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在这个城市最高档的写字楼里穿行,那是她的工作。她,是个中文老师,已经有几年了。前不久,她刚刚辞职了。
不想每天再闷在学校里对着调皮捣蛋的学生。她给自己找了家中介公司,三个月前,她也开始了游走各大公司的教书生活。
说心里话,她觉得不错。
周边繁忙奔走的人群里,电梯光亮如镜的门前,有时也会映出她朴实的衣着和一丝女孩儿的羞怯。但其实,她有完全不同的两面。
走上讲台的风光,陌生环境下生出的羞涩,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状态。她想,激|情需要一个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吧。而外在,她并不那么介意。
她的学生总是不那么简单的成年人,不再是学校里那些十几岁早熟而顽劣的外国中学生,是各大公司的中高层领导。他们的阅历、经验、地位、身份,所有的所有都和她不一样。但她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仍然可以“训斥”这些学生,只是需要更多的手腕对策,更多的辛苦和付出。
她喜欢这个职业,斗智斗勇的职业。
有的时候,她也有烦恼,也有怨言。
她讨厌日本公司老男人色迷迷的目光,她不断忍受着印度宝石商人蹩脚的英语和耀眼俗丽的钻戒,她看不惯那些老总光鲜亮丽、明艳动人的老婆,她也会不愿多看一眼狂妄自傲的公司高管。
但是,她还在做她的工作,也很专注于她的工作,有教无类,她相信这条行业祖训。多数时候,她并不太挑剔学生。
她的颐指气使,讨好玩笑,认真钻研,严厉凶悍,和躲在刘海后面一双大眼睛,就是她最好的武器。她会激|情四溢,也会疲倦乏力。镜子前,她欣赏自己,也厌恶不像自己的那个自己。
但是,这样的日子在继续,她在教书,也享受教书的过程。
刚刚仲夏,中介已经一连几个电话,派了好几个大公司的课。别的同事在羡慕,或者嫉妒吧。别人说她的课总是很拿得住学生。没办法,因为,她是厉俐。
****今天公司给她派了摩托罗拉的课,放下电话突然感觉好像在收集这城市里最大的企业。细数那些名字,虽然对她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但是,她知道,他们很大,而她的前途,就在他们里面。
摩托罗拉,诺基亚的竞争对手。现在,一个是她的左手,一个是右手了。
听说学生是总工程师,韩国人,一个偏偏跑到中国的美国公司做起了领导的韩国人。没抱太好情绪,韩国人在中国的太多,好的,不好的,见得太多。
两点接到公司电传,要求下午四点准时见面。摩托罗拉在城的另一个方向,而她刚好相反方向的船务大楼给那里的老总上语法课。
没办法,为了时间,下课卷着一大堆材料,匆匆忙忙上路。
艳阳高照,离开空调房,扑面灼烧的就是六月底的阳光。大楼离车站还有好远,手里的书本很沉,闷闷的已经一头汗。
“嗡嗡”的震动声,是皮包内兜里的手机,总是调成震动的,为了尊重学生,也尊重作为教师的自己。
是中介发来的短信。那里结识的孩子人不错,总是在面试前把学生的具体情况发过来。等他的短信已经成了接手新课必须的过程。
“热吧?!”后面加着笑脸,这个刚毕业的男孩还是这么体贴,后面详细写着摩托罗拉的地址,乘车路线。外加未来学生的大名——李冬奎。
一个韩国男人的名字。
短信最后颇有深意的注了一句,你是给他安排的第七个老师了,他总是挑剔换人的,自求多福吧。
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挑剔的家伙?即将面对的,是福是祸?
其实韩国人见过很多,从大学到工作这几年。大多数也是稳重内敛的,毕竟都是东方民族。学习也很勤奋,对老师更是格外尊重敬仰,不敢有半点微词。
这个李冬奎与那些大韩航空、三星电子相比,应该不会更难。怕他,是不会的,但是,防他,是必备的!
这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心理建设。
回了短信,懒洋洋的走到最近的公车站。没有头绪的看着一堆站牌,找着那条路线。目的地——京西花园。以后,要常常奔赴的地方。
看看表,快三点了,最好别迟到,这是老师和学生见面时最忌讳的,毕竟第一次,老师总有被学生“面试”的感觉。这不仅是礼貌,也是这个行业的习惯。
等待筛选的意味虽然总是被她一再弱化,但是那是事实。
十几分钟等公车,几十分钟挤公车,这份工作也有它的辛苦。在那些玻璃大厦之间,穿梭的只是最传统平凡的公车。而她,就在那里安身。
在车窗边找到位子,把书摆在腿上,吐出一口辛苦的热气。这是奔忙需要付出的。
而实际,付出的还不只这些。
打开日程表,她发现这将是第十三学生。
米其林的安东尼,没有架子老板,可爱的法国人,他的英语有太多卷舌和鼻音。
三菱的井上,财务审计部的首席审计师,但是眼神,总是不怀好意。
大众的瑞士人,中文非常努力,几个月进步很快,他在努力写作,让人欣慰。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