文强与周晓亚结婚,当他们的儿子长到4岁时,周晓亚调到巴县县城所在的鱼洞镇,进入一家效益很好的单位工作。其时,文强已升任巴县县委副书记。

在文强事业起步阶段,他心里的霸气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当他事业如日中天之后,特别是坐上了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之后,文强开始对于家乡人也表现出极强的霸气。

文强母亲的表亲记得很清楚,2005年文强的妻子周晓亚带着文强的弟弟文兵和妹妹,张罗着将文强父母生前所住的板壁房扒掉,在原址上建起这幢8层楼,除底楼的左、右两个铺面及其二楼的房间外,其余的房产全归文家,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而原本应该属于文强母亲表亲的地基也被霸占了,这个亲戚一分钱都没有分到。

文家的房子自建好后,既未装修,也未住人,直至2009年8月的一天,公安部门前来搜查,搜查过后,又雇请锁匠将大门换了锁,直到10月份又被查封。

1 1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